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秘夜思》第33集:说说“打比方”
1 G3 ~4 ~& h; k) S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地点:老秘网“文稿修改演播室”(QQ群号:366351120) 主持:余之舰 整理:水晶
2 L5 ~" Q7 ] ?+ l% \ `
具体内容: 余之舰:老猫叫俺来干这事儿,俺是肚子里敲鼓——心里乱东东的。当主持,俺可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啊,俺讲的,都是狼巴子拽耧——胡讲(耩),主持不好,大家就担待着些。 先把早上这个告示再贴出来,大家看看就正式开始吧。 老余告示:老猫上周说叫俺这周一,也就是今晚主持一次众秘夜思,让准备一个话题,可把俺难为坏了。以前当的旁观者,指手画脚看别人主持,现在叫俺也上场,心里真是又紧张又恐慌。难为的是搞个啥话题呢,想来想去想不好,好像所有话题大家都说过了。昨日早起,上来看见老猫空间的两个说说:一则是:经济学上,税是研究如何拔鹅毛而不让鹅咯咯叫的艺术。另一则是:清早登录老秘网手机版,发现收到第16篇征文,有如清水拂心。一个拔鹅毛而不让鹅咯咯叫,一个清水拂心,两个比方真是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于是又想起最近大家都在学习习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有人讲这个讲话的结构,有人说讲话中引用的古语名言,我就想起总书记的讲话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善于打比方,所以咱学习总书记讲话,就学学他咋用的打比方?所以今晚的话题,就叫做说说打比方。俺对此也没一点研究,好在栏目是众秘夜思,俺只是个主持。大家有什么好比方、好段子、好句子,尤其是写材料中写出的或者听领导讲过的,都来个竹桶里倒豆子,让大家分享分享,让今晚的众秘夜思成为一个比喻的盛宴,开心的乐园!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51号同学蜗牛:太谦虚。“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出钢来的。”我打头阵。 余之舰:蜗牛先来了一个,提出表扬啊! 22号同学霞光:谁说蜗牛爬得慢,咱跟他急。 43号同学云淡:长胡子老头过河——谦虚过度。 于安: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22号同学霞光:“我们从“扬州炒饭”讲起。过去,做饭不讲究,也没有条件去讲究。上一顿煮的米饭没吃完,下顿上锅热一下接着吃。这样的“剩饭”,这样的煮法,自然不受欢迎了。同样是剩米饭,扬州炒饭的“炒”法、配料,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只需看一看它的食材配料单就明白了: 主料:米饭、鸡蛋、玉米粒。 辅料:青豆、胡萝卜、火腿、料酒、葱、菜油。 你看,“扬州炒饭”的主料,除了米饭之外,还加了鸡蛋、王米粒,还添加了四、五种辅料。 天底下的大事小情,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回过头来,再说一说“工作会议后,领导到下属单位的讲话”这件事。如果,我们仍然让领导拿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到下属单位再来一通照本宣科,那就如同把剩米饭热一热再吃一样,肯定乏味极了。我们要向扬州炒饭的厨师学习,换个炒法,推陈出新。” ——霞光刚才肚子饿,看到这盆扬州炒饭,顿时觉得色香味俱全!与大家分享! 余之舰:霞光的比方打得好。能有新饭吃更好,但换个炒法,推陈出新照样何以色香俱佳的。 下面先从实例开始。最近大家都在学习习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有注意习总打比方的吗?俺注意了下习总的讲话,就这一个讲话所打比方至少在40次以上。譬如他说: “许多党员、干部受到猛击一掌的警醒,感到以往热衷于装门面出政绩,做一点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知道,心里“小九九”打得多,把自己看重了,把群众看轻了。广大人民群众感到领导见得勤了,办事不卡壳了,政策能落地了,能掏心窝子的党员、干部多了。” “领导班子成员脱去“隐身衣”,捅破“窗户纸”,相互批评不留情面。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敢于揭短亮丑、真刀真枪、见筋见骨,点准了穴位,戳到了麻骨,开出了辣味,起到了脸红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劲的作用。” 脱去“隐身衣”,捅破“窗户纸”,点准了穴位,戳到了麻骨,开出了辣味,脸红心跳、出汗排毒、治病救人、加油鼓劲。一个比方接着一个比方。 51号同学蜗牛:木有。 62号同学寒梅:走在路上。 43号同学云淡:习总书记讲话打比方用的确实不少,平时看没专门留心。 22号同学霞光:“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有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都在所难免,思想上松脆,行动上就会反应迟,思想认识问题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思想上的灰尘也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照,衣冠要随时整,有灰尘就要洗洗澡,出毛病就要治治病。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群共享里有这份讲话稿,大家一起找一找。 余之舰:对,霞光举的就是。