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闻通讯员,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新闻资源优势——身处基层,亲身参与,第一知情人,有经历、有体会。那么,如何将新闻资源转化为新闻稿件,让大家分享黄河水利建设和管理取得的成绩与黄河人的精神风貌等,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就新闻稿件的写作与投稿谈个人几点粗浅看法。 一.增强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新闻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要发现新闻,就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笔者认为,所谓的新闻敏感性,就是在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中的事件中获得新闻的能力。如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可能引起听众兴趣的能力,判断同一新闻事件许多事实中,事实重要性的排次;判断一些看来无关紧要的线索,是否可能抓出新闻的能力,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等。 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呢?首先,要培养新闻热情,明确自己的定位,勤奋敬业,时时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甚至将要发生新闻时,马上能嗅到“味儿”。其次,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善于观察,善于琢磨,看清新闻的价值在哪里。三是要切实把握好事件的时效性,发现目标立即追赶,不捕捉到新闻不罢休。 2011年春,阳谷遭遇百年一遇大旱,旱情如何?水源储备?抗旱措施?黄河供水部门的反应怎样?笔者认为,这是当时政府和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黄河河务人员,对引黄供水准备是身临其境,这是记者们所没有的优势。于是,笔者在河务局和引黄闸管所掌握了引黄供水准备情况后,冒着严寒4次赶到灌区田间地头采访群众、察看旱情、到水务局了解其他水源储备情况等,相继写出了《“供水抗旱我们准备好了”》、《 阳谷:抗旱惜用黄河水百万亩小麦将“解渴”》、《山东阳谷:引黄抗大旱 节水成时尚(图)》《抗旱中的“送水人”》等消息,并拍摄了大量图片。采写的通讯《“百年大旱”的背后》先后在山东黄河网和《黄河报》以图文形式进行了报道;《阳谷唱响抗旱曲》3月1日在《中国水利报》民生版刊出。截至目前有6篇有关抗旱稿件被《山东新闻网》采用……这些稿件,得到老秘网和报社编辑们的充分肯定。 二.分析行业和报刊特色,有的放矢 一般来讲,黄河基层通讯员的宣传平台主要是《黄河报(网)》、《中国水利报(网)》、所在省或地市报刊(网络)。以山东黄河职工为例,还有一个主要宣传平台——“山东黄河网”。 笔者认为,不论是水利系统宣传,或是地方新闻,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因此,通讯员要好好研究不同报刊(网络)的特色。了解你所要投稿报纸(网络)的栏目设置和定位,看酒下菜。一般报纸分若干栏目,就要根据不同的新闻题材,投往相应的栏目。如果是消息,投到了副刊栏目,那么这篇消息就不要指望有“出头之日”了。以《中国水利报》为例,该报的“民生水利版”就是反映水利惠及群众的做法和民生水利建设成就。笔者根据版面特点,自2008年以来,有针对性的供稿,相继发表了通讯《准备足 心不慌》、《大河润阳谷》、《用好黄河水 春灌保丰收》、《阳谷:忘不了引黄造福的日子》、《阳谷灌区唱响抗旱曲》等文章。 另外,基层通讯员首先要明确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所处单位的职能是什么?只有对自己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写出的稿件才不至于“不伦不类”,才有采写的激情和方向,所采写的新闻稿件就才能体现自己的特色。另外,报刊的栏目不同,要求的文字风格也不同,消息、现场新闻要求文字简炼,叙述清楚。一般的通讯也最好控制在千字左右。这样的稿件一般通过电子邮件发到版面编辑就可以了。作为通讯员,还要经常与报社(老秘网)相关编辑联系,以密切关系,取得相互信任。 三.多采多访,积累资料,写好新闻背景 有位著名的新闻工作者说,没有背景的新闻至少不是一篇完整的新闻。这就充分说明了新闻背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写作往往是对正在发生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描述,对新闻背景很少交代,这就削弱了文章的“分量”。 笔者认为,新闻背景,通俗的将就是新闻产生的原因或是与新闻戚戚相关的重要信息,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故事,完善新闻内容,帮助大家对新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的过程。 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要发生什么新闻,所以新闻背景也不能像一处险工或一段堤防一样提前准备。但是,掌握新闻背景还是有规律性的:一是结合单位职能,全面掌握工作动态,了解单位近期的工作安排、工作重点和这些工作与相关工作的联系等,有意识的提前准备新闻背景材料。二是作为新闻宣传人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水利专业知识,学习新闻业务知识、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等等。三是通讯员要勤于动脑,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扎实采访,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材料,掌握全局工作动态等,这样写起新闻背景就方便了许多。一篇文章,不是在办公室凭空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跑出来的,多采访,多积累,厚积薄发。 2008年,山东黄河进行“民生水利系列报道”,笔者采写的通讯《大河润阳谷》就运用了大量的背景材料,该文获得2008年度山东黄河好新闻三等奖。2009年阳谷遭遇50年一遇大旱,笔者通过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支撑而成的《有黄河水抗旱,真好!》一文见诸多家老秘网和报刊,并获得2009年度山东黄河好新闻一等奖。 四.选择合适的题材,增强新闻性和趣味性 新闻写作,对于通讯员来讲,一般来多的是三大体裁的写作:消息、通讯和新闻评论。 消息,一般是指短新闻。内容相对单一,描述的是一个新闻事实。通讯,则是对新闻事件的纵深报道,里面可能穿插多个新闻事实,但主要线索仍是对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或某一主题的叙述,形象的讲就是:一根红线相穿,颗颗珍珠相连。新闻评论则是一种主观性的写作,依据某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展开论述,进行评点。黄河基层人员,新闻稿件以消息和通讯为主。如果作者有着很深的文字功底以及广博的知识面,写作新闻评论并不是多难的事情。 在写作中,要根据事实和时间效率来决定新闻题材。如某一篇消息放大成通讯,内容空泛,编辑是不会采用的。而一个人们普遍感兴趣的、充实的通讯题材,如果压缩成一个篇幅短小的消息,未免造成浪费资源,也使事件本身的新闻价值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认真挖掘新闻核心,慎重选择新闻题材。 笔者认为,不论是消息还是通讯,除了符合各自的写作规律外,要尽量增强文章的艺术性、新闻性和趣味性。现在人们工作压力大,人们喜欢阅读轻松和趣味性的文章。写好文章的趣味性,要求与作者的文学素养、文字的驾驭能力、创作风格有关。增强文章的趣味性,要避免那些读起来“熟识”的情景,选择那些听起来新鲜,读起来动心的情节。另外,要注重文体的结构,避免司空见惯的形式,可以用一种景色,一段语言,一个事物……作为文章的开头,从中选取的事物不同点,变成了文体结构的主要方面。所以,文章结构必须突破框框,做到同中有异,才能赢得编辑的青睐。 五.把握好新闻的时效性,打好“提前量”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事业发展的要求。一名称职的通讯员,不但要学会用别人的腿(经验教训)走路,学习并掌握前人的经验和技巧,更要学会自己走路,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写出特色的稿件。要摒弃“山寨文章”,不要抄袭别人的稿件,否则人们就有曾似相识的感觉。 “山寨新闻”,抄袭现象严重,编辑讨厌,读者也讨厌。时间长了,也就将自己的新闻之路封死了。 新闻宣传是一项辛苦并快乐着的工作。愿我们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发现闪光点,擦亮新闻火花,为黄河事业添彩。(张凯 张福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