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复制链接]
广东老秘 发表于 2011-5-3 08: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为进一步做好今年全市的民政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民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民政工作是治国安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党和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历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为民排忧解难、调节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突破工作年”主题,服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大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提高“三个群体”生活保障水平,保民生要求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去年,全市民政系统共投入7.2亿元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政部门牵头负责的所有民生工程指标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城乡低保标准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实现制度衔接,农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在全省率先启动;农村敬老院建设完成三年规划;优抚安置对象保障力度加大。二是着力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保发展要求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相关保障民生工作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保障资金明显增长,保障水平有新提高,保障范围继续扩大,保障内容进一步拓展。一批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纳入政府扩大内需的总体建设规划中,全年实施民政建设项目139个,完成年度总投资1.715亿元。三是着力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保稳定要求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广泛开展城乡低保清理核查工作,深入开展创建村民自治模范单位活动,农村社区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切实做好优抚安置和双拥工作,军人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同时,慈善、福利彩票销售、平安边界等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广大民政工作者的艰辛和汗水。刚才,会议表彰了2009年度全市民政工作的各项先进,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订“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之年。今年民政部门面临严峻考验,要承担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创建迎检、民政项目加快推进、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维护社会稳定等一系列艰巨的工作任务。希望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科学谋划和务实创新民政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继续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再鼓干劲,再创佳绩,把我市民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保障是党和政府最关注、社会各界最敏感、人民群众最急需的工作,做好民生工作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大局、最现实的课题。要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完善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四大体系建设,最大程度惠及民生。一是要加快完善以城乡低保制度为主体,农村五保、灾害救助、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等为重点,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互助、临时救助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注意加强各项救助制度之间,尤其是要注意民政各项救助制度与教育、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同时要加大低保边缘群体、低收入困难群体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健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体系。二是要切实发挥民政部门防灾减灾的责任主体作用,以提高救灾应急能力为核心,坚持应急救灾与常态减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城市农村统筹、政府社会协同、治标治本兼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统筹做好灾前、灾中和灾后各阶段的应对工作,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防灾减灾规划要求,市、县两级政府是落实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责任主体,民政部门是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救灾物资储备库和避难场所等三个项目的实施主体。各地要严格按照规划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进一步理顺关系,切实明确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确保中央、省、市、县四级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体系建设的上下对接。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救灾资金投入,加强救灾装备建设,进一步完善救灾补助项目,提高救灾补助标准,保障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三是要大力发展以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为主,有效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兼顾发展的普惠型福利事业,形成养老以居家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孤儿养育、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为基本内容的,面向社会、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要积极发展公益性养老机构,政府举办的机构要以收养“三无”老人和低收入老人为主。四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和协调机制,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慈善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要引导慈善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慈善劝募能力和项目实施能力,扩大慈善组织和慈善项目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慈善捐助信息的透明度。进一步做好福利彩票发行工作,稳步提高销售额。

(二)抓好民政项目储备和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民政项目推进难度较大。今年,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民政部门要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民政的重点工作,抓好抓落实。一是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要处理好加快进度与按程序办事、恢复重建与优化提升、项目建设与民政事业长远发展、单项民政工作与发挥整体效益、安全质量与进度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各级政府要为民政项目提供、落实、保障配套资金、土地等关键要素,并给予规费减免等支持。要始终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建成优质工程、阳光工程。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规建、城管、教育、体育等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要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绿灯,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民政项目储备工作。争取将一批关系民政事业发展的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及其他各类专项规划;对已经建成的项目,要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及早培训人员、尽快开展服务。

(三)扎实开展双拥创建工作。今年是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迎检之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全省双拥模范城(区、县)命名表彰为契机,积极协调军地广泛开展新一轮创建,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军队履行新使命要求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市场体制相衔接的双拥服务保障体系。一是要夯实创建工作基础。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法规,全面实行优抚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自然增长机制,做好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工作,积极帮助优抚对象解决生活、医疗、住房上的实际困难;全面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按时、足额兑现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切实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工作,努力确保复员退伍军人群体稳定。二是要加强军地相互支持、融合发展。坚持把开展双向服务作为双拥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双拥共建,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地方生产力、社会凝聚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同步提高。三是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强化舆论宣传,进一步扩大双拥宣传的覆盖面,充分展示我市双拥工作的良好形象。四是要扎实有效做好各项迎检工作。各区县政府和民政部门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迎检工作上要讲政治,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我市顺利通过省和全国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

