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向胡乔木学写文章

[复制链接]
wanglei0374 发表于 2018-6-29 08: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向胡乔木学写文章

; j! i1 ^/ E. Y& ^. X% \: h% W! ~" f4 _: v) c) V- `

邵恒春

# J1 o" w! f8 x# r3 v+ B* \ 7 q- G3 x# B; p# H' H: v

(文章摘自《秘书工作》2012年第6期)

) t/ r+ t q1 y' t( `4 | 6 n+ Y1 K7 r' O9 N( n/ r# ]

 

7 y1 o/ C5 i$ x4 U/ z1 s# T: \ 8 }# g s1 B7 c' Z' @" i2 W

    % M* S( a! Q* \ 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是我们党内的文章大家,他的文章写作之道对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这里收集整理了胡乔木谈怎样写文章的一些论述,供大家参考。

7 f# o! N8 R& G( I2 ? ' a( f7 X% j) A" {3 p/ T

+ R/ Z; L9 O8 O! F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6 Z5 p ]( `7 g2 z9 z! n. c1 w" p) X! @

6 d7 Z7 y* X& smso-line-height-rule:exactly">“要把文章写得好,写得生动,只有下苦功夫,

6 O7 E! K! \- G" ^9 P, C4 M' p8 N3 G+ X8 @) `( _; c3 f" Y

, t6 l, [$ _) T0 `, c7 T" o: Hmso-line-height-rule:exactly">这里是没有近路可走的”

7 c* R6 v3 X- [$ v0 `# Q # f, [: i4 ~* l* E+ d4 s( r

 

5 Z4 ~. L5 h% r/ J& d X6 R5 ]( C ( a* H+ Q8 t" O6 |2 t

    " k3 P6 v* H9 i$ `6 W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曾说:“要把文章写得好,写得生动,只有下苦功夫,这里是没有近路可走的。”他的工作常态,正如其诗《有所思》中“帐里檄传云外信,心头光映案前灯”所描述的一样,是伏案工作、灯火长明。

) s1 E! J' \5 _6 H: A" W; e" x/ [; D 3 A3 J. u3 I) O$ K$ \

    1 [( O; G( ]6 I x font-family:仿宋_GB2312">当然,他也十分重视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他曾经在一篇社论里写道: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方法?那就是从做中学、学着做,那就是懂得实际生活、参加实际生活、并改造实际生活。那就不是把工作与学习分成两橛,而是把两者联成一体;不是把学校与社会隔离,而是使两者互相沟通;不是把革命理论当教条去背诵,而是当做行动的指针去活用。那就不是幻想一个特别便于进行学习的环境,或是一个特别便于自己施展本领的天下,而是随时随地孜孜不倦地去研究问题,脚踏实地地去改进工作。从实际事物的观察去学习,从实际活动的参加去学习,这就是收效最大的学习方法。

8 {5 |# i: ?8 h {( c0 W: b: N 9 f# y3 ~- H6 z' e

 

! E; L5 F6 K O/ } w* t6 R3 M; i5 i. b# p/ G' k- P

& u6 W4 i# D) t/ j) J& a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

& H8 f& E2 C t H B6 |) M& P1 X, p

 

# c4 T, s i6 q# [; Z / }* n' k5 K( k& R) }0 v8 X

    7 ~1 S2 Z: _( P$ q* W7 G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一生撰写、整理、修改的文件、讲话、社论不计其数。他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使文章按中央的要求能够让人看下去”。关于文件、报告要起到怎样的效果、满足怎样的要求,他说:

9 a% _# h. f, U 3 w. C, g7 d3 M6 T4 b4 {- a

    X% J5 L% \+ Zfont-family:仿宋_GB2312">一要引人看,要有好的介绍方法,要有吸引人的力量。毛主席常讲,文章的题目和头几句话很重要,首先头几句就给人家的印象不好,人家就不愿意看。不仅开头引人看,还要人家能够一口气看到底。

3 {. ^4 M) G5 Y: T6 b1 O" V: q2 B I% p

    . w: T% {9 t" V" zfont-family:仿宋_GB2312">二要使人看得懂,人家看不懂或不完全懂,就看不下去,看下去了也难得动员他。似懂非懂,目的就达不到。

, `* k3 o. w! M; [, q, ^ 5 ?: h; x$ A7 ]# d1 L

    ( g; V* q( U# i font-family:仿宋_GB2312">三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如果看完了、看懂了,说服不了人,还是达不到目的。

$ t% I3 S) u5 T; L ! O7 E: J& B( g6 M8 J

    ! c) n& H/ |0 N2 ^2 S4 k+ H% `3 I 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认为文风与写作水平及效果密切相关。他曾说:

