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小评论一直是传统主流纸媒、尤其是党报常用的一种舆论宣传文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党报更加 注重发挥评论的优势,除在大型或特大型评论上进一步做大做强外,在小评论的专栏打造上则是做精做细做常,使之成为一把不可或缺的舆论利刃。 《浙江日报》一版的“今日说”,《衢州日报》 一版的“三衢新话”等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时政小评论专栏,而《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则 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 如果再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邹韬奋在《生活》周刊开设的“小言论”栏目最为有名。从1926 年到 1933 年,每周一期共 300 多期小言论均出自韬奋之手,内容涉及婚姻、生活、教 育、医疗、人生等诸多方面,广受读者欢迎。同时,也正是因为韬奋对诸如“小言论”“读者信 箱”等小专栏的精心打造,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生活》周刊发行从最初的两千份增至两万份左右,这样的成绩和效率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鉴于此,笔者以为办好时政小评论专栏,写好时政小评论应该作为我们当前非常重要的办报任务,值得研究。 一直以来,关于小评论写作方法论的研究文章很多,但笔者以为,恐怕更重要还在选题上。因为在日常实践中,我们的许多记者、编辑针对小评论文章遇到最大的困惑就是“写什 么”。 结合多年时政小评论的写作经验,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一、从时政新闻中发掘选题。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各种行为动作,反映在媒体上就是时政新闻。这些时政新闻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时政小评论的信息源。 正所谓大时政都连着小生活。政府的所有行为动作其目的在于有效治理国家,让百姓安 居乐业,让经济向前发展,最终实现强国富民。而这些政府行为(如召集会议、领导调研、出台 政策、下发通知等)最终肯定要落地基层,肯定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这就是我们从时政新闻寻找评论选题的要义所在,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百姓,中间自然就是选题的海洋。 正因如此,我们从时政新闻中发掘时政小评论选题,就必须掌握“以大落小”的原则,要将大时政落地生根到身边的具体事件上,不能仅围绕着大时政层面绕来绕去而无法落地,这样会失去时政小评论的核心价值。 如 2016 年 11 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完善农 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笔者试着写了一篇小评论,但一直未发表,原因是还没有本地实践案例对论点做有效支撑。一直等到2018 年底衢州市某乡镇首发“一宅三证”,衢州本地“三权分置”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笔者才重新写了这篇题为《“三权分置”话机遇》的时政小评论,刊发于《衢州日报》一版“三衢新话”时政小评论专栏。 “三权分置”话机遇 日前,我老秘网市首发“一宅三证”,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又踏出了坚实的一步。这项举措让农户和租赁经营者吃了定心丸。而这颗定心丸正是解决和推进当前和今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大量农民进城造成土地抛荒,而另一头却是迅速发展的现代规模农业急需土地流转,看似供需平衡,实则因为担心承包权会随着经营权“流转”掉,捆绑住了农民的思想和手脚,所以,供需受阻,制约“三农”发展。 中央出台的《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完善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坚持了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了农户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明确了土地流转中承包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更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机遇。 笔者还以为,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进程中,中央出台了许多工作指导意见,这些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机遇,除了第一时间学习贯彻,更要第一时间领悟落地。
