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全镇紧紧围绕“贫困人口按期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摘帽,2020年同步小康”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行动。坚持以“六个精准”“七个一批”统领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查补工作短板,靠实工作责任,全力落实各项到村到户扶贫项目,确保全镇精准扶贫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距xx县城东9公里,总面积25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万亩。全镇辖27个村169个社,5个社区,总人口10万余人,镇域常住人口83450人(城镇人口26139人,农业人口57311人),流动人口约2万余人。 2013年,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14户19652人,贫困发生率为34.72%。 2014年,全镇脱贫2325户10785人、返贫21户108人,2014年底有贫困人口2410户8975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为15.85%。 2015年,全镇稳定脱贫893户3358人,返贫9户36人,2015年底,全镇有贫困户1524户565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86%。经人口自然增减,贫困人口变动为1521户5647人。通过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核查工作,2015年年底实际未脱贫人口为1695户6244人。 2016年,通过新识别纳入和数据清洗后全镇贫困人口变为1695户6244人,再经过乡村自验、部门自评、县级验收、第三方评估和压减工作,全镇退出贫困人口204户800人,年底剩余贫困人口为1491户5444人,贫困发生率为9.5%。 2017年4月,通过“十不脱、十不算”核查,全镇需回退489户1733人,贫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1491户5444人变为1980户7177人,贫困发生率为12.52%。 二、项目建设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助推产业发展工程 2015年,投入185万元实施xx村整村推进项目,其中投入70万元完成砂化道路14公里、投入22.4万元完成农危房改造7户、投入60万元扶持60户贫困户发展暖棚养羊产业、投入12.6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核桃种植、投入2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投入185万元实施蒲兴村整村推进项目,其中投入56万元完成农危房改造15户、投入90万元扶持90户贫困户发展暖棚养羊产业、投入19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核桃种植、投入2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投入14.1万元对94名贫困家庭“两后生”进行补助。 2016年,投入项目管理费1.6万元制作xx村、xx村整村推进项目公示牌;投入3.24万元用于“853”挂图作业;投入70万元用于xx等5村到户产业增收项目;投入14.85万元对279名贫困家庭“两后生”进行补助。 2017年,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82.8万元,补助全镇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D级危房改造。目前已有32户开工建设;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6万元,硬化桦林村新庄至上湾、庙咀河至上湾、南玉至新庄、S209线至南玉沟口共计7.6公里道路,目前在前期准备阶段;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万元用于桦林和苟家山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在前期准备阶段;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3.6万元扶持167户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目前已完成圈舍建设的有114户,引入基础母牛38头;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2万元扶持19户贫困户发展养羊产业,目前已完成圈舍建设的有12户;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万元扶持4户贫困户发展养鸡产业,目前已完成圈舍建设的有2户,引入雏鸡200只;计划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5万元,扶持东梁村15户残疾人贫困户引进基础母牛15头,新建圈舍15座,目前已完成圈舍建设的有15户。 (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助推产业发展工程 截止2016年底,全镇共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357户9164.8万元,其中发展型1469户6036.8万元,带动型888户3128万元。2015年共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281户4756.8万元,其中发展型393户1628.8万元,带动型888户3128万元;2016年共发放发展型贷款1076户4408万元。 发展型贷款1469户6036.8万元共计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596户、养殖690户、加工12户、商贸流通139户、其他32户,助农增收收益达到212.22万元,户均0.54万元;带动型贷款888户3128万元,共落实帮扶资金257.18万元,户均0.5万元。 三、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包村、镇干部包户,做到定人、定项目、定措施,提供组织保障。推行“党建+”和“党员+”模式,大力推进支部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示范引领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组织动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扶贫一线“指挥部”、“战斗团”和“攻坚队”作用。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和相关站所直接抓、包村领导重点抓、镇扶贫站人员分片抓、帮扶干部入户具体抓的扶贫工作格局。 二是健全精准管理机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严格按照标准和程序,以农村户籍人口为对象,持续做好脱贫退出、返贫纳入和新识别贫困人口的认定。建立与行业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机制,紧盯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及时做好返贫纳入和因灾、因学、因病等新识别人口的认定,提高贫困对象识别“准确率”和退出“准确率”,切实夯实脱贫攻坚基础。严把脱贫退出审核关,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确保脱贫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对“虚假脱贫”和“数字脱贫”问题倒查追责。 三是实施“七个一批”工程,做到帮扶措施精准。认真对照贫困退出标准,切实摸清需求清单、问题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落实各项到村到户到人精准扶贫政策措施,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确保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四是实施清单式管理,切实健全各类软件台账。坚持把贫困退出清单式管理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强化发展生产、劳务输转、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医疗救助、社会保障“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和安全饮水“九个清单”管理,逐级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以清单式管理推动各项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全力补齐欠账短板,严格落实“2442”责任体系,已形成乡镇统筹、部门负责、双联单位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截止目前,我镇剩余贫困人口为1980户7177人,贫困发生率为12.52%。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的人口。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2、基础条件历史欠账大。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截至目前,全镇“漳陇人饮”工程入户率为76.44%,通水率为69.69%。“引洮工程”入户率为81.64%,通水率为79.74%。虽然全镇饮用水已全部达标,但更安全、便捷的自来水尚未实现全覆盖;还有90%的自然村道路尚未通沥青(水泥)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还有265户危房需要改造。曲家山、中山、蒲兴、苟家山4个贫困村和小湾、鹅鸭沟、荣丰、三坪4个非贫困村网络未覆盖,其余部分村虽已接通互联网,但网速慢,无法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三十铺等10个建制村没有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张磨、尉家店、四十铺、小湾、鹅鸭沟等5个建制村无标准化卫生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为脱贫攻坚的两大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