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结构就是作者根椐主题的需要,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对写作材料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而形成的构造形式。结构如同人体的骨骼,房屋的框架,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人若离开骨骼,便不能成型,也不能直立行走。房屋没有了支撑的架子就要倒塌,这就说明结构在文章中的重要性。结构要紧靠文章主题。也就是说,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层次的安排密切扣紧文章的主题,可做到不蔓不枝,有的人写文章,有了材料和观点以后。就不做思索地挥笔直书,写到哪里想到哪里,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应该说就是要选择好材料,安排好层次,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怎样收尾也都是先想好然后才动笔写作。这样做就要先打好腹稿,然后才动笔写文章。养成打腹稿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可以练习先写提纲,再根据提纲写文章。要建筑一座楼房,就先得请工程师设计图纸施工,写文章要先起草提纲,就好比建筑房屋要先设计图纸一样。文章的结构是为文章总观点的表达服务的,要使总关点表达得明确透彻,除注意语言的运用外,结构上也必须要求其完整、严密和条里清楚。要使文章的结构做到这一点,作者必须先把自 已的思路整理好,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作者的思路清楚,正是使读者的思路同作者的思路一样清楚,这就必须从读者角度设身处事地来考虑。 文章结构要求有前后连惯首尾完整的层次。所谓层次就是文章结构的要求条里清楚、前后连惯首尾完整。所谓条里清楚,也就是层次的按排问题,该先说的就先说,该后说的就后说,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所谓前后连惯,就是段落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要有过渡照应全篇文章为一个整体。所谓首尾完整,就是要求要有头有尾有身有躯干,不能缺头少尾,不能头尾大而躯干小。所以写文章要安排好层次。文章的层次有以下七种形式。 递进式。各程意思之间是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的联系,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个过程反映在文章的层次上,就是层层深入的过程。 连惯式。按照事物发展经过的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层次,多层意思之间的关系是连惯关系。 总分式。先总起来说后分开说,第一层和以后几层的关系就是总分关系。 并列式。多层意思之间的并列关系,一部分论文和说明文体的文章常采用这一形式安排层次。 因果式。层次之间由原因到结果或由结果到原因安排层次称因果关系。 对比式。将一切相反的材料对应起来安排,形成反差,从而有力的突出主题。 综合式。因为客观事物是很复杂的,要反映恰当,有时常需要综合运用几种形式来安排层次结构,这样把几种方法交错起来运用的形式叫综合式。长篇文章往往采用综合式方法。 文章的段落必须与文章的层次相匹配。这里所说的是自然段,在形式它有明显的标志,一段开头要空两个字的位置,另起一段时要换行。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段落代表作者思想发展的一个步骤。分段既能表现作者思想的发展步骤,又能帮助读者认识文章的层次结构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段要力求清楚地表现文章的层次,如果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单纯,只要一个内容就可以表现,这时层次段落在形式上就一致了。如果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丰富、复杂,则要用几个段落来表现。安排结构时,作者要确切根椐表达主题的需要安排好层次,注意层次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安排好段落,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在文章里,各段有各段的中心思想,在段落里,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着段落的中心意思组织起来的。分段要注意单一性和完整性。所谓单一性是指每段只说一个中心意思。所谓完整性,是指要将这一中心意思说完全,说透彻。 文章的过渡与照应必须对文章起传承作用。过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使用权相邻的两层意思和段落上下连惯,前后衔接,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由前者过渡到后者,不致感到中间有什么空隙。文章需要过渡,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内容转换需要过渡。以记叙文而言,地点转移或时转换,或事件转换时,为了使用权读者的思路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往往需要过渡。如《正月十八吃元霄》这篇文章,写了两次吃元霄,一次是三十年前吃元霄,一次是三十年后吃元霄。作者用“一转眼三十年过去了”过渡,就自然而然由第一次吃元霄引向第二次吃元霄了。在议论文里,论述的问题转换也要过渡。以毛泽东同志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第一部分“目前政治形势的特点”为例,文中就用了“目前的形势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各个阶段怎样来咽答这个问题,”“让我再讲一点历史”,“同志们,现在我们把问题转到另一点,”“同志们,这个问题的正面,已经说完了。让我再来说一说它的反面,”现在我们来说中国民族革命营垒里的情形,”“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主力红军如此,南方各省的游击战争怎么样呢?”等句子过渡。 表达方式、表现方法变动需要过渡。由议论、抒情到叙述、描写时要过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以抒情、议论开头,转入具体叙述、描写之前,用“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作为过渡,然后记叙松骨峰战斗。 由概括说明到具体叙述需要过渡。如《清贫》,开头概括说明为了革命自已十余年来坚持过着艰苦的生活,然后用“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件趣事”过渡,由此转入具体叙述。 记叙事件采用倒叙、插叙需要过渡。如《祝福》,采用倒叙的方法,先写祥林嫂在岁末死去的结局,然后用“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过渡追叙她的一生。 论述问题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需要过渡。如《反对自由主义》,开头从总的方面批判了自由主义,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危害,然后用“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过渡,下文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各种表现。 用关联词语或转折词语过渡。如用“因此”、“总之”、“由此可见”,或是“但是”、“然而”、“可是”、“相反地”等词语表示过渡。表示过渡的词语一般在段落的开头。 用句子过渡。在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表示过渡,这个句子叫过渡句。过渡句一般放在后段的开头,也有放在前段结尾的。 用段落过渡。在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表示过渡,这个段叫过渡段。写文章不仅要上下连贯,还要前后照应。 所谓照应,就是上下文要相互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到的内容,前面要有所交代或暗示。照应,能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脉络和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 开头与结尾照应。开头和结尾如能遥相呼应,可给人以首尾圆合,结构严谨的感觉。如《五卅一日急雨中》,开头写:“从车上跨下,急雨如恶魔的乱箭,立刻打湿了我的长衫。”结尾写:“依然是满街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首尾呼应,使结构显得严密、紧凑。 内容与标题照应。如,《红旗》这篇文章,开头写第一次见到红旗的情况,与标题作了照应;以后写入党时上级派来的同志用红色的香烟纸画了党旗,党旗在自己的心里生根了,再次与标题与标题作了照应;最后写解放后,红旗汇成了海洋,又一次与标题作了照应。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数次与标题照应,加深了印象,突出了主题。 ( ?- L% `. l& V* U( A4 m0 }4 f* \8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