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村官“国民”待遇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村官计划”以国家战略的形势在全国乡村正式推行后,中组织部等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村人才匮乏的困境。不可回避的是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虽然推进顺利,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一些有待进一步妥善解决的难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国民”待遇问题。 一、基本情况 xx县自启动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以来,共选聘49名大学生村官到6个苏木镇的40个嘎查村分别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其中自治区选聘19名,占38.8%;地方选聘30名,占61.2%。 几年来,经过各级组织的培养和大学生村官的自身努力,自治区招聘中1人考上公务员、1人考录了选调生、4人考进事业单位、1人考进神华企业;地方选聘的人中,2人考进事业单位。目前全旗在岗在职的大学生村官共有40名,其中:男性27名,女性13名;中00员36人,非党4人;本科学历19人,大学专科学历21人,平均年龄26岁。在第八次嘎查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进入“两委”班子的有24名,其中1人当选党支部书记、7人当选为副支书,1人当选村委会主任、4人当选副主任。 二、存在问题 多年来,大学生村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待遇上:自治区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的工资仅为公务员平均工资的40%-50%之间,服务期满续聘人员的工资仅为40%,当地选聘的村官与公务员工资一样,但都不能按时发放。 政治待遇上:由于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他们很难融入当地环境,而且没有决策权。在大学生村官看来,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明确的身份。“我们是什么?如果是农民,可我们没有土地。如果是工人,可我们不享受工人待遇。如果是政府工作人员,可我们没有编制,工资跟他们相差一两倍”,许多大学生村官说出了几乎同样内容的话。 村官来源上:近几年,由于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导致新毕业的大学生选择直接考研延缓自己的就业时间,或临时找份工作解决经济来源问题。而大学生村官招录门槛相对较低,待遇又相对稳定。令众多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相当一部分人希望借村官一职作跳板,而谋求更好出路。严重影响了希望其扎根基层、踏实工作的初衷,也侵占了那些想在农村有一番作用的大学生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