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庆
省委对三明今后发展提出了“前锋、基地、枢纽、支撑”四个关键词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三明在海西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元区作为三明中心城市的两翼之一,更应主动对接、大胆作为,务实求效、率先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福建新一轮发展“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进一步扬优势、创特色、聚合力、求突破,在全面融入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一、顺势而为,勇当主力前锋。发挥三明在海西纵深推进中的前锋作用,是省委、省政府建设海西的一个战略导向,对三元来说,更是一种鞭策、一份责任,激励我们奋发有为、冲锋在前。一是确立前锋站位。积极应对交通条件全面改善、城市联盟持续推进、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等新形势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在海西纵深推进、三明加快崛起中进一步拓展思路、把准定位,主动对接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打造新型工业集中区;主动对接新农村建设要求,着力打造城郊农业示范区;主动对接海峡西岸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着力打造商贸旅游特色区;主动对接“又好又快”要求,着力打造和谐建设先进区,为三明在海西建设中作出“第三次贡献”尽责尽力。二是强化前锋意识。切实破除思想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危机意识,鼓励先行先试、放手发展,力促市区联动、互利共赢。重新审视和辩证看待区位条件、生态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对内联接等方面的优劣得失,化被动为主动、积弱势为强势,持之以恒地做大城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努力在三明建设福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海西加快发展的增长极、沿海辐射内地的前沿平台中争取更大作为。三是展示前锋形象。坚持从机制上入手,大力倡导激情创业、合力干事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继续推行“一个经济板块、一名挂包领导、一套工作班子”的运作模式,更多地在项目开发、征地拆迁、外引内联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去考察、培养、提拔和使用干部,旗帜鲜明地重奖有功单位、重用成事之人,有效整合、凝聚和引导全区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使三元的干部群众成为推进三明加快崛起的一支敢拼敢上、争创一流的生力军。
二、强势突破,打造特色基地。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海西建设中着力打造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三元区位独特,优势明显,大有可为。一是建设闽西北铸造中心。对接海西重要制造业基地建设,依托汇华工业园的现有园区平台、产业基础和电价优势,规划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铸造中心,以汽车零配件、精密铸件、机械基础件、机械装备为主,引导汇华汽车钢套、毅君机械、凌芳工贸等领军企业主动承接省、市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协作和产业链分工,提升三元在全市机械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建设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以荆东生物医药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借助复旦大学的科技平台和与中山健康产业基地的合作关系,规划建设技术研发中心、生物工程孵化器,全力支持汇天药业、华健生物、丰润化工等7家生物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尽快促成竹叶绿素提取、宏梅生物药用植物提取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实施,加快建设7000亩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力争至201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5亿元。三是建设木竹加工产业基地。立足林竹资源优势,对辖区永林胶合板厂、先锋木业等180多家木竹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大力发展木材、竹材深度开发加工, 鼓励、扶持发展高中密度纤维板、实木家具、竹地板、竹制工艺品等产品,加快形成以木竹为原料的绿色环保人造板产业集群。四是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立足城郊型农业区域特点,按照“公司+农户”运行模式,力争五年内建成8个优质果茶基地、30万亩笋竹基地,发展无公害蔬菜1.5亩、食用菌1000万袋,畜禽产品总量达13.43万吨。加快实施捷龙食品、闽发食品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重点发展竹笋食品、红酒酿造和果汁食品生产,扶持发展竹洲腐竹、农旺笋脯等软包装特色食品开发,努力建成面向市区、辐射周边的绿色产业基地。五是建设市区周边休闲文化旅游圈。围绕“中国绿明珠、海西后花园”的发展定位,积极拓展绿之旅、打造文化圈、开发休闲游,重点推进万寿岩文化遗址、十八寨古民居、回瑶古窑址、横坑温泉、格氏栲森林公园等景区的规划建设,打响“百年栲、千年寨、万年居”品牌,全面融入市区周边旅游圈,使之成为福建旅游的重要品牌。
