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开拓前进为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柳鹏
(2016年9月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嘉峪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和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记使命,同心同德,开拓前进,为在全省率先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嘉峪关市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推进“工业强市、旅游带动、城乡统筹、生态立市、文化繁荣、民生优先、区域协作”七大战略,较好地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创了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实力大幅提升。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0亿元,是2010年的1.3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55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2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714元、15371元,是2010年的1.83倍和1.95倍。“3341”项目工程深入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相继实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酒钢集团公司去产能、抓改革、促转型步伐加快,进一步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地方工业加速转型,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铝制品深加工等产业集聚发展,工业园区跻身国家首批低碳园区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着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坚持无中生有、有中生优,先后实施了关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华孔雀苑、方特欢乐世界、观礼古镇等一批文化旅游项目,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已具规模。特别是方特欢乐世界与嘉峪关关城构成了“一古一今、一新一旧、一动一静”两大旅游主体,集聚催生了“方特效应”,文化旅游集群化发展正式破题。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举办了两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两届国际短片电影展和四届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节会赛事,2015年旅游人数突破570万人次,旅游收入是2010年的4.7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3%。东方百盛、恒基美居等一批商贸中心和宾馆酒店建成投运,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10年的24.4%提升到2015年的40.7%,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
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城市环境和功能不断优化。矢志不渝改善生态环境,累计投入7亿元,实施了一批绿化新建和提质改造项目,讨赖河生态治理、南湖文化生态园、“两湖一河”园林景观等成为生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36.8%提高到39%,人均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分别达到36.3平方米和28.6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坚持南建北改、协调推进,加快南市区开发建设,完善北市区综合功能,城市规划建设保留了历史文化元素、体现了整体色彩协调。实施了嘉酒城际快速通道、西气东输水源井迁建等重点工程,建成全省首个全光网城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取得明显成效。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加快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城镇化率达到93.4%。建成正大新农村合作示范项目、野麻湾现代农业示范园、恒翔高新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峪泉镇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和“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户籍一元化,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了城乡统一。深入开展“双联”行动,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坚持民生优先,每年将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办理了一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惠民实事。投入10.9亿元实施了教育惠民工程,新建改建市一中、市酒钢三中等2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彻底消除了4.3万平方米D级校舍危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投入6.5亿元完善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实施了南市区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项目,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低保、社会养老、社会救助补助标准分别是2010年的2.4倍、5.9倍和3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民政“三院”联建工程,实施了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了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居家养老服务走在了全国前列。全面改革公交体制,实现了公交公营,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打造了群众满意的城市公共交通。启动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福民、建新、建林等五个街区改造任务同步推进,已实施改造7574户,占总户数的72.4%,首批住户于今年6月喜迁新居。建成了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文体活动场所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形成了雄关大舞台、“十美雄关”等群众性文化品牌,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撤销街道办事处,整合成立新型社区,建成“三大中心”和33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成为全国9个社会治理创新典型培育城市之一,服务群众的精细化水平明显提升。平安和谐建设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综治工作优秀地区。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谋划,各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15项,审批时限缩短40.2%,行政效能大幅提高。整合成立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形成了统一高效的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体系。推进营改增和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了“三证合一”注册登记。加快“一带一路”东联西进开放步伐,高铁南站成为兰新大动脉的重要门户,开通14个城市航线,城市通达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项目,到位资金总额524亿元。支持企业开展跨区域和国际产能合作,酒钢集团公司收购牙买加铝土矿项目成功签约,“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列入国家口岸发展规划,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意识形态工作富有成效。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市委七项规定,近三年全市“三公”经费年均下降27.9%,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件,通报典型案例8起;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不廉洁问题10件,通报典型案例6起,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干部选任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建立地企党建互促共建机制,深入开展效能风暴和先锋引领行动,加大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干部选派力度,大幅增加城乡社区党建经费,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全面落实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更加有效,“三述”、约谈和巡察工作实现全覆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取得新成效。五年来,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受理信访举报565件次,初核问题线索387件,立案68件,结案6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9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19人。
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地方权力机关依法履职能力进一步提升。支持政协创新履职方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加强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工作,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对口支援甘南玛曲县工作持续深入。依法治市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新进展。出台了加强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持续深化。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组建了民兵常备应急分队,完善了基层武装工作体系,成功创建双拥模范城全国“六连冠”和全省“八连冠”。地方党史、党建研究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地企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各方面力量广泛凝聚,共谋发展、奋力拼搏的氛围更加浓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链条短,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农民增收的渠道还不够宽、不够多元;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人才紧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还需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嘉峪关的市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是必须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保持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三是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把更多财力物力投向民生领域,投向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投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五是必须持续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推动发展的能力。