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方能成钢” 我踏上文秘工作道路不是太久,大概起于2013年年末,具体原因是工作的变动。原来虽有涉足,但是仅做一些常规性的文件起草,停留于浮皮表面,可以说是浅尝辄止。直到真正投身于其中,经过一路的风风雨雨和那些不眠之夜,才知文秘工作博大精深、内有乾坤,特别是今年开展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己通过亲自参与各项材料起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可以说在内心深处接受了一次材料综合写作的洗礼,感觉收获颇丰和有所成长。在此,想把自己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所思所悟与诸位老秘前辈做一交流,请各位老秘们不吝赐教。 ' S1 ~9 s0 V2 j7 v# F0 G" @* ^! ]4 J
一是勤于思考,统筹布局谋全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最时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自己通过起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种讲话、汇报、通报、检查材料等,深深感觉到这是一句至理名言。“画竹必先成竹于胸”,无论干什么事情,谋事属于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材料的撰写更是如此,其统筹布局直接关系到材料质量的优劣。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文章言辞优美,叙述井然,但是总感觉没有新意,千篇一律,我想原因就出在谋篇,由于缺乏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加之选取角度不够合理,在文章提纲撰写和标题拟定上各自首尾不能呼应,文章缺乏系统性,关联性不强,致使在文章起手之时已成败笔。那么如何抓好文章统筹布局呢?作为一个新秘,经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就是要勤于思考,特别是注意的思考角度,诸如从主客观角度、从价值角度、从政策角度、从社会角度、从法制角度等,全面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 * K/ _9 I& U% C) c
二是广泛涉猎,积累素材夯基础。骨骼强健还不行,必须要有血有肉有精气神,材料方可成为“尤物”。记得刚入门写作的时候,标题、提纲拟好之后,就如同“干瘪牙膏”,挖空心思挤出一点,再来一点,可谓困难之极,细究之下还是平时积累不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说,素材积累是写好的文章的基础。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领导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必须积累大量的素材,来扩充自己的视野,使你言之有物,有思路、有高度、有新意。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觉得平时收集很重要,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精读深研,方可把自己的“半瓶”逐渐充盈。为了写好教育实践的各个材料,我的主要做法就是每天看人民日报,并对每天人民日报当中教育实践活动、人民论坛、人民时评等重要内容作适当的摘录,多半年下来,素材已经很多,感觉效果很明显。同时,自己觉得老秘网是一个非常的好的去处,这里有很多大神级的人物,不仅有范例,更有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0 R7 ]! u+ @4 |& o 三是反复修改,过犹不及是关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感慨颇多,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材料的反复修改,记得自己在起草班子心得体会材料时仅修改就达到了45遍之多,其他的各种材料修改均在5遍以上,当时确实很厌烦,但回顾之时感觉收获很多,也感叹中华文字的伟大和精深。“文章不厌百回改”,究其原因,一是“度”不到位,二是各人看事物观点不同。我个人感觉,第一个原因是主因,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古文化崇尚中庸之道,是有原因的,只有过犹不及方能达到事物的最高境界,万事归于一理,材料也是如此。在群众路线材料的反复修改之路上,我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法,即为“3+2”,就是材料初成之时,自己先不出声认真修改一遍,之后第二遍就是大声朗读一遍,接着再不出声修改一遍,然后请别人帮我看一遍,最后自己再大声朗读一遍,确保无误。总之,一篇文章要想写好,就应该在反复修改当中,体会“度”的感觉。 0 _# G& N o7 w( 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