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明市委常委、沙县县委书记 池秋娜
2008年,沙县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海西”大局,对接市县一体化,坚持“以快促好、以快保好”的发展理念,按照“把握新机遇、谋划新发展、构建新和谐、实现新跨越”的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品牌带动,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加快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要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带动”, 抓好“三个建设”,实现“四个突破”。
1、围绕“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争“十强”、“创一流”的目标,加快海西中等规模绿色工贸城市和新兴产业集中地、重要物流集散地和一流人口居住地建设,打造“海西明珠”,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实施“两个带动”。全力推进项目带动。今年安排县重点项目117项,总投资380亿元,年度投资46.6亿元。重点加快金利亚彩涂钢板生产、高桥黄花菜基地等生产性项目建设,推进大洲大桥、向莆铁路、三明(沙县)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金沙高级中学、沙县体育馆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大唐国际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提高项目策划水平,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项目。努力推进品牌带动。以入选2007中国特色魅力百强县为新起点,努力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打响城市品牌;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突出抓好沙县小吃文化城建设,充实地域文化内涵,着力培育李纲、罗从彦、陈瓘等“名人牌”,推动肩膀戏、西皮台、南词等民俗文化走向市场,打响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现有品牌作用,重视品牌引进,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国家级品牌,打响企业品牌;发挥沙县小吃集团龙头作用,办好首届小吃文化旅游节,建设并经营好沙县小吃文化城,努力争创“沙县小吃”驰名商标,打响小吃品牌。
3、抓好“三个建设”。做靓农村。扎实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竹纤维生产、黄花菜深加工等项目投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力争土地流转工作成为全省示范样榜。加快乡(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开发配套,着力引进一批特色关联项目。抓好高砂省级商品粮基地、夏高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等项目建设,继续推进标准农田、农村路网、“六千”水利工程等建设,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加快示范村、推进村、扶贫村和城区村建设,积极培育精品村,力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做强城市。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和专项规划,抓好金陵路、大洲大桥、泰和路和三优街改造,加快金鼎城、龙湖天城、罗布家园等城市精品建设,严格落实《沙县城市管理暂行规定》,大力实施“人气工程”,完善外来人员和进城农民保障机制,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做优环境。积极配合做好向莆铁路、三明沙县机场、三明至沙县快速通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洲大桥、鹰厦铁路万能至大洲段改造等项目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启动金沙园、金古园二期开发,抓好三明海西纺织服装工贸园、金港工业园等专业园建设,加快工业用地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园区吸引力和承载力。以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为契机,强化节能减排降耗与资源综合利用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
4、实现“四个突破”。突破难点。深化政银企合作,盘活以土地为重点的存量资产,优化农村信贷环境,鼓励支持有实力企业包装上市,大力实施“二次创业”工程和“民资回归”工程,努力破解资金瓶颈。落实县委《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科级领导干部的暂行办法》等规定,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激发干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健全完善人才工作规划,制定出台专业技术人才优惠政策,重奖突出贡献人才,完善并发挥金沙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浓厚氛围;积极探索村级队伍建设新机制,解除村主干后顾之忧,努力破解人才瓶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用工难”问题。突破重点。扶强做大产业龙头,抓好大亚木业、明光公司等投产项目达产,加快厦工三重、双轮化机等在建项目投产,抓紧做好金港园、三明海西纺织服装工贸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林产、金属深加工、生化三大产业。突破关键点。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抓紧筹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管委会和投资有限公司,配合做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功能布局和规划。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加快闽西北物流园区、三明汽车城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城南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淘金山、罗岩山等景区的深度开发,努力打响“优秀旅游县”。突破着力点。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实施“名师名校”和“城乡教师互动”工程,加快凤岗中心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建设,办好金沙高级中学,提高教育水平。加大医疗机构建设投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推进市县医疗合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完善养老、失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继续完善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和生活保障机制,认真抓好民营工业区搬迁、老年公寓等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