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争做”八型“党员干部
眼下,区域间的竞争,地区经济实力的角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已趋于“白热化”,其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更是干部队伍的竞争。干部队伍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办公室的干部,要做到参有新策,谋有高度,干有落实,评有成效,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做一名“八型”干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如何塑造“八型干部”。
一、坚持“六字”用人导向(基础和前提)
(一)以“德”为先。德,即“道德”、“品行”,具有“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特性。《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是构建平安和谐文化的基本准绳。在今天,以“德”为先选人才、用干部,是对“德”的深入继承和进一步升华。要求领导干部要顾全大局,廉洁自律,谦虚谨慎,注重礼仪,要为人宽容厚道好相处,做事公正廉明能周全,能够时刻珍惜国家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树立个人形象。
(二)以“能”为上。“能”,即“才干”、“本事”,表示才智和能力,“今上论才能知(智)慧而任之”,指的是有才智和能力的人。而个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发展所起作用的程度,一个人的能力越强,他对事物的发展所能起的影响就越大。所以,能力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和左右事物发展的条件,是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今天评价“有能力”的干部,主要表现其综合素质,包括理论政策素养,综合决策思维、组织协调能力、文化专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会干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出主意,想办法”,能干能谋,能驾驭复杂局面。
(三)以“勤”为基。“勤”,即不懒惰,乐于做,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勤”是学业和事业精深造诣的来源,古今中外,有“勤奋是打开知识殿堂之门的钥匙”、“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的至理名言。勤,就是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能补拙,勤出智慧。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今天的干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勤奋工作,把事业当天职,视懒惰为耻辱。要以勤养德,以勤修身,以勤求绩,以勤立信,以勤做人,以勤勤恳恳的劲,实现干事成事的目标,取得党和人民双满意的业绩。
(四)以“绩”为要。绩,功也,又业也、事也、成也。《书·洛诰》说“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绩乃成果和功业。在今天,“绩”指学习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收获。靠成绩展示能力,表现水平,塑造自我。不仅愿想愿说愿做,而且敢想敢说敢做,还要会想会说会做,更要正想正说正做。要用拿得出、看得见、摸得着、感得到的绩效,取得受人信任、支持、理解、尊重的资格。发展是硬道理,绩效也是硬道理,要以领导肯定、同事认可、下级满意、群众拥护作为评价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绩效的重要标准。
(五)以“廉”为根。廉,即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两袖清风,亦作“廉洁”。王逸·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唐·崔令钦《教坊记》:“夫以廉洁之美,而道之者寡。古语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又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能否保持廉洁, 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事业的成败。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我们要大力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倡导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时代精神,努力做到政声人去后,清正名千古。
(六)以“健”为本。健,不仅仅是身心健康。《周易·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总是刚劲强健而运行不止的,君子观此象而感同身受,而发奋图强,奋斗不息。健,自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工作中要有务实精神,讲求实用,追求事功,而轻浮华,贬空谈,鄙玄虚。要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反映出朝气蓬勃、努力向上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奋斗精神,完善自我的进取精神,展示出胸襟阔广、兼容并包的海纳百川精神,能够合理地对待大自然,能够团结各个方面的人,容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那么,这六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含义呢?诸葛亮在家训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一方面道出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道出了“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任,言能达其意,书能成其文,干能成其事,绩能服其人”的真谛。六型并举畏局域,统筹兼顾忌偏废,“德”是核心,即政治思想品德是核心,德的地位处在“首要”位置;“能”是本领,能的地位处在“重要”位置;“勤”是态度,是对本职岗位事业勤奋敬业的态度;勤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勤的地位处在“必要”位置;绩是成果,是考核的重点,绩的地位处在“落脚点”位置;“廉”是操守,是开展工作的人格保障;“健”的地位处于精神层面,贯穿于“德、能、勤、绩、廉”的整体之中。德是统帅、能是将领、勤是士兵、绩是战果、廉是保障、健是灵魂。保持健的作风,有德,有能,有勤,再加上廉,一般说来,就能创造绩。绩,尤其是工作佳绩,是在德、能、勤、廉、健五者相互作用下,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因此,德、能、勤、绩、廉、健六者相辅相成,合为生力。
二、争做”八型“党员干部(具体标准)
一是“水壶”型干部。“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比起城市来,基层干部待遇太低、条件太差,能对付上面的任务,就对得起这点待遇了!”这是在基层干部中带有普遍性的心态失衡。基层干部如果吃不得苦,一味向高处看,追求高待遇和享受,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所以,我们呼唤大批“水壶”型干部,“即使屁股烧得通红,嘴上也吹着欢快的口哨”,做到以苦为乐、甘于奉献。
二是“海绵”型干部。“一天事务性工作太多,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一些基层干部总是借口业务忙,而不愿刻苦学习,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因此,我们呼唤“海绵式”干部,在百忙中挤时间学习,像海绵一样汲纳知识,从而指导实践,提高素质。
三是“斧头”型干部。一些基层干部在发展问题上,或东张西望、难以决策;或保守固执、按部就班;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凡此种种,影响发展。所以,我们呼唤“斧头”式干部,观察有眼力,办事有魄力,不干则已,要干就干好,义无反顾,不怕风险、不怕挫折。
四是“暖瓶”型干部。有的基层干部总抱怨群众不理解自己,认为敢提意见的“居民”是“刁民”,把自己与普通群众对立起来,干群关系紧张。为此,我们呼唤“暖瓶”式干部,心中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真情热情,忠实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五是“黄牛”型干部。有一些说法比较流行:“老实人吃亏,聪明人行运。”一些基层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干一点事情,就想得名获利,如果未能如愿,就牢骚满腹,浮躁不安。如果基层多一些不尚空谈、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的“黄牛”式干部,则有利于形成求真务实、风正劲足的良好风气。
六是“筷子”型干部。有的干部见困难就躲,见问题就闪,见利益就抢,见荣誉就争;有些部门“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形不成合力。而“筷子”型干部,善于团结,擅长协调,将各部门、各环节资源整合起来,“拧成一股劲”,唱出同频共振的“和声”,这显然有利于和谐、有利于发展。
七是“千里眼”型干部。一些干部,患了“近视症”,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盲目跟风、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交“冤枉学费”。而“千里眼”式干部,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对贫困山区来说尤其重要,一大批这样的干部产生,则当地科学发展有望。
八是“喇叭”型干部。时刻不忘宣传党的主张,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干部的看家发家本领。“喇叭”型的干部,善于演讲,富于鼓动,牢牢掌握“话语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党的声音、主流思想占领主阵地。
三、如何塑造“八型”干部(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