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人生低谷期,或长或短,有时是几天,有时长达数年。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干啥都不得劲,吃不香,睡不稳,工作无心,生活无味,感觉空气沉闷、诸事不顺,一股莫名情绪在心中聚积生长,随时可能爆发。走上写材料这条道,我们更有一万个郁闷的理由。比如周五快下班接到急任务,周末陪家人的愿望又泡汤了;比如,几易其稿整改的一篇讲话稿,结果会上印发后发现第一段有个致命的错别字;比如,领导经常大会小会上表扬XX同志挺不错,然而等有提拔机会时才发现其他人更不错,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为此,秘途苦旅,必先强大内心。不计一时得失,终会苦尽甘来。他日登高回望,一切风清云淡。有如近期爆火的《战狼2》,导演兼主演吴京也曾在港徘徊了数年,这回凭一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算是宣布王者归来了!
G& d1 y1 N! J1 V m, p( u$ ?& d7 `5 {* }# z$ t$ f
5 |: ~9 J$ }9 Z, q
_2 S9 ^$ M# H* F$ s9 y# @& ~6 S老猫有时突发奇想,何时出台第九条规定,会上发言不得念稿,汇报材料不超千字,那我们这些文字匠就可以解放了。当然,这只是想想而已,我们该加的班还得加,该上的课还得上。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如有意加入,请点击了解详情)里又上了哪些课呢?从数量看,视频课超过文字课,六期视频直播,4期文字主题交流,这个是演播室创办三年来的首次。从内容看,更加注重实用,两次谈《将改革进行到底》学习体会写作,一次遴选作文评改,一次病文评改,一次谈问题类信息写作,一次谈文稿征求意见时如何发言,一次谈会议纪要写作。从嘉宾看,《机关公文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老师再次登台开讲经济形势分析会材料的写作,《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老师主讲的修炼笔记系列上完最后一课,老嘉宾长安老耿带来第18讲怎样把握主题。下周又到《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师“每月一课”时间,请大家注意文后的课程预告哦。
0 K7 l. I9 x" \* _4 C/ R7 y- O- v: v5 V/ \
. v8 f- i% b4 R v+ R' o
0 [: _" y4 Q, j3 E+ p; S9 c
您未购买
或需要登陆才能继续查看
课程信息
课程价格:20文银
W" P' Q& O: I
3 ^2 W( R2 t. V( Z# y$ I& n 0 ^' C/ v6 X: A' G/ |, u0 g0 X
; q8 `, v; n7 ~% l& n' i2 t(以上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才杨新宇老师的讲座视频,购书点这儿)
) w8 k& Z' I2 l3 W" W1 i; i. K3 Q, G
1 _/ `; ]! b2 x0 [
3 ^: X+ J% Q: c; `% G接下来,继续为大家奉上近两周老秘网上的主要观点荟萃。
9 |" y# w+ S. x" ^# w- I" {7 a9 N' r' t0 P7 R" w
. b3 B" z7 ` R+ Z& A
. F" ?0 Q" T( t4 H" O( k% ^( r% b* A% a1. 学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文章无定式,内在有规律。掌握了方法,抓住了内在规律,就掌握了通往成功的钥匙。对于公文而言,有许多固定模式和套路,也有许多习惯的构思方法,初学者可以先从模仿起步,逐步掌握各种固定套路,对于相似的主题内容,学会用一个框架模式把它固定下来,并在实践中反复使用,做到熟能生巧。可以选择一些范文精心研读,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观察体会经验丰富的同志从立意构思到谋篇布局,从着手起草、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领悟每一处细节。掌握了基本套路之后,再静中求动,在不变中求变,遇到新的情况,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新的形式,掌握了新的方法之后,又把它转化为固定程序和套路。这样循环往复,既是一个不断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也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摘自山羊胡的文章《公文起草要做“思维体操”》) + Z% k9 Y3 B4 p' v
1 ~4 R$ R/ ?3 U猫评:领导讲话、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经验交流、工作总结、述责述职等文稿都有相对固定的套路,但都离不开背景情况、思想认识、工作回顾、存在问题、经验启示、下一步打算、保障措施、意见建议等几大部分,根据不同用途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 w# I- m, s/ u7 h( ~
0 G) M( t0 I6 S+ P! Y% n$ C$ [
$ f( U; O6 L3 e$ Y3 A$ ~: S' X; B+ `9 o7 H) \
