光明新区2017年工作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光明新区年度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工作。受华楠书记委托,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2016年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光明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新区“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品质提升、隐患排查整治、干部作风转变和社区基层党建,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面对“12·20”事故不利影响,新区举全区之力,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挺过了艰难的阵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圆满完成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置的同时,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坚持调结构优质量,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外部经济下行和“12·20”善后处置的双重压力下,新区经济逐季攀升,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5亿元,增长9%,经济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2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302亿元,增长1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增长7.8%;全口径税收收入109亿元,增长11%;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7亿元,增长17.2%。一是龙头企业引进培育成效显著。总投资538亿元的华星光电G11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总投资分别为500亿元和800亿元的华侨城光明小镇项目和光明天安云谷项目正式签约并开展前期设计;完成8宗新型产业用地出让,吸引9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迁至新区;通过以房招商引进证通云计算等29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区年产值超100亿元企业达到3家、超10亿元企业达到26家;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到41家。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3个专项行动计划、2个配套政策,修订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18”系列扶持文件,深入开展“三去一降一补”,全年淘汰粉尘加工等落后产能企业198家,清理僵尸企业2家;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6项,通过“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3.8亿元;向各类企业发放产业扶持资金1.2亿元,配租产业配套宿舍2480套;实施“鸿鹄计划”,引进中央“千人计划”、市“孔雀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146人。三是综合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主体持续增长,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总数达到360家;新增挂牌新三板企业15家,总数达到21家;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以上工程或技术中心7个;新区专利申请量5686件、授权量3269件,同比分别增长20%、9.4%,新区有效发明专利2722项,较去年同期增长48%;创新空间持续拓展,新挂牌成立华强创生态等4个众创空间,总数达9个,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光明-微软云移动暨应用孵化平台、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均浓度下降5.1%。 (六)围绕促进安全发展,严守公共安全红线 一是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安全发展底线思维和“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切实把党委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各办事处、社区属地责任层层压实,执行到位;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将企业安全事故和安全生产违法情况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二是持之以恒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扎实推进城市公共安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坚决清除安全隐患滋生土壤。继续保持对消防、危险边坡等重点领域的高压态势,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塘家、公明特勤两个消防站,推动田寮、长圳等7个消防站和市消防训练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新建、改造1889个消防栓;建成白花余泥渣土受纳场。三是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打击辖区“两抢两盗”案件,严控刑事警情和刑事案件;建立办事处、社区每月警情排名通报机制,对已确定的60个易发案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大力开展“门禁+视频”、科技围村、一类电子眼补点等项目建设。强化出租屋信息采集和实有人口动态管理,做好重点人群日常管控,实现流动人口采集率99%,出租屋纳管率100%。建立“新区信访大数据分析中心”,信访问题调处“专家库”,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不发生赴省进京信访事件。贯彻落实新区“七五”普法规划,组织策划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居民法制意识。四是推动网格化和信息化工作。继续优化“大巡查、大智慧、大整治”体系,理顺网格化管理体制,配齐配好基层网格巡查员和综合整治队伍,有机整合专业网格和专业整治队伍。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建立统一的新区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推进各类数据实时接入、开放共享,实施智能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查违、智慧安监、智慧消防等信息工程,以信息化手段促精细化管理。 (七)围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一是加大土地整备工作力度。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新区的土地整备任务,重点推进华星光电G11项目、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赣深客专及新区主次干道等重大项目的土地整备工作。加大连片产业用地整备力度,9月底完成红坳村整体搬迁,全年累计整备、出让产业用地面积不少于70万平方米。加快实施东坑社区、甲子塘社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试点,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释放更多成片空间。二是严查严控违法建筑。重点拆除严重影响规划及占用国有储备土地的违法建筑;严厉查处侵占国有土地、耕地、生态控制线等重大违法案件;落实查违疏导政策,对存量违法建筑进行全面纳管、分类处理;4月底前全面完成麒麟山庄、麦仕达工业园等重点片区违法建筑清拆,全年累计拆除消化各类违法建筑不少于215万平方米,实现“零增量,减存量”。三是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优化城市更新审批流程,完善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用好棚户区改造政策,完成玉律第一工业区等一批更新项目计划审批。推动公明元昇厂、光明大丰安、光明东周片区等3个城市更新项目开工,加快公明商业中心、公明创维片区等项目建设;确保公明秋硕、光明商业中心等4个项目完工;全年完成城市更新改造投资不少于50亿元,通过城市更新贡献土地不少于10万平方米。 (八)围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 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强化市下放事权的承接,认真梳理市已下放和拟下放的148项事权,3月底前结合新区实际,完成流程再造,确保下放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投资审批、权责清单、职业资格、收费清理、教科文卫体、“互联网+”政府管理服务等7大领域改革,切实加快新区政府职能转变;出台并完善新区及街道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二是继续理顺区街责任体系。结合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从经济、城建、财政、人事、执法等五大领域入手,做好办事处分设后续工作;进一步优化新区职能部门和办事处的机构设置,厘清区街两级事权,确保人员编制到位,加快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专业领域管理服务能力。三是强化社区基层治理体系。抓好2017年社区“两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委核心地位,继续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力争2017年底全部社区验收达标,打造高素质的社区队伍。强化社区治理精细化,合理划定社区范围,完成将石、楼村社区分拆。加快发展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务。四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依法公告行政执法主体及职权,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合法性审查;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完善新区领导出庭应诉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沟通联络机制,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 (九)围绕作风转变,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要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各级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巩固反不廉洁压倒性态势,坚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认真纠正和整治基层不廉洁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干部队伍体系。强化讲政治、重实绩、敢担当、守廉洁的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后备干部培养体系;健全干部交流锻炼机制,选派新区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基层和复杂环境任职;强化培训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党建、廉政、履职能力进行重点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党政人才队伍。三是持续推进作风整改和纪律整顿。紧紧围绕重大财政支出、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项目等开展监督检查,对不作为、乱作为甚至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党工委、管委会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完善日常监督考核机制,深入开展区管干部实绩报告工作,通过考核结果的刚性运用提升工作实效。紧盯老问题,关注新动向,在“常和长”、“ 严和实”、“ 深和细”上下功夫,坚决防止作风问题反弹,对不敢担当、推诿扯皮、作风散漫等不良风气进行彻底整顿,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同志们,2017年是光明新区成立十周年,新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面临全新竞争态势,唯有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责任感,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各项事业才能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攻坚克难,使出洪荒之力,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质量型创新型魅力之区,以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