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作为财政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在促进科学发展及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2007年,我市财政在民生工程建设中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加大了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一是全面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对所有中小学生免学费,对贫因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全市财政共安排配套资金681.2万元。同时,财政和学校设置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专户,对专户实行学校与财政共管,确保了财政补助资金的及时拨付,确保经费全部用于正常的教学活动。二是建立了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全市财政共安排配套资金476.18万元,资助家庭困难的高中学生1961人,每人800元;资助考入大学困难学生478人,每人5000元;资助高校、中职、技校学生32346人,每人750元。三是为了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从2006年9月起,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岗位津贴。凡是在我市农村教中小学的教师,每人每年可享受3000元岗位津贴补助,按学校距城镇远近划分为三类三档,最高标准350元/月,最低标准170元/月。补助经费由市、县(区)按4:6的比例分级负担。据统计,2007年1至11月,全市实际发放农村教师岗位津贴1658.5万元,惠及农村教师5100余人,人均每月增加收入248元。
二、推进了再就业工作
2007年,全市已拨付资金5825万元,其中市财政500万元,县(区)财政295万元进行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安置。据统计,全市培训农民4万余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0283人,安置“4050”人员就业847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万余个,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181人,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33亿元。
三、加快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经费的投入。2007年共安排1642万元资金用于低保,其中市本级安排资金54l万元,县区安排资金491万元,对农村2.4万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60元,按季发给农村低保对象。二是加大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投入。2007年拨付城市低保资金4226.63万元,其中市本级安排991.13万元,区县安排294.5万元,保障了城市3.4万低保对象按月足额领取了低保金。三是提高了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补助标准。2007年,全年支付老、弱、残职工补助52万元,其中市级支付4.3万元,县(区)资金16.7万元,使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及时得到了补助。四是对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给予了生活补助,已拨付资金192万元,其中市资金24万元。五是提高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障金标准。2007年,全市退休职工3万余人,从7月份开始,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80元,全年共需资金3596万元,这一标准比全省772元的平均水平高出43.9元。六是全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全市拨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2553.83万元,其中市级资金219万元,县级资金203.33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七是加大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投入。2007年,全市安排和拨付资金1554.45万元,用于困难群众大病补助。从2006年7月1日开始,我市全面建立统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有6.4万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其中农村低保户2.4万人,农村五保户0.6万人,城镇低保户3.4万人。所需救助资金标准无论城市和农村都按人均每年300元安排预算,全由地方财政负担。医疗救助补助标准略高于省里标准(农村160元/人年,城镇200元/人年),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一体化。八是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7年已拨付资金566.6万元,其中市级支付108万元,县级支付129.6万元,用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里规定,从2007年7月1日开始,凡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18岁以下未成年人按每人每年50元、成年人按每人每年150元的标准筹集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由财政补助40%,个人负担60%,其中低保对象财政全额负担,这一政策使33.6万城镇居民受益。九是加大了食品卫生和医药安全经费投入。2007年安排和拨付资金14.2万元,其中市级资金13万元,用于食品卫生和医药安全检查。十是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3万平方米,廉租房264套,1000余名城乡困难群众受益。十一是补助200万元开通城区至分宜公交,方便了人民群众。十二是全市投入4100万元推进“3111”工程,建成城区二级温控平台5个,安装摄像头3783个,街面两抢一盗明显下降,我市被千龙网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第六位。
四、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7年,我市安排新农村建设试点村360个,其中省级试点村224个、市级试点村100个、中央、省驻市单位新农村建设帮扶村36个。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499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支出1700万元、县(区)财政支出1622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
五、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2007年投入各项水利建设资金165l万元,其中投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562万元,排险加固水库36座,投入袁河南岸护坡资金500万元。二是全市投入1132.5万元用于园田化建设。三是投入2400万元用于渝水区观巢镇土地整理。2007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10公里,率先成为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的市,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万亩,扶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支持恩达万吨微生物脱胶精干麻、润合百万头尘猪和万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建设,大力实施“3321”工程。新增新余蜜桔1.5万亩,高产油茶1.7万亩,苎麻1.75万亩,优质稻面积达50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7000亩,全面完成“10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
六、认真发放了各项补贴
2007年全市共发放各项涉农补贴2607.6万元,其中发放水稻良种补贴1200万元,退耕还林补助146.6万元,发放能繁母猪补贴217万元,能繁母猪参保保费160万元,农机购置补贴250万元,安排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560万元,发放国有农场、林场、水利困难企事业单位未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基本生活费7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76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10元,增长16%。
七、加大防灾减灾支持力度
加大了对气象设备、防汛抗旱、防疫防病的投入。2007年,各级财政共投入抗旱资金1016万元,其中市级安排专项抗旱资金220万元,县(区)财政拨付专项抗旱经费302万元,乡镇财政投入抗旱经费354万元,主要用于购置抗旱设备,架设抗旱线路,维修电灌设备,添置小型机具,请地质队打井以及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等方面,其中购置和修复抗旱设备2.23万台套,新增机电排灌设备装机容量3.93万千瓦,建水井41口。此外,各级财政共安排疫苗经费、病畜扑杀及动物防疫等资金280万元。
八、加大农民培训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
2007年全市安排农民培训资金467万元,其中:市本级财政预算经费100万元,从土地收入中提取基金100万元,县、(区)财政配套经费16万元,从而确保了4万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九、加强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的管理
2007年,全市共发放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资金4344.12万元,其中早稻直补按每亩11.8元发放,共计发放资金682.74万元,中稻每亩也按11.8元补助,共计发放资金970.83万元,晚稻综合直补资金每亩按19.20元发放,共计发放2690.55万元,这些资金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无虚报虚领,无挤占挪用,无抵扣税费,无搭车集资,未发生群众上访事件。
十、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提高农村、社区医疗服务水平
2007年,我市拨付农村、社区发展卫生事业的经费1757.09万元,加大了对乡镇卫生院改造改建,新组建社区服务站4个,新建改造20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对224所村卫生所进行了改建,群众健身活动有序开展。改善了农村医疗设施,提高了农村医疗水平,支持了爱国卫生防疫工作,投资2亿元建设市医院,从而加快了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沈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