2. 中秋节快到了,我如何写呢?我从“饼”中作文章,写下《中秋节切莫抛弃三种“饼”》,发表在中国文明网9月8日上,后收录到中秋节专刊中。主要观点是不要抛弃“团圆饼”、不要抛弃“孝顺饼”、不要抛弃“节俭饼”。本地的一位评论写作高手读后,很有启发,于是马上写下评论,标题与提纲如下:《将美德新风融入“中秋月饼”》,中秋月饼应加入“孝顺的味道”,中秋月饼应加入“节俭的味道”,中秋月饼应加入“廉洁的味道”。又过了几天,中国文明网再发表一篇评论,虽然不认识作者,但我估计应该与我的评论有关,标题与提纲列出来,请大家比较一下。《中秋月饼应该包含“三种馅儿”》,第一种馅儿:阖家团圆,第二种馅儿:孝老敬亲,第三种馅儿:勤俭节约。(摘自方西河老师在众秘夜思第483集的讲稿)
/ Y. j, u" \1 ~8 u& U; l
' Q) P" g# T# @/ X7 m5 a猫评:方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仿写文章的例子,饼、馅、味,不同表述,其实一个意思。亲,你看懂了吗? 5 w5 w: H5 r1 Y. M$ u; k
0 ^" ]9 E; |5 r6 q& X# j$ x 3 N6 Q+ @9 c, j. a9 e
/ Z$ P1 X: M+ P3 ^2 [3.事故通报的发文主旨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重大事故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并客观分析事故原因,要求有关单位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开展类比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为实现上述发文目的,采用“结果—原因—对策”的结构模式。比如《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近期四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其主体结构是这样的:结果部分简要介绍四起交通事故的经过和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原因部分分析由四起交通事故暴露出来的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交通服务企业安全责任制落实不细、“打非治违”等专项活动查处不严等问题;对策部分重点讲述国务院为此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国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许根来的文章《例谈情况通报的结构类型》) ) E% G3 V8 [9 ~5 q8 X& p
' y$ z- l9 N6 B5 t0 j' ^6 v2 d猫评:这就是前面提及的写作套路。
# q) r! g. H9 h' h" k( c" U' R( I/ G$ r# Y+ s+ F. F9 H
l( P2 m" r1 G' g' |5 X/ ~- K6 m
; Z4 _6 \7 k" g) j5 ?( n) _3 D4.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对文章主题与内容的集中反映。政务信息的标题起码有三个特点,一是紧扣主题,二是一目了然,三是彰显特色。大标题,抓住重点;小标题,抓住特点。比如,省委办的一条信息,《XX市着力培育“粮二代”
5 X6 L2 |# n9 v Q% M8 Y: n z; ~破解粮食生产后继乏人的四大瓶颈》,开篇简要亮明成效后,分四个部分展开具体做法,基本结构:一、强化政策引导,解决“谁来种”的问题;二、加速土地流转,解决“种哪里”的问题;三、提高科技水平,解决“怎么种”的问题;四、搭建供销平台,解决“怎么卖”的问题/ v7 h6 i' c- C# n. u( l
。带着问题写信息的典型,问出对策,干出实效。(摘自龙行江上在众秘夜思第484集的讲稿)
: O/ c% A. v2 k. Y
! M6 \4 k: L* N5 {猫评:坚持问题导向是习大大一再强调的工作方法,像这样解决XX问题的写法在领导讲话、经验交流材料、信息简报中都可以经常看到。
* B' c1 r$ s) L- @ r5 m# r. @" e x7 n0 t$ r4 o N
. K* m1 p8 b4 ?5 E$ }2 p7 e( Z- _: r) T$ B- b0 q
5. 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要一边阅读一边理解,划出重点、作上记号、直接点评,不仅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即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读懂作者的思路、领会其中的奥妙才是真正读懂了原文。在读懂的基础上要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记录下来,或者是文章的标题、思路、框架,或者是精彩的句子、鲜明的观点、独特的表达,还有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等,把这些记录下来并注明文章的作者、题目和出处。一篇上万字的文章,读懂之后所做的笔记可能只有一两页纸;一本几百页的书,读懂之后所做的笔记可能只有一二十页纸。日后只要用几分钟的时间看看这几页纸的笔记,就相当于阅读了上万字的文章或者几百页的书。桌子上的书要越读越薄,脑子里的书要越读越厚。所以,碰到一篇文章,如果认为它好,就赶快阅读并做好笔记,及时把它装进自己脑子里。(摘自护花心分享的文章《在机关工作记笔记都该记点啥》)
% R7 X O. S4 { T
9 S* Q' {! H( M) i( g3 Q7 p( F! T猫评:积累不是看到好文章就存到电脑上,而是立即学习、多看两篇,把能为我所用的新观点、新事例、新表达、新结构记录下来。不加取舍地积累一堆范文,结果是“曾经拥有,但从未记起”,建议“占我硬盘者,虽好必删”!