暗门、天窗、橡皮筋,“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搞面面俱到,打到了七寸。” “中央和地方各级督导组敢于“唱黑脸”、“当包公”,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 22号同学霞光:一些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很多人担心活动一结束就曲终人散,四风问题又涛声依旧。还有一些人盼着紧绷的炫松一松,好让自己舒服舒服,一些人等着看中央还要出什么招,看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对此,我们的态度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强、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置。 余之舰:呵呵,就是就是。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在于务实管用,突出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空洞乏力,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再多的制度也会流于形式。牛栏关猫是不行的!各级党委要把作风建设紧紧抓在手上,持续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绝不允许出现“烂尾”工程,决不能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110号同学阿力:霞光和余老师,总结的太好了,很生动。 22号同学霞光:我是复制粘贴,呵呵。 于安:以前没注意,原来习总书记讲话运用了这么多打比方。 43号同学云淡:生动贴切,恰如其分,让听众印象深刻。 余之舰:霞光很有心啊,表扬一下! 22号同学霞光:有多处都是很精彩!想跟着余哥吃新米饭呢,呵呵。 余之舰:所以习总的讲话,不仅是结构好,思想好,表达也好,尤其这个比喻,比得都很到位。 110号同学阿力:“作风有所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但树倒根存。” ——现实状况。不是一般的生动,是太生动了,现在真的很少看到这么好的比喻。 51号同学蜗牛:割韭菜这个比喻让我印象最深。 余之舰:习总这个讲话为什么能引起强烈反响,就是这个原因。所以今晚我们讨论打比方的问题,其意义也在此。“生动贴切,恰如其分,让听众印象深刻。”霞光说的好,这是语言的智慧。有人说,文学到语言为止。有人说,没有比喻就没有文学。其实,岂止是文学?叫俺说,没有比喻就没有语言。我们在学校学过很多修辞方式,比喻,对偶,排比,拟人等等,比喻永远列在第一位,是老大。 22号同学霞光:语言的智慧。以前给乡镇的书记写讲话稿时,领导就让我多加几个土一点的比喻或者当地农村流行的土谚语进去。 110号同学阿力:这些全是群众语言,所以大家爱听,想听,听得明白。很深奥的东西简单明了化。 余之舰:阿力说的对。写文章讲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比喻能使文章、讲话、材料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什 么是比喻,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比喻”的释义。看解释就是为了更鲜明生动的。为什么说用比喻会更准确?好像列宁说过:比喻总是有缺陷的。就是说,比喻毕竟是比喻,它不是事物本身,它只能在比喻的意义上成立,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说,比喻又是最准确的表达。 22号同学霞光:要找准类似点。 110号同学阿力:毛泽东同志是用比喻的高手。习总也得到了真传。 余之舰:对头。譬如,毛主席的名言,“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比喻,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不可能是真的纸老虎,用手一捅就破,用火一点就着。但按毛主席的理解,纸老虎这三个字又是最本质、最传神的表达,某种意义上又是最准确的描述。 阿力说得好。毛主席的经典比喻很多很多的。譬如,他用“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比喻青年人。用“糖衣炮弹”比喻坏人腐蚀、拉拢革命者的手段。在《反对党八股》中用“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比喻又臭又长的文章。 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他谈到“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个论点时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关于左倾右倾,他说“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 22号同学霞光:准确生动的比喻,会给人一种不亦快哉的兴奋感。 余之舰:霞光说的好,读有比喻的文章,不亦快哉。刚才阿力说,习总得了真传,说的一点不假。除了刚才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习总还有很多经典比喻。 22号同学霞光:说来听听。 余之舰:譬如他用“‘指头’与‘拳头’的关系”比喻班子团结;用“老虎、苍蝇”比喻不廉洁分子;用“奢靡享乐是无底洞。针眼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把得严才能防微杜渐”对党员干部提出忠告和警告;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比喻自我净化;用“缺钙”、“软骨病”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发展道路的选择;用“啃硬骨头”、“涉险滩”表达改革的政治勇气;用“彩虹往往出现在风雨之后”表明坚持改革的信心。 