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用长征精神汇聚起磅礴中国力量

[复制链接]
rulou 发表于 2016-10-18 17: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用长征精神汇聚起磅礴中国力量宋建钢 侯晶晶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18日   07 版)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谱写的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它不仅是一次震惊世界的军事战略大转移,而且由此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长征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而且它所培育的伟大长征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面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危局,遵义会议毅然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长征中,党中央和红军审时度势、自主决策,走上抗日救国的伟大征程,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既向世人宣告了长征的胜利,也实现了我们党由国内革命战争领导者向抗日民族战争领导者的角色转变。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不仅在于实现了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建立了新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我们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历史性跨越。长征的胜利,无可置疑地成为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长征培育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人类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不仅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而且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长征路上,红军将士面对严酷环境,始终坚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在同敌人的殊死搏斗中,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生死相依,各路红军相互支援、密切配合,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面对长时期的饥寒交迫,红军始终严守纪律、秋毫不犯,心系百姓、关爱人民,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长征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也吸引和打动了无数外国人。美国记者斯诺将长征誉为“震惊世界的行军”。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直到今天,长征精神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必将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走好新长征路必须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当年的长征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为夺取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长征。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要走的新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要做好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路。走好新长征路,要求我们大力弘扬长征精神。一是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思想内核。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时刻准备“涉险滩”“啃硬骨”。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保持忠贞不渝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二是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长征中,我们党关心爱护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终赢得了长征的胜利。新长征路上,我们依然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始终践行苦干实干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宁夏调研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保持并发扬当年红军长征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通过苦干实干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粉丝

7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