) i' q# D! F' o" U! f0 r3 V8 s & O4 K7 f* a7 z' p9 T/ d N' ~

    M8 |# q/ L0 z9 I font-family:仿宋_GB2312">新的文风,应当打破一切固定的格式。别人的好文章,必须读,必须研究它的结构,但任何好的结构都不能硬拿来自己用。自己的结构,应看每次是说什么话,对谁说话而有所不同。最好的裁缝师,不是用衣的样式硬套在人的身上,而是根据人的身材,决定衣的样式。写文章也一样。不公式化,就可少点“八股”气。这是使文章写得新鲜活泼的一个重要条件。

N0 k' B8 p( ?# ? W1 P8 d : i2 S K* O$ d, L# l; ~

 

6 D) K7 L& A* H3 u6 X# t9 ? 8 S$ o0 Y, X& J. ^5 c. O, `' R6 `1 Q

" `1 Y7 [! S6 [; P2 zmso-line-height-rule:exactly">“写得愈长看的人就愈少”

( y: P) Z3 x( I) m: J0 W 8 D- R' B$ w. [% G

 

9 I0 }- j% L% C; w3 t, |# s9 n1 B# r) K' X/ ]

    8 H7 T6 D# s' h: d- W0 r font-family:仿宋_GB2312">上世纪40年代初,胡乔木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短些,再短些!》的文章,倡导写短新闻、短通讯。他说:

, s% a( d6 _, Y/ `7 J6 e1 b 3 N7 a: R& f: A, `- Y

    # s* w' _' Y W J9 |. tfont-family:仿宋_GB2312">话说得短,说得简要对我们沾了“长风”的不是易事。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延安反对党八股的大会原先就叫压缩大会,四年半了,压缩尚未成功。那次引的鲁迅的话,“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依然是我们的警钟。

4 s* \ T& T3 q ) v( i/ _0 ^: g6 Y2 c& e. Y

    0 W$ p) K- A- w% F5 cfont-family:仿宋_GB2312">接下来他向《解放日报》提议,文章要缩短篇幅,还解释说,这对读者作者都有大好处,多数作者也是爱写短的,写得愈长看的人就愈少。

; v) B2 @5 p4 U/ b1 [4 ^+ e I* d8 t. `# l

    - u8 B8 D; M( U8 n7 e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分管《人民日报》期间,在一次报纸评读会上,分析为什么有些报纸版面不生动时,他说:

. [. q b. V- [+ w. T @/ a, ~! u9 \9 D2 Z* b8 \

    ' B7 X2 `, n- f+ r8 \; f font-family:仿宋_GB2312">主要是新闻条数太少,长新闻长文章像是几个大胖子挤在一张床上,他们的姿势摆得再美也不会好看。报纸版面要想编排得生动,首先不要让大胖子上版。

( Y" _7 w' f+ Z+ p) E* _3 ~ $ F; m! Q# }9 f' \( U9 M

 

( f( b6 p+ j4 P! q# `) u& j & [ ?3 U5 @( q

2 r% y. _4 h1 i) ~! X; b+ t& q9 V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文字要有波澜起伏,不要像一潭死水”

: \+ A: c7 v5 Q' z- @2 f* J, d9 S* J% R$ q# ^

 

$ [: }- J$ |2 r9 P8 M1 `* D 8 K7 r' ~- B- r1 Q% }* d$ ~9 R

    % S4 E# t/ `8 g6 R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很注重文章的生动性。他在指导写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曾说:

* _- E3 V' t( D% E/ G C2 j- J$ i 3 a7 r/ s$ k1 m q

    7 M" I6 U4 I- s! T$ ? B$ I' Lfont-family:仿宋_GB2312">文字要有波澜起伏,不要像一潭死水。如果老是从头到尾平铺直叙地写下去,就很难吸引人读。一段或几段开头,要有很精彩的话把事情提纲挈领地提出来。

* L. G+ i6 [* i: v4 O( X ( B; s# a- {! y/ ~6 g6 P- \9 y$ e

    % A7 S/ ?, Z$ l; B4 \4 q7 o font-family:仿宋_GB2312">他在指导编辑记者写评论时也多次提出文章要生动。他曾以地平线作比喻:

3 k% G; P$ u6 ?* {7 H2 S& {, R 4 j* E8 n/ I. z* P

    ( x: @1 I; I3 d8 J# k# B, l7 d+ | font-family:仿宋_GB2312">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结构,也就是形式,形式注意不要平淡。发展农业生产,平原最好,因为平原上庄稼容易生长,容易机械化。但是文章就不要平原,画家也怕画平原。画地平线就不好处理,画得太靠上吧,天就显得太小,不像样子;画得靠下些吧,天太大了,空荡荡的,只能画人、鸟,很单调。地平线上,无非画些庄稼、农舍、牛吃草,很难有多少变化。文章最大的弱点就是平铺直叙。这样的文章不生动,没有吸引力。文章虽然是逻辑思维的表现,也应该生动。

