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当家做主: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困惑
-----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松岩村基层民主自治建设调查报告与思考
主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民主改革
作者: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蒲仕明
序:走在转弯处的农村
农村正处于历史的转弯处,而不是之前媒体强调的十字路口。从我选择的农村基层管理这一个话题来看,过去10年,家乡的社会变化几乎很小,依旧在村民自治的形式下沿袭着过去的模式,走着过去的老路。而新的变化则在继续,也就是说,从经济与政治的平行发展理论的角度来讲,我们发现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正在倒退。这种变化直接投射到每个人的行为选择和每个家庭中,在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松岩村的村社干部从抢着上岗到现在的无人问津;从几年前的村长为村中德高望重的人到现在的村长是人人鄙夷的三流角色;从过去的人干群关系融洽和谐到现在的干群关系冷漠。经历了这样一次民主化变革的农村,也许正在各个方面阻滞着农村的进步。事实上,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民主化的参与式管理方式在东部和广大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有着十分的优越性。那么是什么在阻碍着它在这里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是,经济基础决定了包括文化、思想政治在内的上层建筑。在某一个特定的时代和特定的区域内,如果人们遵从同样的范式来进行活动,并希冀走同样的阳光道路,过同样的幸福生活。那么结局就很简单:人们会犯同样的错误。而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 点,自土地革命到包产到户,从包产到户到税费改革,当今农村的大起大落无不包含着对经济基础的破坏和新建。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来临,它在继承,也在摧毁过去关于农村围绕城市活动的范式,它力图显示自己在共和国的地位。有专家指出,在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中,一边是国家高层的一号文件不断,一边却是农村地位的急剧下降。从社会管理学的角度讲,农村居民在物质条件有初步的提高过后便想移入城镇生活,反映了国家的国民素质的低下和眼光的短视。从国家的大局来看,再把国家对于农村基层管理建设的投资来看,整个农村仍然不过是国家这个棋盘上的一个小卒而已。农村的日渐“人去楼空”,正在嘲笑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种种决心和希望,并不自觉地地走上了一条不确定的新道路。从农村基层管理这个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之核心来看,新农村建设的阻力重重。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新的基层民主管理机制亟待形成。它不能够再承载过去的基层管理的生活、社会等等一切全能型政府应该承担的繁重义务,更应该下决心排斥外力的影响。这种管理机制必须强调管理中下层居民的感受和上级政府感情的结合,同时又要在农村各种流派和利益的博弈下寻求最佳的利益角色定位。它必须追求更高的办事效率,因而在情理上必须依照法律的体制办事,而必须摆脱现在的几乎混乱的办事原则的支撑。在新一轮的改革浪潮中,传统选举固有的个人威望和权威的因素必须消减,把管理变成一种纯粹的管理概念。但它并不能因此而变得单一,而是变得更可以预见和可以执行。
显而易见的是,经济和商业改变了中国农村,但是在现有的格局下,却不足以保障农村.经济改革的模糊性和社会改革的滞后性让农民失望.重拾农民对政府的信任也许应该成为目前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基层的管理,意味着农村种种力量之间的角力和博弈.事实上,我更加倾向于把改变农村现状的砝码交给基层,并在这样一个变革无处不在的时代对它给以厚望.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织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具体执行者,是党和政府同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选好、用好、监督好、管理好农村基层干部,关系到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然而,随着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范围的逐步扩大,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少数基层干部在以经济和商业为主导的现实社会中,经受不住利欲诱惑和不良风气的侵蚀走上了腐败之路,贪图小恩小惠,结果不仅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还破坏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最终毁掉了政府在农村几十年来经营起来的深层次互信.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选好、用好农村基层干部,选齐配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和规范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以及加快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体制的建设。
鉴于上述理由,结合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松岩村的的实际情况,我对当地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以及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由于在调查中调查当地行政部门取得相关精确数据十分困难,我主要走访了当地农民,其言辞难免会出现偏颇之处,但尚能真实地体现出目前农村管理的混乱现状和潜在危机.
