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基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三明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利于推动农村小康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政府主导、电信实施原则。由政府牵头、主导,组织进行规划制定、力量调动、资源整合、成效评估等工作,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有组织管理、有资源支撑、有载体推动、有激励调动。由三明电信公司发挥经验、技术、网络、服务、人才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共享。
(二)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原则。要解决好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网络基础设施资源与信息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的共享问题,充分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建立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积极推动全社会参与建设,并通过政府引导投入与社会各界支援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农村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
(三)立足实际、需求驱动原则。信息化要立足我市农村实际,从农民所急、所盼、所需的现实需求出发,以农村实际应用为切入点,避免单纯技术观点和盲目贪大的倾向。要制定政策,鼓励应用,加大需求驱动的力度,扎实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科学规划、渐进发展原则。制订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发展实施计划,包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以及投资主体、实施部门、实施对象、实施步骤、责权利划分等,加大宏观调控,确保科学发展。同时,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最后全面推进的渐进式推进战略。
(五)统筹安排、适度超前原则。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要求和我市农村特色的区域要求,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出适度超前的建设标准。
二、“十一五”我市农村信息化目标
(一)构建“一大平台”: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一个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辐射全市的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融合语音、传真、短信、网页、视频等多种接入/呼出方式,提供乡村通平台、语音通知、短信通知、电话会议、固话虚拟网、乡村总机、农民信箱、农村电子号簿等综合信息业务,为我市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涵盖面广、技术先进、功能丰富、安全可靠的服务平台。
(二)完善“二个系统”:电子村务系统与电子政务系统
1.电子村务系统。在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建立电子村务系统模块,包括完整的电子村务管理档案以及包括农村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同时拓宽信息查询、了解村务的渠道,如在村部电子阅览室设立触摸屏终端,方便农民进行村务、政务信息查阅,推进村务管理的信息化,加快新农村民主管理建设。
2.电子政务系统。在新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上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的电子政务网络系统,首先实现市对县、县对乡镇、乡镇对村等的政务信息传递、日常事务管理、对外信息发布等的信息化服务。同时加快整合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如由农业局、水产局、科技局、气象局联合发布本地的农业科技气象信息。
(三)建设三大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与人才资源
1.网络资源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及“宽带村村通”两大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宽带入村。完善综合信息服务网。在农村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包括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组织、农村信息员、农村信息站、村部电子阅览室以及各类信息应用渠道。此外,促进“三网”融合,积极跟踪、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2.信息资源建设。基于新农村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涉农基础信息数据库。主要整合涉农服务信息,包括商务、生活、劳务、教育、医疗、保险与文化信息等。建立基于电子村务、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发布、查询模块。建立商务公共信息发布、查询服务系统。
3.人才资源建设。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农村干部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村信息员的培养,充分利用我市各地乡镇的农技服务队伍,带动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抓好农村中小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与信息意识教育。
(四)实施四项工程:“富农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爱农公共信息服务工程”、“乐农数字文化娱乐工程”、“便农信息服务广场工程”。
1.富农商务信息服务工程。提供农村商务信息专区服务,协助农民上网发布农副产品信息。提供富农信息配送服务,建立“农企+农户”、“农协+农户”的新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此外,提供特色农企的信息应用服务以及农民劳务网上服务。
2.爱农信息服务工程。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以宽带网络为基础,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教育信息服务网络。推进农村治安管理信息化。建立农村治安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推进农村的平安建设。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村部电子阅览室设立农民远程医疗站点。
3.乐农数字娱乐工程。建立网络互动电视系统,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让农民可以看到正版的精彩大片。开辟数字图书馆模块,形成覆盖文化市场、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文物、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信息管理网络。建立个性化影音制作系统,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4.便农信息服务广场工程。推进“千村百镇”农村信息站覆盖工程。农村信息站主要包括以下信息服务专区:通信业务代办专区和公共信息查询专区。建立公共生活信息查询系统以及“电子水务、电子电务”系统。
三、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
通过13个“信息化示范村”的信息化建设,三明电信公司加强了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同时也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确定了相应模板。按照2007年三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三明电信公司将信息化达标村与市级试点镇、示范村、整治村有机结合,在完成省级信息化示范村的基础上,新增12个试点镇和52个信息化示范村的建设任务,并给予网络覆盖、通信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全方位支撑。
(一)2007年下半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三大目标
1、完善13个省级“百村示范” 联系点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打造农村信息化样本工程;增强电子阅览室功能,加强网站维护,完善代办点建设,规范VI标识;开展部分点“全球眼”接入。
2、开展12个市级试点镇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开展争创宽带“明星镇”活动,建设模式为“宽带明星镇+4级电信营业厅+‘村村乐’组网+平安彩铃+形象网站+黄页+全球眼+电子政务系统+现代教育教室”。
3、推进52个市级信息化示范村建设。重点是开展争创“超无百户村”活动,信息化示范村建立建设模式为“超无百户村+‘村村乐’+平安彩铃+形象网站+黄页+代理服务站(点)+电子阅览室+信息生活”。
(二)农村信息化二种模式
一是网络信息化,即电子阅览室+形象网站。二是语音信息化,即超级无绳+语音增值。
(三)三类建设标准
1、重要通信产品:12个市级试点镇的宽带、“我的E家”、超级无绳、小灵通和固话入户率分别达8%、1%、15%、15%、70%;52个市级信息化示范村的宽带、“我的E家”、超级无绳、小灵通和固话入户率分别达10%、2%、20%、25%、75%。
2、农村信息化:12个市级试点镇开通现代教育教室、形象网站、黄页、营业网点,举办信息化培训;52个市级信息化示范村开通村级电子阅览室、形象网站、黄页、营业网点,举办信息化培训。
3、“平安农村”:12个市级试点镇和52个市级信息化示范村全部开通“村村乐”、平安彩铃、“信息生活”,部分开通“全球眼”集中监控、村级电话总机。
(四)实施进度
三明电信公司采取分月完成、逐步推进。即7月份制定标准,8月开始实施;8月完成村级网站建设;9月完成电子阅览室及电信业务代办点建设;四季度完成其它各项指标。
(作者为福建省电信有限公司三明市分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陈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