0 e: p i# N: l% H2 P6 a) L: ^: Q" R / y- c! V O3 S2 z. ~$ ]" q

    ) W4 x$ f# h* w( A( [9 E) _ font-family:仿宋_GB2312">要生动,就得有变化。怎样变化呢?无非是说了正面,又去说反面;说了这一面,又去说那一面;用了肯定的语气,又用怀疑的语气。一篇文章,如果从头到尾都是句号,连一个问号和感叹号也没有,大概不会很好,说书的人喜欢卖关子,弄个悬念: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就是为了让听的人发生兴趣。

8 B; y+ z9 W, l/ }$ ]: z3 t* e 1 C0 o$ Q4 {8 y* m0 f

 

: l/ b f8 q4 _* z 4 t. r! ?; \+ l/ W& |3 d2 F

4 f! Z+ F( I z* ?' W& Y* i+ D$ d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用‘画龙’比做写文章,用‘点睛’比做制标题,

( C( C4 s* I: C8 s0 F/ W # w; l3 M# | ]

1 s2 K0 V- s7 m( `4 o6 smso-line-height-rule:exactly">是非常恰当的”

7 Y, O( ?3 L; k+ o 9 M( a5 K( t) T4 _9 w; }8 r" [

; B7 r7 B* {" l) T- R b; k! I3 n9 l 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T: Q/ W. K: @ font-family:仿宋_GB2312"> 

- I- D h6 l7 q. S. F+ m2 z 9 l" Z$ l; j" I( I/ P8 h- d

    6 h% Y& w( X# K' f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一贯重视标题的制作,并常常为此花费大量时间反复推敲。他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

# w; i" F% f) q! B7 v7 N! B7 F R 2 f& t" q& C8 M" t

    , i% f* F6 @0 G% a) [9 [& ]/ w1 tfont-family:仿宋_GB2312">文章标题是很有讲究的……如果用“画龙”比做写文章,用“点睛”比做制标题,是非常恰当的。龙身画得好,龙眼点得好,这条龙就活了起来。否则,龙身画得再好,而龙眼点得没有神,就是一条死龙。有人说画龙容易点睛难,我说画龙——写文章也不容易,做标题更难。有时候想一个好的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一定要在制作标题上下苦功夫,既要学画龙,更要学点睛。

1 y. V' N9 d# X) X v' \$ b# j- h, A3 q3 ]2 G

 

, O0 r* n/ \3 V5 n1 n ! H$ x7 k. j% O9 P5 V5 k

: N1 u2 d8 k3 R; Cmso-line-height-rule:exactly">“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 f( P* y# h) V. R) P # x3 t( C& c- P/ z

 

. [ k# m: {. |/ c9 i- M 8 F" E/ A4 D9 K9 `$ Q

    , M: X% f* r5 q( a' l0 t7 G' l3 J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常说:“我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 \; }1 N5 ?) x# n. P% W* ]9 h) j% `

    * c6 r$ }5 ]4 N font-family:仿宋_GB2312">据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忆,胡乔木写文章可以说很少有真正的定稿,反复修改是他写文章的一大特点。他的文章不管转载多少次,每次都有新改动。由他主持起草中央重要文稿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一点也不奇怪。为了改动其中一个词,在散步途中折回,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有时在不到一个小时里,他会连续返回几次。他常常为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究竟怎样写才合适弄得夜不能眠,而且往往在排印过程中还打电话修改某些句子和提法,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印厂改动,直到正式付印为止。

1 V! `7 |# Q) P8 Y7 e8 r T # D0 k4 s- d' b/ l: g, e/ P: o

    4 [, q! ~' p& p font-family:仿宋_GB2312">胡乔木改文章,堪称一绝。从选题到立论,从标题到全篇,从理论到政策,从观点到材料,从布局谋篇到层次结构,从引语数字到标点符号,经过他的细心掂量和推敲,举凡有什么毛病、偏差和欠缺,都难逃过他的眼睛。他对文稿的每一个概念、判断和推理,每一个表述和提法,都力求准确、恰当、贴切、得体,合乎实际,合乎逻辑,合乎分寸,合乎政策意图。因此,一篇文章经胡乔木一改,哪怕是改几句话,加几句话,甚至只是改几个字,就大为改观。看稿时胡乔木心中似乎有一把精密度很高的尺子,一篇文稿用我们的尺子衡量还满不错的,用他的尺子衡量就不合格了,甚至基本上不能用。《人民日报》编辑送他审阅的稿子,一般都用八开新闻纸,在当中排印三栏长的文字,周围留有很大的空白。经他改后的稿子,往往布满密密麻麻的清秀的钢笔小楷,而原稿的文字有时候几乎“全军覆没”。

* O6 u3 B5 s4 j 1 e- T4 j6 J y5 d

    2 r5 h {9 D- {+ W# N9 x font-family:仿宋_GB2312">也正因为如此,周恩来总理才如此评价胡乔木:“许多文件只有经过胡乔木看过,才放心发下去。文件经过胡乔木修改,就成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0粉丝

12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