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成就
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蒙城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蒙城崛起”这一主题,坚持“工业立县”及“一招三化”战略,按照“更好、更快、更苦”的工作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8.2亿元,增长41.4%;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50.3%;外贸进出口总额9100万美元,增长50.4%;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18.9%;农民人均纯收入4950元,增长11.6%。
工业经济跨上新台阶。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由去年的121家增加到163家,总数位居全市第一;市“125”行动计划承担企业由去年的10家增加到13家;新增中小企业786家,总数达到2114家。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3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许疃煤矿、金源化工、华威和兆鑫汽车产销两旺,东升食品、雨润宏健、全森木业、恒瑞面粉生机勃勃,大普服饰、船舶制造异军突起。特别是全国汽车制造业十强之一的江汽集团成功重组中能安驰,标志着蒙城汽车制造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江淮安驰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我县第一支柱产业和核心经济增长点。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5亿元,增长65.8%;实际利用外资6400万美元,增长43.8%,总量位居全市第一。11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37个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1.2亿元。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34个,完成投资6832万元。金冠面粉、金峰财富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皖北汽配城、建材家居城、财富广场、中原箱包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快速推进,完成扩区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一平”;全年新增企业25家,总数达到6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
“三农”工作实现新发展。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粮食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总产139.6万吨,较去年增加14.7万吨,连续7年获得粮食生产大丰收。畜牧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新增规模养殖场(户)195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2%。蔬菜生产快速发展。全县拥有省、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65家。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新增农机服务组织38个,农机总动力已达206万千瓦。林业生产成效明显。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完成绿色长廊150公里,义务植树200万株,顺利通过全省绿化模范县验收。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累计完成土地流转17.9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03%。全面完成县级农田水利规划,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被评为省级先进县。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按照启动新城区、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农村的思路,全年政府投资12亿元,实施十一项城乡重点工程,拉开城乡大建设的序幕,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南新区建设日新月异。编制完成9.6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并坚持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拆迁安置优先、聚集人气优先的原则,一期完成征地5845亩,拆迁房屋面积6.2万平方米,支付征地拆迁补偿资金3.02亿元;投资6亿元的庄周、桂堰、六里农民安置小区建设进展顺利;投资2.2亿元的“三横七纵”22公里道排工程基本完成,正在实施绿化、亮化工程;6公里的水系景观和六中分校、亳师附小分校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老城区改造初见成效。占地66亩的梦蝶广场建成并对市民开放;新建城区供水管网87公里,改造用水户1.3万户;修建道路10公里,安装更换路灯1200余盏,对小街巷、城市道路、万佛塔公园等进行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庄子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全面完成,投资1.59亿元的涡河三桥年底前开工建设。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审批中心村建设规划182个,开工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1个,争取建设用地置换指标8710亩;投资6100万元的61公里县乡道路畅通工程春节前后全部竣工;农村广播“村村通”实现全覆盖,新建、改建村“两委”活动室110个。
服务业呈现新繁荣。坚持把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作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完善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积极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专业市场,皖北汽车中心批发市场入驻经销商达到35家,经营汽车品牌68个,建成汽车4S店18家,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继续实施“三下乡、两换新”工程,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17万余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稳步推进,新建商品配送中心9个、农家店196家。编制完成《蒙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旅游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工建设商住小区10个,完成商品房开发3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安置房3100套。着力优化金融环境,县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及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工作稳步推进;漆园城投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累计争取贷款到位资金5.7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解决就业、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30项民生工程圆满完成,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城乡低保、医疗救助、计生奖扶等补助、救助类项目资金全部足额打卡发放,12个乡镇敬老院、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5个村卫生室等工程类项目全部投入使用。104.3万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2.4%。累计发放60岁以上农村老人新农保养老金8742万元、“亦工亦农”人员养老金634.5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金128.8万元。落实国家惠农政策19项,“一卡通”发放资金2.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782人,新增转移农民工就业18669人。工伤、失业、生育等各类保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平安蒙城”创建迈出新步伐。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完善,“严打”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破获“4·09”特大杀人案等影响较大的7起现行命案。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和领导包案制度,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五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我县被评为全省法制创建先进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专项检查和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高度重视市场供应、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商品生产流通保持平稳。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坚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年财政支出20.9亿元,其中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支出达到67%。积极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落实药品零差率销售,自9月1日以来,直接为农民节省药品费用支出500余万元。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霍乱疫情,全县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大打一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霍乱疫情防控攻坚战,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了清洁、卫生、文明的城乡环境。