三、借势发展,融入综合枢纽。今后几年,随着泉三高速公路、向莆高速铁路、沙县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相继建成,三明东出西进、南联北接的通道将更加高效便捷,三元的城市建设、商贸流通、外引内联必将大受其益、提速发展。一是拓城区聚人气。按照市委、市政府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和“南拓、北扩、西进”的部署,全面推进“沿河、沿路、沿山”三线开发,着力改造旧城区,建设城市新区,力争五年内新增商品房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城区面积扩大一倍,充分释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拓展功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举全区之力推进台江新区、白沙片区、下洋片区、新田巷片区等组团开发,抓好莘口—永安贡川“城市走廊”建设,确保台江新区内的台江大桥、体育场馆、工业南路拓宽年内动工,努力将台江新区建设成三明南大门的全新区域。同时,以“共建共享和谐三明”活动为载体,切实抓好城市的长效管理和美化、洁化、亮化工作,建设宜居型城市,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向市区集中,实现城区规模与城市形象的同步提升。二是兴商贸畅物流。借助日臻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不断增强的运输能力,坚持对接基地抓市场、配套物流抓商贸,进一步拓展蔬菜、水果、钢材等亿元专业市场规模档次,提升粮油、糖酒、服装等批发市场整体效益,加快市科技会展中心、海峡西岸金属材料制品市场、捷龙商业广场、水产品批发、沃尔玛国际大卖场等大型商贸流通项目建设,有序引导流通企业经营网点向农村覆盖、延伸,扶持壮大兄弟物流等客运、货运龙头企业,努力打造辐射闽西北乃至周边地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三是优环境引资金。坚持在优化软硬投资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鼓励非公经济发展、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园区建设、加快房地产开发等政策措施,更加注重与周边及发达地区的区域协作,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资金转移,组建专门班子抓好重大项目招商、区外资金引进的全程跟踪服务工作。筹备成立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探索建立园区长期融资机制,密切与各大商会、协会的联系,引导民间资金更多参与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使三元成为吸引各类投资创业资金的“洼地”。
四、蓄势运作,构筑强力支撑。做好“前、通、借、联”四篇文章,推进三元新一轮跨越发展,后劲在项目,潜力在园区,关键在和谐,必须统筹推进、高效运作,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支撑。一是增强项目投资拉力。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配齐配强项目工作班子和招商引资力量,着力在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城区拓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精心谋划一批牵动全局、影响深远的大项目、好项目,扎实推进普禅山旅游开发、乐意小区等17个投资超亿元项目和高纯度茄尼醇及下游产品开发、恒晟木业等7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全力突破泉三高速公路连接线周边开发、毓才玻璃搬迁、LNG燃气电厂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五年内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持久拉动力。二是深挖园区发展潜力。规划建设以汇华铸造中心、竹洲食品加工区、楼源工业集中区为主的三元-永安工业走廊,以吉口至瑶奢片区、渡头坪、祥龙等工业小区为主的三元-明溪工业走廊,以及包括荆东、荆西、黄坑、槐林农场等7个工业集中区在内,以荆西至黄坑、荆东至富兴堡两条市政道路相连的近郊工业圈, 力争三元经济开发区两年内建成万亩工业基地,中长期形成7.5万亩规模,为新一轮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同时,围绕产业发展确定园区功能定位,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标准厂房、配套设施建设,引导同类企业向相应园区集中,严格清理“圈而不建”现象,打造精品园区、示范园区,促进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力争五年内形成40亿元的产值规模。三是彰显城乡和谐魅力。协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行挂村领导、责任部门、结亲单位、龙头企业、农村“六大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强政策指导、项目服务和对口帮扶,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八个方面”的作用,建好乌龙、吉口、黄砂、忠山等示范村,积极争创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十强乡镇”,全面推进初级水利化县建设,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着力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住房保险、撤点并校、计划生育、劳动就业、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城区,妥善解决好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作者为中共三元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黄元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