7 {/ u3 g! O! `/ ]0 \' }& F2 I5 ]) F4 r2 I
# _1 t5 u1 j' w* T1 \& x
$ c! N8 g1 \* ]" g/ q- `) _
6. 毛泽东的文章写的大多是大事大情大理,有着鲜明的政治主题,但是写作过程却是用老百姓能听懂,听得进去的事例、故事去展开论述,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用梁衡的话说就是:“专家学者看了不觉为浅,工人农民读来不觉为深”。对于很多复杂的概念,他又善于化繁为简,比如政治一词,古往今来多少专家学者挖空心思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定义,他一句“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的人搞得少少的”直接抓住了概念的本质。毛泽东对自己的评价是“一半猴气,一半虎气”。这“猴气”与“虎气”同样跳跃在他的文章之中,时而像猴子一样古灵精怪、奇招频出,时而像老虎一样呼啸八方、气吞山河,让读者沉浸在他笔下的跌宕情节,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摘自吴小雪的文章《胸中有政治 笔下有乾坤》)
~8 @& R/ S6 W- B
/ P8 e+ U# h1 Y# R, y2 `猫评:毛主席是文章大家,直白如话,却饱含哲思,我辈能得之一二,即可受益终生。
% m% z5 P9 U. |( }8 Z( n6 r8 G0 P2 l4 b9 \9 K& y% m, n
7 K9 M: n1 |. Y! h0 i d/ Q+ k8 ]8 d7 v
2 n F" }8 }9 F+ h
/ m3 p7 @1 [- c$ p9 _, O- Q
" c# d( J" x. {7 R. E! d6 A) d; m( D; m9 B/ T; T9 a( u% }5 m
10. 精准发问,是精准作答的基本前提。大家平时在演播室问问题、求解惑,最好主动交代下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文稿的相关背景,这样我们之间的沟通才谈得上效率。网络沟通和面对面沟通差别很大,问来问去要码字,很耗时间,对我这样拿着手机用着全拼的老人,尤其吃力、费劲。大伙都要上班,问个问题,没有背景介绍,可以有多种答案,作为教员在这里回答问题,没有陪同耗时头脑风暴耍着玩的义务,你主动说背景,有利于教员给出最优解或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案,这样大家都省事省时省力,沟通才有效率和针对性。否则,教员问半天,你还支支吾吾,这样的求教,首先心态就不正,教员不爽装潜水,可不可以?来这两年多了,看同学在群里问问题,有时正好有空闲作答征询下背景,感觉是教员在求学员!(摘自春秋在众秘夜思第485集的讲稿)
- O" B6 E* C7 u! k/ S- `3 p7 |( L, | K; A
猫评:提问的过程也是查找症结、整理思路的过程。提问前先自己思考,尽可能准确表达自己因什么事,在哪儿卡壳了,最好多给“选择题、判断题”,少出“论述题”,这样别人才给有针对性地给你帮助。 3 p; [5 _0 m0 }- f
- Q% d! M0 M8 J$ Y' F6 a
% B# ]9 y( |4 B1 ?$ ?- n9 N
1 L2 p' h' _0 ?+ e% m
g& A8 z7 V# y, m0 k7 w. h
1 Z& x; J5 @ ?- ~% M
0 Z, r8 v2 M! [+ x0 R! j" l
, `: ^' i+ H; I' G- Y4 `+ l9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