加强城市管理,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争创第二届全省文明县城工作成果显著。高考再创新佳绩,本科达线突破5000人大关,达线率高出全省19.5个百分点,“学在蒙城”教育品牌进一步提升。强化计生服务县站、乡所、村室标准化建设,加大社会抚养费征管和计生“两非”案件查处力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顺利完成电影公司、影剧院、图书馆等文化体制改革。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成效显著,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在我县成功举办。积极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国防教育、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民兵整组、训练工作深入推进。职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工商联、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物价、档案、地方志、气象、人防、地震、老干部、共青团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加强。按照建设务实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廉洁政府的目标要求,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县政府及各部门办理人大议案2件、重点建议2件、一般建议72件,政协委员提案107件,办结率100%。按照转变职能、理顺体制、优化结构、强化职责的原则,平稳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部门调整优化为24个。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机关效能得到明显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办理各类行政审批12.3万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建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和土地出让“四位一体”的服务平台,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清理全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小金库”135个、资金248万元。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历了低温冰冻、干旱风灾、霍乱疫情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等复杂多变形势的重大冲击,也收获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全面加强的成功喜悦。五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这五年,是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五”末的55.1亿元增加到110亿元,连跨5个1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1.6%。财政收入由1.92亿元增加到8.2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2.7亿元增加到50亿元,五年翻了一番。在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我县取得了28个二类县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这五年,是结构调整进展明显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五”末的42.9:23.8:33.3调整为30.4:35.1:34.5,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第三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4.4倍。以汽车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和煤炭开采为支柱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五年。乡镇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稳步实施,行政审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对外开放成效显著,累计引进市外资金137亿元,利用外资1.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14倍、19倍和23倍,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这五年,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的五年。城乡基础设施和项目投资取得重大进展,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的重大工程相继建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8.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7倍。县乡及通村公路由94.6公里增加到753.8公里。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净增5万人,城镇化水平由27%提高到35%,先后被评为全省首批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全国文明村镇。这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实施民生工程四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4.2亿元,惠及130多万城乡居民,人均受益1094元。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700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寄宿补助,累计改造中小学D类危房16万平方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36.4个百分点。县二院病房大楼、疾控中心、18个乡镇卫生院和210个村卫生室相继投入使用。1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和13.4%。
各位代表,发展历程令人难忘,发展成就令人欣慰,发展势头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蒙部队、武警官兵,向在我县投资兴业的企业家和工程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蒙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县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2010年我县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在全市三县一区排在第三,人均8333元,只相当于2009年全省平均水平的50%;人均财政收入621元,只相当于2009年全省平均水平的27.2%。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主导地位尚未确立。农业产值在生产总值中仍占较大比重,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集聚度不高,带动性强的企业不多,全县1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3家。三是投资拉动不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尽管近几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但由于基数小,2010年投资总量在全市低于谯城、涡阳,在全省28个二类县排名第15位,特别是工业投资不大,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此外,机关效能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亟待进一步优化。在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中还存在服务意识淡薄、作风不实、执行不力、办事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
各位代表,蒙城的发展即将迈进“十二五”时期。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县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的决战时期。纵观蒙城发展,连续多年的较快增长,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积蓄了强大势能;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园区建设成效凸显,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增强了承载能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经过应对金融危机和抗灾救灾、抗击霍乱等工作的锻炼,全县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励精图治,为加快发展、加速崛起凝聚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政府的职责使然。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为主题,积极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招商引资与竞争合作“开放互动”三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着力建设“工业蒙城、宜居蒙城、人文蒙城”,奋力在全省争先进位、在皖北率先崛起。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0亿元,年均增长13%;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收入20亿元,年均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年均增长26%;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年均增长17%;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9:41: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今后五年,重点抓好“三大蒙城”建设:
——以产业发达、社会富足、充满活力为目标,努力建设“工业蒙城”。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以县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载体,重点打造汽车制造、煤炭煤电和轻纺食品三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建筑建材、船舶制造、纸品印刷等传统产业;突破性发展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到2015年,整车制造、改装及零部件生产实现产值100亿元,煤炭煤电、煤化工及非煤产品综合利用实现产值50亿元,畜禽、蔬菜、粮食、木材等农副产品及服饰加工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传统产业实现产值突破55亿元;开发区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规模企业个数、工业投资翻两番。坚持以开放增活力,以招商促发展,积极抢抓“外资内移”和“东资西进”的机遇,在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和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为目标,努力建设“宜居蒙城”。
按照“拉大框架、扩容提质,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依托,积极推进城市公园、公共绿地、水系景观建设,配套完善城区教育医疗、行政办公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城市商贸、休闲、住宅集中区,集聚城市商气、人气。以新农村规划建设为引领,科学编制集镇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优化新村布局,推进集镇和中心村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经济发达、特色鲜明的中心集镇,高标准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提高农民居住集聚度,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健全完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
——以文化繁荣、社会文明、公平正义为目标,努力建设“人文蒙城”。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庄子文化园、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统筹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围绕庄子文化、楹联文化、民间艺术,大力培育旅游产业。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要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学在蒙城”教育品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保健等服务体系。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实施人才战略,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作用,大力实施民生实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以争创全国文明县城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全县人民文明素质和文明创建水平。加强政治生态建设,努力建设高效、透明的政风生态,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三、全力抓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向新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全年任务艰巨而光荣,全县上下必须振奋精神,全面加速,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加快工业超常规发展,在壮大工业经济实力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依托园区、扶优助强、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大抓工业、抓大工业,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实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3家以上。
举全县之力加快园区建设。继续组织园区建设大会战,依法推进征地拆迁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扩区2平方公里。积极引进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轻纺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企业。全年新入园企业35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以上,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超过20家。坚持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产业互补、功能配套,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制定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政策措施,力争把功能区做专、做特、做精、做优。
以大企业带动形成大产业。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壮大主导产业、扶持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形成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以江淮安驰为龙头,加快整车生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10万辆微车、华威公司年产5500台挂车及专用车、行地专用车和金峰财富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建设。以雨润宏健、东升食品为骨干,加快建设肉制食品生产基地,重点支持雨润宏健公司市场扩张、东升公司由畜禽屠宰向肉食加工转型。以全森木业、金冠面粉、占元面粉、恒瑞面粉为支撑,加快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和技术信息服务体系,鼓励企业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招商、内部挖潜、增资扩股、财政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技改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搞好上下游产品的配套生产,壮大企业规模,走品牌发展之路。
(二)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战略,抓谋划、促招商,抓前期、促开工,抓投产、促效益,以大项目、大投入,打造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全年完成招商引资75亿元,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
千方百计抓招商引资。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一是做好“承接产业转移”文章。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历史机遇,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沟通联系,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做好“引凤返巢”的文章。鼓励和引导蒙城籍在外创业、务工有成的人员回乡投资兴业,形成“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良好局面。三是做好“创新招商模式”文章。整合招商引资资源,以企业、产业、园区为招商主体,抓好专题招商、驻点招商、商会招商、以商引商。以工业招商为重点,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配套协作环保型工业。四是做好“招大引强选优”文章。围绕主导产业谋划招商项目,着力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好项目。五是做好“亲商安商”文章。进一步打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和“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以投资条件最好、投资环境最优、投资成本最低的优势,吸引八方投资者。
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着重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全速推进列入省“861”和市“125”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赵集煤矿、中原箱包、国能生物质发电、蚌埠雪茄烟生产、新顺化纤制品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准确把握国家资金投向,抢抓省加快皖北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大“跑省进京”力度,争取更多的重点项目落户蒙城、更多的政策性资金投向蒙城。三是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确保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四是围绕“十二五”规划,按照质量高、数量多、体量大的要求,认真抓好项目的谋划、储备,全年力争项目库容达到400亿元。
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不动摇,继续实行领导负责制、部门跟踪服务制和一线工作法,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百日会战”活动,做到一个重点项目、一位领导牵头、一套班子服务、一抓到底。建立完善项目联合审批、联合图审、联合收费、联合验收机制,确保项目建设快速推进。