笔者所写的时政小评论中,从时政新闻中发掘的选题还有很多,如《莫要以形式反形式》是以中央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精神为切入点,结合笔者亲历过的“随领导到农村文化礼堂调研,看到许多农民在阅览室里认真看书学习,连头都不抬一下”“一些对基层一线永无下文的‘重视’‘倾斜’类表态”等形式主义问题展开论述。 二、从领导讲话中发掘选题。时政新闻记者或一些时常跟随领导参加会议或调研活动的同志,较其他人来说又会多一道时政小评论选题来源,就是领导讲话中的讯息。这里所说的讯息是指除却见诸报端的内容,这些内容的信源往往异常庞大,其中有许多不便做成新闻或写进新闻中,但却更适合通过评论发表。我们先来举个例子。 把水烧开与“中国梦” 看到中央和省领导赞美我老秘网市大陈村等地的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自己平日里对这些乡村的真实了解,笔者以为,我们衢州“美丽乡村”这壶水烧开了。 许多时候,许多事情,正是要把水烧开了才行。我们有的工作,要说没花大力气做,那也不是,而且也有成绩、有成效,但总是缺乏亮点,总是不温不火。这是什么原因呢?分析有二:一是观念未转变,认识未到位,很多工作可能还只停留在应付上面的检查,没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二是办法不多,火候不够。把水烧开,烧到 100℃沸腾,需要一定的大气压和火候。我们的工作要做出亮点、做到“沸腾”,正是需要自我加压出办法、持续充电续火候。 把水烧开其实是一种精神,要实现“中国梦”,正是需要有这种精神。“中国梦”有着明确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21 世纪头 20 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个梦,没有“我要做”的主动性,没有科学的办法,没有持续的激情,都不行。惟有具备把水烧开的精神,化压力为动力,才能让梦想沸腾,使美梦成真。 “把水烧开”是笔者跟随市委主要领导下乡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上领导即兴讲话时举的一个生动案例。笔者当即在采访本上标注“可写评论”。 现在的领导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高、都有自己的思考,在会议上即使有发言稿,也时常会脱稿发挥,有的时候是发挥几句,主要是举些例子,谈些自己的观点;而有的时候甚至会完全脱稿讲,这个时候会涵盖更多的时政新闻本体所无法表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只要我们注意遴选,结合实际,就完全能挑出一些不错的时评选题。如领导会上说创新驱动生态体系要像“热带雨林”那样适合“植物”(企业)生长,笔者领悟后写了《营造一片“热带雨林”》;如领导调研途中说城市要拆围透绿,笔者随即写了《莫让围墙总“围城”》…… 事实上,领导在会上或调研中讲出的每句话都不会是很随意的,往往都透着他对问题的思考、对下步发展的思考,但却因为还停留在思考阶段,不会正式发表。而我们将这些思考之闪光点写成评论是完全可行的,因为评论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但同时又会再给领导一些启发,还能为下步正式推进这方面工作起到很好的舆论先行引导作用,可谓一举三得。当然,这需要作者本身有较强的政治素养,既具备对上级工作思路的有效领悟能力与水平,又具备对事件影响全局把控的宏观思维能力。这需要学习与思考的不断积累。 三、从日常工作中发掘选题。我们的日常工作也是时政小评论选题富矿。不同职业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接触的事件范畴自然迥异,但这恰恰能够让我们发掘出更多更丰富的时政小评论选题。哪怕是每天足不出户的档案管理工作者,也可以从接触的材料中或本职工作中找到选题,如前文提到的从媒体新闻中发掘,不正是案头工作的特点与特长所致吗?事实上,我们大量的时评作者都是分布在各部门各单位的通讯员,他们的许多评论选题就是从自身工作、别人工作或是全局工作中发掘而来的。如下面这篇题为《节后工作要抓紧》的时政小评论,就是某部门负责人撰写的。 节后工作要抓紧 新年上班,某单位领导在任务布置会上指出:“节后各项工作务必往前赶、往实里抓,小步快跑,跟上节奏。”这个要求很有针对性。 从以往来看,一些同志在上班后常常走不出过年状态,有的人虽在岗,心思却飞在外面;有的神吹胡侃,言语中全是节日趣谈;也有的啥事不管,借机调养玩累的身子;更有的抱守旧俗,总觉得元宵没过年味未完。如此作风疲软、精神涣散,何以抓落实?再说,今年春节来得晚,时间不等人,一晃一个季度就要过去了,若不抓紧点、跑快点、踏实点,计划承诺又如何能兑现? 号角声声急,战鼓催征程。上班了,大家就应该迅即收拢心绪,一切向工作聚焦,事事要求从严,真正动起来、急起来、干起来,攒足冲劲、使出强劲,夺取开门红,为全年工作顺利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当然,从日常工作中发掘时政小评论选题也是有规律和技巧可循的。一是注意工作中的创新性,如“最多跑一次”中的许多做法都是创新,可以通过评论方式加以提炼;二是注意工作中的变化性,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的农村面貌提升、机构改革带来的政府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化等;三是注意工作中的问题性,这就是所谓的问题导向,如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已存在问题、易发生问题及易忽视薄弱环节等,像《警惕口号“浮夸风”》《莫要以形式反形式》等。 