今年3月他访问德国,把中德关系比喻成开汽车。他说,发展中德关系,好比驾驶一辆汽车,必须看得远,才能安全和顺利。只要我们双方充实燃料,握好方向盘,中德合作之车一定能既跑得快,又开得稳,驶向光明的未来。 今年4月他在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拿酒和茶对比,用“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品茶品味品人生”来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在北师大与学生座谈,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个扣子论,也是比喻。 73号同学励志@余之舰:老师,怎么避免陷入为比喻而比喻的误区?以及怎么掌握使用比喻的本质。 余之舰@73号同学励志:咱现在还没学会比喻,可陷入不了误区的。 73号同学励志:习近平的这些比喻一般在讲话稿中用的较多。如果是用在正式的文件中,该怎么去变换? 余之舰:大家都来思考一下励志的问题。 22号同学霞光:讲话稿用比喻比较多,很多常规性公文比喻不太敢用,也不允许用吧? 73号同学励志:少量的应该可以,但是要变换,老师,可否说下该怎么变换? 余之舰:正式文件不宜用,但也有用的。其实,比喻是人类历史上最富智慧含量的才华。许多成语本身、古语名言本身就是因绝妙的比喻而成为经典。譬如成语,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打铁先得自身硬。恩重如山,冷若冰霜,呆若木鸡,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水平如镜等。这些成语文件中也有。 73号同学励志:恩,老师,你得教我们用。 103号同学乃群:打比方是为了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深奥的道理说浅显,我觉得如果普通的话能说的清楚,就不用比喻。 22号同学霞光:乃群说的对。领导讲话时如果通篇都是普通话,估计受众也容易打瞌睡,适当比喻一下,精彩一点,应该也有必要。 余之舰:乃群所言极是。“适当”这个词很好。 85号同学3388:画龙点睛。 余之舰:画龙点睛,也很好。比喻有时起的就是这个作用。正式的文件,除了比喻的成语之外,一般不用比喻。 73号同学励志:老师,讲话稿只是公文的很小一部分,关键是怎么转换。有些太夸张的,用到正式的文件中,该怎样调整。 22号同学霞光:励志举个例子呗! 103号同学乃群:嗯,浅显的道理生动化,我觉得在讲话里就可以多用。 余之舰:不在多少,在于适当。 103号同学乃群:对。 73号同学励志:老师,“抓铁有痕”这个是成语吗? 22号同学霞光:抓铁有痕,用普通话就是狠抓落实。 余之舰:励志说讲话稿只是公文的很小的一部分,不准确。讲话稿是做文秘的尤其重要的任务吧!一般的文件太多,决定、意见则相对较少。而讲话,尤其是老一讲话,不仅多,而且要求质量高,一般是单位一支笔的重头戏。言归正传,还说比喻。 73号同学励志:恩,是滴。关键是怎么掌握通用的东西。 或者,结合今天的主题。怎么在比喻和普通的说法之间转换,老师要多讲些操作呀,怎么做。 103号同学乃群:“一支笔”就是比喻。 余之舰:学习是需要刻意的,领会是需要思考的,但这个转换却不是刻意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22号同学霞光:“重头戏”也是,水到渠成。 余之舰:“老一”也是。霞光回答正确。“水到渠成”也是。 于安:怎么做首先要有积累吧。没有积累,再多技巧、方法也没用。 73号同学励志:不能这样呀? 不掌握点方法,怎么积累。 22号同学霞光:同意于安。 余之舰:于安说的正确。就是积累的功夫。更况打比方也没什么技巧可言,就是学说话,怎样让话通俗易懂,把话说的准确生动。唯一的技巧就是多学多记多用而已。 73号同学励志:今天记,明天忘? 22号同学霞光:励志不要急,且听余老慢慢道来。这个可以看下老猫下午的分享。 73号同学励志:哪里的? 余之舰:这就是老猫的分享:“记不住”是很正常的。但是,记不住难道就白读了吗?请问,1997年4月23日早晨你吃的什么?能告诉我吗?2005年8月31日中午你吃的什么?你能记住吗?2014年7月28日晚上你吃的什么?你还能想起来吗?我估计你统统说不上来,但是,难道这些饭你都白吃了吗?每一顿饭你都记不住,但每一顿饭的营养都已经化作你的血肉;同样,你每本书都记不住,但你并没有白读,因为每一本书的内容都已经化作你的精神你的灵魂!这也是个比方。 73号同学励志:积累这个大家都晓得。我想学习的是,掌握一些易于操作的方法。 22号同学霞光:励志还在说转换?哦,是捷径啊! 余之舰:呵呵,励志在想捷径。励志说的操啊作啊的,都是手工艺,需要手把手的。呵呵。 于安:艰辛才是捷径。 43号同学云淡:让余老师传授怎么打比喻,是吗?励志。 103号同学乃群:个人认为,比喻一般用在写材料的论述、说理部分,当你写了一个观点,但觉得意犹未尽,或者是说的不清楚,就该想想用打比方的办法了。然后,如果积累的有知识,就在脑子里百度,如果积累不够,就在网上百度。 余之舰:乃群回答的好。想比方,找度娘,也是一种办法。 皮·布鲁斯:一般性的文件中也有比喻,但隐喻居多。 73号同学励志:写作凭感觉,凭积累不假,但是,公文写出的每一句话都要求有理有据的啊。都要能说出一二三来的呀。不是写散文啊。 43号同学云淡:乃群也回答了励志的问题。 余之舰@皮.布鲁斯:你咋不早来啊?回答的多好! 皮·布鲁斯:一直在看前面的对白。 余之舰:大家都说说,什么才是好的比喻。 皮·布鲁斯:不为比喻而比喻。恰到好处。怎么才能恰到好处呢?根据语言环境,生动形象的表述。如果比喻得不合适,那就是东施效颦。 余之舰:布鲁斯说的好!点赞!俺也想了几条: 第一,贵在创新。第三个用鲜花比喻美人的就是蠢材了; 幸福像花儿一样,一样的次数多了,花儿也不香了;心里乐开了花,一直开一直开就乐不起来了。 第二,贵在贴切。就是霞光说的“适当”,布鲁斯说的“恰到好处”。菜根谭中说的:“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