(三)加快推进“三农”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工业理念抓农业,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核心,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保障,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住国家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更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农业提升“2345”工程,突出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全面开展“百万亩吨粮田”和“小麦千斤县”创建活动,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建设粮食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实现粮食总产145万吨。加快特色蔬菜和设施蔬菜生产步伐,建设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新增甘蓝、食用菌、黄心大白菜等设施蔬菜1万亩。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建设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个。继续抓好畜禽规模养殖,全年新增规模养殖场(户)200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5%。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优秀企业向优势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努力实现农产品加工业转化升级。落实以奖代补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做大规模,争取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于8家。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支持土地流转业主发展规模经营,确保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力争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400家。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力争每村培养3名以上农民创业带头人。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减灾防灾为重点,抓好防汛抗旱,做好中小河流、洼地治理和立仓三圩规划设计。加快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旱涝保收田3万亩。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9.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扩大造林面积,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成片造林1万亩,新增花卉育苗基地1000亩,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继续实施农机富民工程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的突破。
按照改造老城区、提升新城区、发展中心集镇、加强城乡管理的思路,县财政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十大城乡重点工程,掀起新一轮城乡大建设、大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以民本理念改造老城区。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为重点,改造体育路、鲲鹏路、齐山中路、宝塔西路,抓好小街巷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及沟塘疏浚、护坡、污水截流工程,配套建设城区菜市场、停车场、公厕、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启动两闸岛拆迁工程,建设生态公园,逐步建设涡河滨水生态休闲带。加快涡河三桥建设,改善城区通行条件。稳妥实施棚户区改造,改善老城区人居坏境。
以精品理念建设新区。坚持“社会事业的聚集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区、配套完善的居住区”的发展定位,抓好城南新区公共服务、教育医疗、行政办公建设。启动新区二期征地拆迁工作,新征土地5000亩。完善新区路网结构,新建道路11条21公里,抓好绿化、亮化配套工程。继续推进新区沟塘水系改造,实施城区沟塘综合治理和城南新区引水、补水工程建设,打造碧水蓝天的新城区。抓好庄周安置小区三期、六里安置小区二期和十里安置小区建设,妥善安置被拆迁群众。全面启动新区城市综合体、市民文体休闲公园、中心水体公园,以及幼儿园、中小学校和民办学校、民营医院、民办老年公寓建设。
以统筹理念发展镇村。以新农村规划为引领,坚持资金继续向镇村倾斜、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公共服务向镇村覆盖,努力改善农村集镇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加快完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功能布局、产业定位,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大撤并自然村、消除空心村、建设中心村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工矿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的特色中心集镇。继续实施县乡道路畅通工程,完成县乡道路建设72公里、通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286座。稳步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高标准抓好坛城、小涧10万亩土地整治项目和乐土国家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积极争取城乡挂钩置换周转指标,全年新增建设用地5000亩。
以创新理念管理城乡。以“治脏”、“治乱”为重点,强化城市管理,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新机制。深入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电瓶三轮车非法营运行为,强力整治城区乱停乱放、乱设乱摆等“十乱”行为。全面实施“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突出抓好集镇省道及县乡主干道两侧环境整治,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强镇村治安辅助力量,扩大农村视频监控覆盖面,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营造整洁有序、平安和谐、宜业宜居的城乡环境。
(五)加快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在繁荣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以增加供给、吸纳就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全面提升传统商贸业,发展新型商贸业,抓好大型连锁经营,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重点建设购物休闲广场、仓储卖场和特色街区,积极引进名品名店和连锁企业,大力发展中介、创意、电子商务、信息等新兴服务业态。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扩大连锁经营和配送服务范围,新增农家店、连锁超市200个。大力推进“三下乡、两换新”等工程,扩大政策覆盖面,服务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加快皖北汽配城、建材家居城、二手车交易市场建设,规划建设农资、农机、鲜活农副产品市场。强化食品、药品等消费品质量安全管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物价管理,保持市场价格整体稳定。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行为,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健康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国有土地储备运作力度,以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为主线,不断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全年建设房地产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房1075套,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蒙城历史文化资源,打响“庄子故里”旅游品牌。启动九鼎灵山寺佛教文化旅游区规划建设,加快许疃、板桥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大漆园古城旅游区整治,启动国家“AAA”级景区申报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合作,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企业。积极融入皖北旅游经济圈,大力推介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推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协调发展。
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加大金融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外地金融机构入驻蒙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步伐,支持徽商银行蒙城支行建设,争取淮南通商银行在蒙城成立村镇银行。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积极发展保险、租赁、典当、担保等行业。定期组织银企、银政对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
(六)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在建设“和谐蒙城”上实现新的突破。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
下大力气抓好民生工程。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落实资金保障,健全推进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民生工程任务。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足额安排补助资金,提高参保、参合比例。落实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加大农村敬老院建设力度,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完善医疗救助、教育助学、抚老济困机制,让困难家庭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建立完善村(居)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村民组长补贴机制,逐年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待遇。参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启动并实施城镇居民养老补助项目。