四、从日常生活中发掘选题。日常生活中挖掘时政小评论选题首先要注意它的时政性,也就是说小生活要折射时政大背景,而不要写成纯粹的生活性言论,这是有别于前三类而最易出现的选题方向偏离问题。 基于这个前提,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时政小评论选题,就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故事性原则,二是引申性原则。 故事性原则有两点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故事案例,二是这个故事要有特殊性,包括唯一、独特、有趣、新奇等内涵。如笔者写的《烤饼大妈“春节不涨价”》,是通过春节期间其它摊位的烤饼都涨价,却有一位大妈不涨价这件唯一、独特的生活小事件,通过评论方式将其意义引申到社会法治与诚信体系的建设,以及城市文明文化的积淀。再如《浙江日报》“今日说”刊登的一篇《儿童免票 小事不小》,以长三角消保委联盟倡议区域内景点推行儿童免票身高与年龄兼顾的举措,得到企业积极响应为例,从而将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引申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之大局。 引申性原则就是要具备针对某项时政大背景的桥连功能,一是可以从生活故事引出时政大背景,二是以时政大背景折射生活故事的可存性。如笔者写的《点赞大山里的 WIFI》通过对乡村景点提供 WIFI 服务的点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休闲游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又如《供给侧改革的“衢州梦”》,笔者从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大背景入手,联系衢州的未来发展,探索如何“走出衢州‘供给侧’改革的特色品牌之路,并以实效惠及百姓”。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还有一种预言式的时政小评论选题发掘方式,但这种方式需要作者有极强的相关知识积淀与思考能力,虽然没有实证支撑,但亦能用强大的逻辑推理与原理推导佐证论点的科学性、可行性。如笔者于 2016年 4 月 23 日发表的《全域旅游的狂想》一文,基于自己对当地如何打响打赢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深度思考,提出全域景点免费游的思路。 全域旅游的狂想 近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在听取我老秘网市旅游工作汇报时指出,衢州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域旅游,让每个衢州人振奋不已、浮想联翩。 毋庸置疑,从打响旅游发展战役以来,我老秘网市旅游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公园、A 级景区和乡村休闲游等的建设热火朝天。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衢州依旧没有真正有实力、有知名度的景区、景点,旅游业依旧算不上衢州的强项。 笔者以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借发展全域旅游之东风,我们应该在旅游营销上有创新,在手段上出奇招,方能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旅游市场上一招制胜。这一招就是“全域景区免门票”。 有时,一条新闻抵得上千万元的广告。当衢州成为全国首个全域景区免门票的地市时,衢州旅游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舆论焦点,从而实现最大值的社会效应。从经济效应考虑,只要我们能事先做好顶层设计,做好各景区免门票后的旅游配套产业规划,将新经济增长点谋划到位,对景区和旅游相关产业主体的扶持政策给足给全,蜂拥而至的游客,很快就会补上门票的损失,随后的增值效应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当年有西湖景区免门票增收益的成功案例,如今又有凤凰古城大门票取消之实证。五大发展理念为我们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提供了最好的路径指南,跳出旅游做旅游,冲破门票门槛制约,向更高层次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契合的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之要素融合。 2017 年 5 月 19 日,衢州市启动“全球免费游衢州”活动,虽然没有如文设想一步到位实现全年全天候免费开放,但毕竟走出了这一步,一周免费五天的阶段性开放也取得了较好效果。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每天口袋里就一定会装满选题任凭你去撷取。 (作者:杨林涛 来源: 应用写作杂志社 作者单位:衢州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