这些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是我们砥砺奋进、阔步前行的五年,是优化产业结构、厚植发展优势的五年,是持续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最多的五年。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发扬攻坚克难、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积极应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胆识和气魄,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进步,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嘉峪关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直各部门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扎实苦干、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在嘉各单位、驻嘉部队、民主党派、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历届市委和几大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共嘉峪关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军分区、驻嘉部队和酒钢集团公司、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等驻嘉单位,向所有关心、参与和支持嘉峪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二、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老秘网市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优化结构的加速期、转型发展的黄金期。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深层次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催生新的发展动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转变,“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使我老秘网市成为全省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门户,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前列意识,把加快转型跨越作为顺应发展趋势的战略抉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以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由相对单一向多元支撑转变、产品层次由相对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着力构建产业新体系,打造经济升级版,提升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嘉峪关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立足我老秘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开放带动、富民强市,构建多元支撑产业体系,努力建成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生态文明示范市,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全力打造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发展的样板市。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两个率先、三个翻番、四个提升”。“两个率先”,即率先在全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工业主导地位持续巩固,现代农业形成规模,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攀升;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三个翻番”,即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四个提升”,即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城市品质全面提升,新旧城区协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形成低碳、循环、绿色发展模式;城乡公共服务同步提升,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工作全面进步,建成更加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党员干部纪律作风持续好转,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实干。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懈怠、不停顿、不止步,通过今后五年的接续奋斗、持续努力,使全市各方面工作都取得长足的进步。我们坚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一个体制活、产业强、结构优、环境美、人民富的现代化城市,必将在充满希望的丝绸之路上崛起腾飞!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是,紧扣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大行动”,着力建设“五型城市”。
(一)深入实施转型升级行动,建设创新创业城市。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经济转型,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坚持一产提效益、二产提质量、三产提总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加速推进科技创新。围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工程,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技术创新联盟,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研发一批带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专利成果和技术标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以上。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提升各领域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双创”品牌,形成以创业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抢抓国家和省上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机遇,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持续巩固工业基础地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支持和服务酒钢集团公司作为重大责任,坚定不移地支持酒钢持续转型,开发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发展高端冶金及精深加工,培育发展汽车工业配套产品,形成钢铁和铝加工产业群。壮大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支持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和中核龙瑞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河西核工业经济带,发展民用核技术产业。提升工业园区集聚能力,延伸拓展“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加快建设上下游配套、耦合性强的产业集群。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坚持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以旅游彰显地域文化,持续推进景城一体化和关城大景区建设,让文化旅游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放大嘉峪关关城、方特欢乐世界品牌带动效应,建成丝绸之路文化博览园、花卉博览园等重点项目,尽快形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四轮驱动”之势和“洼地”聚集效应。顺应大众旅游趋势,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接待能力,打造全域旅游城市。培育全季和全业旅游,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商贸、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建设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休闲消费型城市。按照“睡好觉、洗好澡、吃好饭、上好网”的标准,大力发展乡村旅馆和星级农家乐,探索整村整组发展旅游的模式,引导农村居民吃旅游饭、打旅游牌、走旅游路,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积极发展研发设计、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产业,促进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发展壮大健康养老、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物业家政等业态,布局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和商贸中心,培育更多消费热点,让第三产业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加大现代农业发展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高效设施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高标准农田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精细、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业发展路子,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农字号知名品牌,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壮大村集体经济,健全土地流转和股份合作机制,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在有限的土地上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深入实施协调推进行动,建设文明和谐城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增强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嘉峪关精神,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诚信社会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强化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增强主流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加强外宣工作,讲好嘉峪关故事,传播好嘉峪关声音,展示好嘉峪关形象。
大力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公益性文化项目,建设集美术馆、艺术馆、文化馆等于一体的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提高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有影响力的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研究平台,举办高水平文化论坛研讨活动,实施重要人文古迹保护和历史再现工程,鼓励各类博物馆建设,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留住城市成长记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重视文艺人才引进培育,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积极编撰文化丛书,满足群众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着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互动发展。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效应,统筹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用城市标准改造农村,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速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抓好峪泉镇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和卫生改厕力度。深入开展“双富双思”活动,引导农村居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农村新面貌。