下大力气抓好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基层信访工作达标升级活动,抓好乡镇信访基础性工作,加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继续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健全领导包案机制,积极化解信访积案。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人防、技防、物防投入,落实中心户长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的整治力度,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和管理机制,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切实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抓好兵役宣传,推动双拥共建。
下大力气抓好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网点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全面发展。切实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狠抓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加快广播电视中心建设,建立数字化广播输出网络。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提升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00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打造劳务品牌,年培训学员4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现减排目标。继续加强科技、统计、气象、人防、地震、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人事、残疾人、外事侨务、工商联、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四、
建设心系群众、情系基层的服务政府。坚持把为百姓谋福祉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以亲民、为民、爱民之风,在群众最盼望的地方安民心,在群众最急迫的地方见真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下功夫,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细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建设让人民拥护的政府。
建设求真务实、勤政高效的效能政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真抓实干,做到调查研究在一线、靠前指挥在一线、埋头苦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决杜绝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流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切实落实“一站式”服务,加强政府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工作高效运转。进一步加大政务督查力度,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强化行政问责,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失职渎职者,将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绝不手软。进一步强化诚信建设,整治信用环境,坚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有诺必践、一诺千金,树立诚信政府的良好形象,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建设治政从严、行为规范的廉洁政府。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行政行为。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强化审计监督,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切实加强自身修养,端正人格品行,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树立为政清廉的公仆形象,努力建设让人民放心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正在见证历史,我们正在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中共蒙城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经济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的新蒙城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城南新区“三横七纵”道排工程:指2010年县政府投资2.2亿元启动建设的22公里道路网及给排水工程,共有“三横七纵”10条道路,即政通路、永兴路、仁和路、嵇康路、逍遥路、庄子大道、刘海路、尉迟大道、东四环、王冠路,近期可全面投入使用。
2.“三下乡、两换新”工程:“三下乡”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两换新”指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该工程是国务院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扩大农村消费、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决策。
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指由商务部实施,旨在健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一项工程。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以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4.新网工程:指由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实施,旨在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该工程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5.双轮驱动战略:指“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工业化和城镇化两轮驱动的重要发展战略。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中心,打造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乡镇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平台体系,加速工业化进程,开创工业经济新局面;把城镇化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建设和谐新农村,加快推进城镇化,打造“一城两区互补、中心城镇联动、功能分区合理、土地利用节约、协调互动发展”的新型特色城镇体系。
6.两翼联动战略:指“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的重要发展战略。以工业理念为引领,按照做大总量、培育品牌、集群发展的方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品牌化带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服务业格局;实现三次产业之间,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7.开放互动战略:指“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实施招商引资与竞争合作互动的重要发展战略。以“开放合作、互惠双赢”为原则,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有声势、有规模的招商活动;以“有利于产业集群形成和产业链条延伸”为原则,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外向发展;以“比较优势互补发展、共同优势联动发展”为原则,着力加强区域合作,实施错位竞争,努力打造资源共享的跨区域市场体系,实现商品、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8.农业提升“2345”工程:是“十二五”期间为强农富民,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而实施的重要工程。该工程以加快农田标准化和农业产业化两项建设为核心,依靠市场、示范和科技三项带动,打造优质粮食、无公害蔬菜、经济作物、畜禽规模化养殖四大基地,实现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农业生产由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设施保护性生产转变,农业经营由家庭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发展由注重一产向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
9.城市综合体: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2011年,我县将启动城南新区城市综合体建设。该综合体位于城南新区政通路南侧,南华路和逍遥大道之间,规划占地236亩,主要由占地41亩的四星级酒店、占地85亩的商业金融购物中心和占地110亩的高层商住小区组成。
10.“清洁乡村,美化家园”工程:指为改变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而实施的治脏、治乱工程。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重点,全面整治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禽畜乱跑等行为,建设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 19:56: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