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开好局、起好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苏仙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引领大湘南、跻身省十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全面实施“一城两园三区四地”发展战略,1-5月,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压奋进,努力拼搏,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
初步预计,1-5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9.6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亿元,同比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36.6亿元,同比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1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3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同比增长28.8%。实际利用外资4276万美元,同比增长75.5%。实际到位内资92870万元,同比增长24.1%。外贸进出口总额3261万美元,同比增长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4元,同比增长13.5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46元,同比增长14.2%。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六个突出”:
(一)突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我区全年安排主要建设项目127个,年计划投资95.5亿元,其中区级调度项目102个,年计划投资69.03亿元,涉及基础设施、产业、旅游、农业、交通、民生、房地产等七个领域。1-5月,全区上下抢抓时机,攻坚克难,大力发扬“白+黑”、“晴加雨”、“5+<?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2”的精神,强力推进项目建设。郴州大道(苏仙段)改扩建、滨河大道及西河带状公园、10万吨萤石及6万吨无水氟化氢、帝旭铸造厂、厦蓉高速、槐万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截止5月底,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1亿元,同比增长38.8%,占年度计划投资的3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380.9%,第二产业投资23.12亿元,同比增长132.0%;第三产业投资3.85亿元,同比下降62.96%。
(二)突出转型,工业经济质量稳步提高。今年来,我区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和绿色发展计划。1-5月,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92.6亿元、29.1亿元,分别增长55.3%和16.2%。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7.2%;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2.5%;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4亿元,同比增长7.0%。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304.2%,同比提高54.9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22.8亿元,同比增长129.5%,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3.1亿元,同比增长79%;采矿业完成投资2.2亿元,同比增长39.76%;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7939万元,同比下降19.37%。更新和改造投资6.6亿元,同比下降21.37%。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23.3%,占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2.9%,贡献率达91.7%,拉动规模工业经济增长15.6个百分点。
(三)突出征管,财税增收工作平稳运行。今年来,我区切实强化财源建设,加强税收征管,突出抓好10万吨萤石及6万吨无水氟化氢、神憩国际大酒店、泓广物流等一批重点财源项目。大力培植新税源,不断完善财税协调机制和动态分析应对机制,强化齐抓共管,形成共同理财意识。1—5月,全区财政总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21.2%,顺利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四)突出招商,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来,我区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城东新区、氟化学产业园、良田产业园为依托,瞄准具有自主品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坚持大招商和招大商,切实加大与国企、央企、大型民营企业、世界500强等大型企业和集团的洽谈力度。1-5月,全区实际利用外资4276万美元,同比增长74.5%;实际到位内资9.3亿元,同比增长24.1%。
(五)突出内需,消费市场热度持续增强。1-5月,全区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3.36亿元,同比增长28.8%。从消费层次看,农村消费强于城市消费。1-5月,全区农村消费1.26亿元,增长31.4%;城市消费22.1亿元,增长28.6%。从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政府各种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实施,有力的促进了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从消费结构看,零售业增长热度不减,1-5月全区零售业增长33.4%,高于批发业23个百分点。餐饮业平稳增长,1-5月全区餐饮业实现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1.1%。
(六)突出稳定,农业生产形势保持平稳。1-3月,全区农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3.1%。出栏生猪19.1万头,同比增长1.0%;水产品产量2023吨,同比增长5.0%;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79.26万羽,同比增长6.1%。
二、围绕目标,全力以赴,确保时间任务“双过半”
1-5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对稳定,总体经济形势向好,经济增长将继续回升。从1-5月经济运行情况看,全区经济稳步增长,预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亿元,同比增长18.4%;规模工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同比增长46%;财政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9.6%,一般预算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3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200元,同比增长16%。为完成上半年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双过半”,我区现阶段应全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乘势而上,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调结构、以项目促发展、促转变。稳步有序推进氟化工产业园、湖南林业苏仙现代产业园、4万吨/年无水氟化氢、厚普城市综合体、龙潭湖组团、泛五盖山组团、王仙岭风景开发、资五路、郴州大道(苏仙段)改扩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高斯贝尔、金贵银业、金旺实业等公司上市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新天投资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民间资本投入项目建设,破解资金瓶颈。坚持“一线工作法”,按照“一包三定”要求,将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全面掌握工程进展情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实现均衡推进。