1 松岩村概况及松岩村基层管理现状
四川省平昌县镇龙镇位于县城东北93公里,位于平昌县、通江县、万源市三县(市)交界处。处于大巴山脉主脉米仓山支脉南麓,是原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地区,自然环境保护较好,森林资源、旅游资源丰富。2004年国家批准在镇龙建立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但是由于资金等原因,目前已经规划了两年的国家公园尚无开发规模,与两年前没有太大的差别。2005年,我曾建议由镇政府出面将公园建设进行商业化运作,但是由于没“诸多原因”,改观不大。三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周边环境较差,交通不便。松岩村总面积12000余亩,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强;总人口1279人,其中18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0%,65岁以上人口占16%.该村位于镇龙镇到新庙公社和喜神镇的公路线上,这条公路建设于1984年,以往曾经是平昌县到通江县的道路,1995年平通公路竣工后被放弃,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通江县视察时表示,一定要把革命老区的交通办好。2006年初便动工铺设水泥路。这条公路通过这个村子的一社小部,贯穿了整个六社,因此六社是该村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蒲家河及其支流木林沟\小沟里贯穿该村的一社、四社、五社、七社,水力资源比较方便,加之这几个地区位于蒲家坝的核心地带,土层深厚,农业最为发达,曾是过去的发达区域。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土地肥力的下降,以及河谷地带污染的逐渐加剧和生态破坏和交通的不方便,这几个社已经渐渐趋于没落。面积最大的是三组,数据显示三组面积为1600亩。三社和二社的森林资源丰富,其中松树总量占有全村的80%,目前村社公路已经通到了一社、二社、三社、七社、六社,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四社和五社公路至今未修通。各组人口数不一,多的一组达到七十余户,少的三社就三十多户而已。一个很大的特征是村里务工人员较多,据村里的数据显示,去年全村20-40岁的人员中有90%在外面务工,而他们的收入占了全村的年度总收入的80%。而务工的人数所在省排名在前五位的是:广东、北京、福建、浙江、天津。城市排在前五的是:广州、东莞、北京、揭阳、温州。村里在一社辖区设有一所小学和幼儿园,是县级优秀小学,有在校教师5人,学生83人,5个年级,现在挂牌为四川省远程信息教育工程试验小学,但是相关设施并不齐全。村民文化程度一半以上为小学以下程度。该村离镇里7公里,每月的1、4、7日“逢集”。村民就会上镇里去购买一些生活用品,或者卖掉小猪、牛、之类的产品。该村有乡村医生一名,医术较好,几乎负担了整个村里的感冒之类的小病的诊断和治疗,他的影响力甚至还辐射到了邻近的喜神和新庙等乡镇。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其他方面讲,该村的条件应该在中国农村处在一个中等的水平.该村的电视信号比较弱,因此广泛安装了卫星数字接受器,能够收到很多电视节目.目前安装率已经达到了70%.但是不能收到该地农民最关注的CCTV-7\CCTV-2和CCTV-7.部分条件好的家庭甚至拥有洗衣机\DVD等家用电器.居民饮用水为地下水,水质很好.而固定电话的安装率也达到了40%.目前村民的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倘若家里没有孩子读书,应该能够顺利维持家庭的运转.可以说,这个村的一般居民对自己的物质条件还是满足的.目前村里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村民广泛地对基层领导失去信心和信任.因此,我选择这样的一个主题,是很有针对性的.从民众口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我可以举出如下至今让当地农民依旧耿耿于怀的例子:
1.特权思想严重,作风粗暴,态度蛮横。
例:2006年10月,松岩村村委以"农资补贴"的名义,说是国家出资购买了一批"德国进口钾肥"售价1.00元/斤,并指定到镇里开农机门市部的朱某处购买.一听是进口的,农民争相购买.结果在调查中,农民100%的人反映该肥料没有任何效果,最后还被迫追加大量肥料才使得作物没有受到损失.这是一个典型的作风粗暴例子.肥料是农作物的重要基础,在改用肥料前必须给以充分的论证,否则将会给农民造成重大损失.要知道2006年的川东地区由于大旱灾已经造成了许多人的水稻减产,倘若这一问题出现造成油菜和小麦的减产,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人人都心知肚明.到了2007年1月,村委说是推广玉米良种,种子价格为3.00元/斤(低于市场价格,说是国家补贴了这之间的差价).也指定到朱某家购买.因为上次的"钾肥事件",农民对这件事情反映强烈,各种关于腐败的猜测甚嚣尘土;加上部分村民已经改种了棉花的经济作物而不种玉米这类畜禽饲料作物,自然就不会购买玉米种了.国家的补贴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优化产业结构,那么按照这样的办法,难道不是限制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吗?这显然是一个悖论.于是在村民大会上有村民提出,倘若不买玉米种,国家补贴的那部分钱能否以现金形式下发?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而干部则只说了一句话:"不行,这是上面的意思.""上面"的意思?好一个"上面"?"上面"究竟指谁?恐怕谁也不好说,也说不清楚.
2.在村建集体工程、项目上吃回扣,拿好处。
工程项目承包招标、投标不公开,搞“暗箱操作”,随意性较大。有的就利用其机会从中提高承包金额,索要回扣;有的合伙做假工程,造假账,自己从中受利;有的在其中搞权钱交易等等。这一点因为没有相关的证据,本村也没有比较大的建设,事例不好举出.但这一点是肯定存在的.在本村主要体现在建房用地的批准上.村民说是现在建房的主要花费在于打通关系上.倘若村委说通了,用副业养殖用地的名义行建居住用房之实,可以大大地减少投入.
3.采取各种违法违纪手段侵占贪污集体资产。
有的村干部一些零星收入不入账,把征收得来的群众集资款乱花乱用;或多收少缴;或重报支出;或公款私存;或侵占集体资产利息;或把公物占为己有等等。这一点可以说说"退耕还林"等其他惠农政策.拿一位村民的话来讲是:"做个村干部不容易.两头都要侯着,不来点手段没有办法."事实上,农村税费改革给基层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平衡财政上的预算,政府,尤其是基层不得不把政府给广大农民的惠农政策折扣化处理.如在当地农村广为流传的"退耕还林"变成了"退耕还零"的牢骚话和"医疗保险"成为了"医疗保?险!"有专家指出,这些问题将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抵消各种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
4.面子思想盛行大吃大喝严重
事实上,这一点的产生有其根源.少数上级干部“巧借”各种名目下村社大吃大喝,生活腐化堕落。这引起了村干部心理的倾斜.事实上,就我了解的信息而言,每位村级干部月收入不足800元,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不足8000元/年.如果算上他们的日常开支和家庭支出,那么他们将会所剩无几.而他们的生活水平可谓上好.每年接待镇计生办.国土等部门的检查不低于6次,每次都在村干部家吃饭,餐饭价值不低于300元每次.还有平时的打麻将,输赢每次都超过100元.这还不算他们平时的日常聚会.平时圈子里有谁有个婚丧嫁娶的,礼金不低于100元/户.逢年过节的时候,支出则不低于1000元.按其收入来讲,是肯定会入不敷出的,那么他们的钱从何处来?
5.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徇私情。 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