(四)搞好第八届村(居)委会选举工作。今年是第八届村(居)委会选举之年。依法搞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是人民群众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讲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换届选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调研清理,加大宣传教育,抓好业务培训,真正把一批政治过硬、工作扎实、作风民主、群众信赖的优秀人才依法选举进入新一届村(居)委会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今年,我市的殡葬管理工作要有重大突破,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殡葬管理,抓好清明节文明平安祭祀,倡导文明丧葬新风;要着力探索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殡葬服务业的新途径、新方法,逐步建立起由政府主导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殡葬服务,对困难群众遗体火化适当给予减免和补助。每个区县在1个乡镇试点开展公益性公墓,翠屏区红岩墓园要按时完工,新火葬场项目力争在6月底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坚决遏制非法公墓和乱埋乱葬行为。积极探索新时期行政区划设置和管理模式。行政区划工作要与时俱进,要有突破性进展,紧紧围绕把宜宾建设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在发展变化的思路下开展,科学论证,大手笔的规划,为宜宾实现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作出贡献。

(六)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当前,全市社会局势总体稳定,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维稳形势十分严峻。民政部门承担的涉军、涉灾等工作十分敏感,维稳任务重、压力大。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民政各项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责任制,开展深入细致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探索各种有效办法,加强应急稳控工作,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全市民政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推进“两个加快”、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全年民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配合。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把民政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安排好民政工作,促进民政事业不断发展。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民政工作情况,分管负责同志要切实加强对民政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民政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关系民生和稳定的重点民政工作,要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一抓到底。今年,各级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订,研究制订好今后五年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对一些事关民政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要给予积极支持,为“十二五”期间民政事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政府的主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支持。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发展,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工商、税务、国土资源、规建等部门要从税费减免、规划选址、土地使用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政策扶持,吸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人事、劳动、卫生、教育、残联等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各部门、单位加强沟通交流,通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健全机构人员,夯实基层基础。民政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更要靠基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政工作任务不断增加,而各级民政机构和人员队伍却不断缩减,尤其是在乡镇,民政机构和人员队伍问题还非常突出。不少乡镇将民政牌子摘掉,将民政业务工作划入社会事务科(办);有的乡镇仅配备1名民政助理员,有的还是兼职,除负责民政工作外,还要负责残联、卫生、精神文明以及包村包片等工作任务,无法专注于民政工作。基层民政工作力量非常薄弱,不易准确掌握民政对象情况,无法准确核查各类民政款物兑现情况,必然影响到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今年全市将全面开展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各区县政府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基层薄弱的问题,建立、充实、完善民政工作机构,配备、充实专职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同时,要切实解决基层民政部门的工作经费和工作设施,使民政部门及其干部能够切实履责,确保任务完成。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保障资金安全。保障民生、发展民政,必须加大投入。各级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和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对灾害救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以及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所需的资金,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重点保障,确保落实。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政工作越来越重视,民政资金和项目不断增多,在确保各项民政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的同时,也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民政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民政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民政资金和物资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层层建立监管机制,形成民政资金、物资监管体系,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要进一步完善民政资金、物资监管的规章制度,重点要制订完善筹集、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管理办法,做到手续完备、专帐管理、专人负责、专户存储、帐目清楚,严格规范;要进一步提高民政资金、物资使用效益和公开透明度,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规定,建立民政资金、物资信息披露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款物管理使用的全过程,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民政资金、物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情况,要迅速查办,从重处理。对失职渎职、疏于管理、迟滞拨付民政资金、物资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直接责任和单位领导责任,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行能力。面对繁重的民政工作任务,宜宾民政能否爬坡上台阶、蓄势求突破,需要特别过硬的工作作风,需要狠抓落实的执行能力。民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要继续强化“四个特别”的作风,切实把感情贴在民心民意上,把工作落实在求真务实上。要抓好民政部门政风行风和行政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果。要恪守“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满腔的热忱全力投入“两个加快”,探索民政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709994185 发表于 2018-2-5 14: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学习了,感谢各位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19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