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澶渊之盟说利害选择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中国历史几千年,新体制得以摧毁旧体制的利器,随着岁月荏苒,当新体制变为旧体制,曾经的利器也会成为压垮自己的负担。
成也萧何败萧何,说得也是这么个理儿。
大宋开国第一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基,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秩序,因为自己出身武将,发迹武将,所以他最大的心病就是“武将”,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决了从唐朝中期以来武将拥兵自重的问题,也塑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国家文化。对知识分子看的很重,氛围很开明,但对武将的态度是“时刻提防”,唯恐你做大做强,这也是岳飞为啥12道金牌,随叫随到,最后给折腾的“跑死了”。
宋太祖死后,传弟不传子,皇位给了宋太宗赵匡义,当然,这个权力过继过程很复杂,“烛影斧声”,千古成疑。再往下,传到了赵匡义家的老三:宋真宗赵恒,也就是澶(chán
)渊之盟的男一号。绕的有点远,但有时候“知人论世”,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背景了解一下,很有必要。
如果你没听过宋真宗,那你一定听过他吟的诗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嗯哼,不错,正是这位爷。
一直以来,因为“燕云十六州”,宋和辽这一对邻居经常“闹摩擦”。前期是宋“欺负”辽,后来因为“雍熙北伐”,也就是宋太宗时,老将杨业对战耶律休哥,伤亡惨烈,此战失利,宋辽战略关系从进攻转为防御,自此,宋畏辽如虎。
在这种“害怕对手”氛围中,宋真宗赵恒遭遇辽国再次侵扰,刚开始战了几个回合,没分出胜负,跟很多战争差不多,内部有主战的,也有主和的,最终,宋真宗赵恒拍板“讲和”,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澶渊(今河南濮阳)之盟”。
澶渊之盟共四条,重点围绕双方安定展开。一条是宋辽是兄弟联盟国,宋真宗年龄大,辽就喊声大哥;二条是以白沟河为界线,双方罢兵,今后不得修建城墙;三条是作为大哥的宋,每年给辽十万银子,二十万匹绢;四条是双方在边境设置互贸市场。
因为宋真宗是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还要给辽国银子,所以被骂的要死,专家认为这是城下之盟,属于在辽国武力威胁下,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盟约,是我们的耻辱。
另一种声音认为是好事,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及,包括很多西方的声音,也认为澶渊之盟使中国开始从武力国家向财政国家转化,是一个国家文化成熟的标志。澶渊之盟以后,宋辽维持了百年和平,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环境和条件。正如《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说的,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具体到个体宋真宗赵恒,花钱买太平,在长久以来“拳头就是尊严”的氛围下,真的很丢人,包括现在世界竞争的实质,不还是“丛林法则”,强胜弱,大吃小?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现在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你多占点,我就只能少吃点,事实一再告诉我们,从更长远的时空来看,确实没有零和博弈,但现实中新能源“接力”煤矿和石油的时间差还很大,在这个新旧能源青黄不接的“空档期”,就个体来说,还是零和博弈。这也是最近美国山姆大叔一直都在制裁委内瑞拉的原因之一,就是为石油而战,通过控制石油资源遏制“后来者”国家。
所以,我认为骂骂宋真宗赵恒还是可以的,起码燃烧下我们的民族爱国情绪,这无可厚非。
不过,抛开爱国、民族等大词,澶渊之盟给我们的另一个启发是:当遭遇矛盾斗争时,我们该选择怎样的处理方式最恰当?
《孟子》开篇见梁惠王。王就问孟子:“嘿,你这老头,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当然,亚圣人孟子一生求“义”,特别羞于谈“利”。
韩寒在《后会无期》中有个金句: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论利弊。除了涉及生命尊严主权等不容置否的“义”的内容,我们又能否从“利害”的角度出发,看有没有更好的“第三选择”呢?
就近时间,有一段视频刷爆朋友圈。一个片段显示,价值1000万的迈巴赫倒车时,撞了价值800万的劳斯莱斯。双方理性克制,不吵也不闹,互递名片,相互认识。另一片段显示,一辆10万的长城撞了8万的五菱,双方召集人马大打出手,场面混乱且难堪。
遭遇矛盾和问题差不多,但处理方式截然不同。是和平签个《澶渊之盟》(不要上纲上线拿国家跟我说事,这里强调的是处理的方式和方法),还是大战五百回合,哪怕家破人亡,身陷囹圄,赢取所谓的“尊严”。
昆山龙哥事件,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答案。
如果能够从“厉害逻辑”出发,多几次假设推演,再来看是“议和”,还是“求战”,或许,就不会“杀人一万自损八千”。
这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原始强者逻辑”,崇尚谁拥有本能的优势,谁就是强者,与之不同的是“进化强者逻辑”,谁能够更适应社会,谁就是强者,他们把“利”放在第一位,总会问: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还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面对问题矛盾,不主张“强战”,我的意思也绝不是要“服软”,更不是一味“跪舔”,我想强调的是从利害角度出发来确定路径选择。
假如你走在山上,突然腿上一麻,发现被蛇咬了一口,这时你手上有一把刀。
可能你第一反应是,满山追蛇,嘴里嚷嚷道:居然敢咬我,非宰了你不可,可如果碰巧是七步倒的毒蛇呢?是不是划开伤口自救更好呢?也可能你选择自救,追蛇干嘛呢?
仔细想想,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有没有做过“追蛇”的事情呢?在受到攻击时,能冷静的选择解决问题,而不直接“原始强者逻辑”地回应的人又有多少呢?
尽管澶渊之盟褒贬不一,争议纷纷,但就个体而言,或许,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要学会“利害选择”,而非盲目喊口号比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