(三)深入实施绿色提质行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把生态建设作为长期性和基础性工作来抓,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壮大绿色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动绿色惠民工程,创造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拓展绿色空间。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完善新市区、工业园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绿化详规,推进全域生态工程。实施草湖湿地生态修复、讨赖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城市周边防风林带建设等项目,构筑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点。加强小区庭院、企事业单位、公共空间园林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营建更多生态景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以上,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良好生态和绿色环境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推动绿色生产。严守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决降低能耗,大幅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巩固提高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2天以上。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土地利用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型工业、节水型农业、清洁型生产,强化项目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保护体系。
建设绿色家园。突出规划引领,推进多规合一,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注重城市文化品位和色彩风貌,促进建筑与环境、人文相协调,更加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统筹推进新市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加快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通信电力等公辅设施。优化商贸市场布局,加快综合市场改造,全面提升市场管理服务水平。坚持建管并重、建管分开,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完善环卫保洁、园林绿化等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让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四)深入实施开放开发行动,建设丝路枢纽城市。用足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机遇,实施“西进、北上、东接、南联”全方位开放战略,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转型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发挥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构建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围绕打造便捷快速的陆路通道和空中走廊,完善通向资源产出地、旅游热点城市、市场集散区域的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建成甘新青蒙“大十字”交汇的铁路枢纽,推进嘉峪关机场改造和航空口岸开放,培育国际国内航线,巩固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发展物流经济和通道经济,加快国际港务区、保税物流中心、铁路物流园区建设,构建省内城际物流配送、西北区域物流集运、国际联运通道等物流平台,打造面向中西亚的工业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借力敦煌文博会,办好国际短片电影展、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房车博览会等品牌节会赛事,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高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化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进经贸交流和产业对接,促进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人文共通。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坚持招大招强,推动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转变,吸引更多绿色环保、拉动效应强的企业和项目落户。健全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服务体系,引导更多工业产品走出国门,支持酒钢集团公司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境外建立原料和生产基地,提高资源掌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拓宽同新疆、内蒙古及周边地区城市的联动渠道,充分利用嘉策铁路通道优势,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深层次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能,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构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国资国企分类改革,推动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盘活文化旅游、公共交通、水文化等领域的经营性资产,落实财税支持、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等政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逐步扩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构建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市场资源配置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升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把非公经济打造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五)深入实施共建共享行动,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牢固树立群众想的就是我们要干的,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就是我们工作重点的理念,多谋民生福祉,多办民生实事,让城乡居民享有更满意的收入、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安全的生活环境,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
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增速的机制,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年年有改善。落实增加群众收入的各项政策,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扶持力度,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就业工作。开发更多面向困难群体的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实施精准帮扶,加大产业扶持和社会救助力度,绝不让任何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大幅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推进以棚户区改造为核心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彻底消除城市危旧房,让所有棚户区居民都能住进现代化标准小区。优化住房供给结构,满足各类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大老旧小区住房和配套设施改造力度,规范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让居民住得安全、住得舒心。
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促进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建设有特色、多内涵、现代化普通高中,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支持民办教育全面发展,打造全省基础教育高地。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成南市区医院、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重视疾病防控免疫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享有更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提高城乡低保、医保、大病救助、残困帮扶等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受助及时、急难有救。关注老龄事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加强妇女儿童工作,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扩大公共服务受益面。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同城化服务,增强各类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全面加强平安和谐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市、区、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信息化建设,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巩固提升平安和谐细胞创建成果。进一步明确“三大中心”职能定位,完善运行模式,提高服务效能,更好发挥便民利民作用。完成城乡标准化社区建设,规范运行机制,理清服务职能,创建智慧社区,加快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把社区打造成群众生活的幸福家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障食品药品、农产品安全,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和电信网络诈骗,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深入推进依法治市。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升依法决策水平,促进执法规范化,建立权责统一、便民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探索城市管理、生态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地方立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有序推进司法改革,保障律师依法执业,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