(二)创新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密切跟踪美国邦廷国际集团、国电电力风电开发、浙江东阳集团、台湾大润发商业贸易等大企业、大集团,力争项目早日落地。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引资完善天堂温泉、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特色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飞天新城、王仙岭风景开发、龙潭湖等项目的开发力度;依托高斯贝尔、华润电力、云湘锡业、氟化学等重点项目,大力引进上下游配套生产项目。
(三)多管齐下,抓好财税征收工作。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湖南苏仙南方水泥、云湘矿冶、邦尔泰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帮扶机制,强化调研,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着力谋划好观山洞组团、白水组团等土地资源开发。创新征管手段,完善征管方式,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税收征管监控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严防“跑、冒、滴、漏”。
三、把握形势,沉着应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
今年来,苏仙区经济运行,总体趋好,但有几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防止投、融资难度加大影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从各种消息渠道来看,国家对高速公路、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对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值得关注;另外,国家控制固定资产规模增长以及连续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将对项目建设融资带来较大困难;新天公司今年来获得的贷款数量较去年急剧下降,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表现。再则国家“限购令”等房产政策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这些都对固定资产投资起到抑制作用,将对我区一些在建或续建项目的资金链产生一定影响,势必会影响经济正常运行和较快发展势头。二是防止基础设施泡沫对我区经济带来的冲击。近两年来,为完成“城东新区”建设、城市主干道的提质改造、老城区“棚户”改造等,区财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有些是从银行贷款、有些是采用BT或BOT模式融资。但不论是哪一种方式,最终都需要偿还。在当前的财政体制之下,我区从“城东新区”得到“土地出让金”非常有限。目前虽然“城东新区”的道路建设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区政府搬迁一事迟迟得不到落实,“国有资本投资强力带动民间资本投资”的新一轮的建设热潮还没有出现。并且由于新的财税体制,使我区的财力大打折扣。因而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如何应对基础设施泡沫对我区经济带来的冲击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三是防止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对我区工业经济带来的冲击。目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计划总投资595亿元,力求通过5-10年时间基本解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重大问题。按《方案》内容,郴州也是治理的重点地区之一。今年以来,在前期的治理工作中我区已经有新丰选厂、发展金属矿、泰鹏有色、鑫和冶炼等多家规模以上采选和冶炼企业或停厂整顿或关闭拆除。因而全区各级各部门应妥善处理好发展与整治的问题,在整治中实现资源整合,将工业经济进一步做大做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保持消费持续繁荣。一是解决热点消费趋缓问题。针对“房产新政”下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制定促进二手房交易、房屋租赁、已上房地产项目按期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等可行措施,防止房地产市场滑向冷冻期。二是大力挖掘“短板”、新兴消费潜力。继续做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农机补贴,完善农村商品销售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现代物流业向农村市场发展,做大做强良田、栖凤渡、桥口等地的农村市场,切实扩大农村消费。三是稳定人心促进居民日常消费。加强日常消费品生产和市场供应,建立方便、快捷的商品流通、消费渠道,促进日常消费品市场繁荣和发展。拓展信息发布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引导日常消费趋向理性,形成合理消费预期,防止出现“食盐”、“日用品”等商品出现非理性消费情况出现。四是积极实施“一城两园三区四地”的建设战略,推进新、老城区的现代商业街区改造建设,依托有利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飞天山旅游。
(二)切实缓解价格上涨压力。一是加大农产品生产、供应,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产销衔接力度,确保主要农产品市场稳定发展。二是强化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对市场交易和价格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积极做好重要商品供求、价格信息、价格政策的发布以及价格监测预警。三是建立群众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离退休职工等群体的生活补贴,减轻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力求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价格上涨水平。
(三)切实加强资源要素供给。一是有效增加资金供给。采取政府资金补贴、协调银行贷款、发展农村金融、引入民间资金、企业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固定资产投资断档问题,把城乡居民创业、发展民营企业作为促进民间资金进入的重要途径。二是加强劳动力、物资供给。采取措施支持企业积极引入技术和管理人才,认真解决结构性“民工荒”问题。三是针对原材料、燃料等商品短缺、价格上涨等问题,要加强协调,特别是要加强华润电力B厂的煤炭保障供应和降低成本,努力保证企业正常生产需要。四是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的内在活力。
(四)切实培育经济增长亮点。一是决不放松有色、化工、建材、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有效促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优质建材、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氟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的扩大生产。二是加快培育几个具有强势增长能力的重点发展区域。力促氟化学工业园、高斯贝尔工业园、良田工业园等特色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支撑发展的“增长点”作用。三是着力开启和扩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通道。重点推进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国家重点企业参与我区民营资本重组,进城农民发展清洁、家政、物资回收等小型经营实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