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省委巡视组的汇报 中共团风县委 团风县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12日) 尊敬的金组长及巡视组各位领导,同志们: 省委巡视组亲临团风巡视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有力支持与鞭策,是对我们的真正关爱与帮助!在此,团风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全县38万人民,向巡视组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们县三年多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团风于1996年建县,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享受西部开发政策范围县。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106、318两条国道及武英、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京九铁路贯穿南北,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是毗邻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最近的县。全县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辖8镇2乡,289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2007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工业强县、特色强(乡)镇、富民强村”的总体要求,以“六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型农村试验区、全民创业样板区、整洁有序宜居区、统筹发展先行区、党建工程创新区)为战略重点,团结拼搏,克难奋进,县域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以来,全县GDP年均增长17.65%,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2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8.4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9.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76%,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87%和12.04%。进入了建县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最好的时期,黄湖移民安置、县域经济发展、“双强工程”建设、县委中心学习组、乡镇纪委“七有”工程建设等100多项工作荣获国家、省、市表彰,形成了一大批工作特色和亮点。团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被省市领导和新闻媒体赞誉为“团风现象”。今年元至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58亿元,同比增长36.6%;完成财政收入29060万元,同比增长20.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899万元,同比增长38.76%;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4亿元,同比增长4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亿元,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10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794元,同比增长13.1%。三年多来,县委及县级领导班子和成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讲政治、讲原则、讲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市委的决议决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上级党委保持了高度一致。特别是对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黄湖移民安置、“双强”工程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们都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推进,统筹抓好落实,始终保证了团风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推进。 (一)始终坚持立足县情,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团风是山区县、老区县、新建县,工业基础差、发展起步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发展定位和清晰的发展思路来引领。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基础上,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逐步确立了切合团风现阶段实际的发展思路。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实施项目建设、创优发展环境、党的建设‘三大工程’,推进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强(乡)镇、富民经济强村的“三强”发展战略”;2007年提出了以“项目建设年”为主题,推进全民创业;2008年提出了以“项目推进年”为主题,着力盘强“四大产业”(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蛋鸡养殖),做响“三大品牌”(楚天建筑之乡、中国中部钢结构生产基地、林家大湾牌鸡蛋);2009年提出了以“项目提升年”为主题,以打造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 “三大园区”(省级团风经济开发区、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总路咀“两型社会”试验区)、“四大支柱产业”(以鸿路钢构为龙头的百亿钢构产业、以山河建设集团为龙头的百亿建筑建材产业、以回龙山纺织业为龙头的十亿纺织服装业、以兴隆米业为龙头的十亿农副产品加工业);2010年年初,我们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导向和总体部署,提出了以“项目效益年”为主题,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六区”建设的目标思路。即:以对接大武汉为主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以“双强工程”为目标,建设新型农村的试验区;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充分利用我老秘网县被评为“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的品牌优势,把团风建设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全民创业的样板区;以争创省级卫生城为载体,建设整洁有序的宜居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建设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以强化发展保障为根本,建设党建工程的创新区。三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这些一脉相承又不断丰富完善的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团风的实际,成为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 (二)始终坚持结构调整,不断培育发展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加快发展钢结构、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一是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传统产业。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以产业化思路发展农业。围绕“四种”(优质稻、花生、土豆、油茶)、“四养”(蛋鸡、牲猪、肉奶牛、水产),狠抓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全县已发展优质稻板块30万亩,其中订单面积26万亩,核心示范区5个、面积5万亩;花生板块6万亩,其中订单面积5万亩,地膜花生2.4万亩;水产板块5.2万亩,核心示范区5个、面积5万亩;蛋鸡板块已建成万只蛋鸡养殖小区185个,标准化小区48个,蛋鸡存笼突破650万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兴隆粮油、永信食品、新华杨)。团风荸荠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隆粮油的“东坡大米”、永信食品的“野绿香”花生被评为“湖北名牌产品”。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我老秘网县的富民农机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优质稻高效种植与加工基地和蛋鸡繁育基地被确定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纺织服装业加快提档升级,实现了从传统的织布,向中高档服装面料、无纺布系列、日用纺织品的转变,华立染织的“楚天华立”系列革基布、宜和服饰的“宜和”牛仔系列服饰等产品正在积极争创省级名牌。二是大力发展以钢结构、新型建材为支柱的替代产业。目前与钢结构相关联的项目已达到32个,合同投资总额51.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5亿元,已初步形成以钢结构制造与施工,彩钢板、异型钢结构、网架为主,金属防腐材料、磨具材料、气体供应、特种钢、金属制品及物流运输等相关配套的产业集群。今年元至9月,钢结构产业实现产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52.67%。我老秘网县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连续三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筑建材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全县建筑建材企业已发展到243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1家—山河建设集团,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三年时间实现翻番,每年向县内上交税收4000多万元,已成为我老秘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三是大力发展以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为方向的新兴产业。按照构建“一城、三轴、四个旅游区”(县城旅游核心区,名人故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为三轴,以秀美的水体资源为特色的举水水乡旅游区、以名人寻踪为亮点的名人故里旅游区、以革命事迹为宣传的红色旅游区、以大崎山自然风光为吸引的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发展思路,加快了省级大崎山森林公园、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回龙山林家大湾旅游名村以及渡江战役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等景点建设,林家大湾村入选“全省百名旅游名村”,大崎山风景区升为国家2A级景区。2007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12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3亿元。坚持适度规模发展房地产业,全县竣工和在建商品房小区达到16个,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促进了城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大型零售商从无到有,黄商团风购物中心、金海洲大老秘网、商业步行街、中百仓储等一批商贸物流项目相继落户,发展势头良好。 (三)始终坚持科学引导,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切实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推进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引导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园区规划、布局,着力打造开发区工业园、十里湖工业园、武汉新港团风作业区。充分发挥城投融资平台作用,先后投入2.3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目前已有72家企业入园发展,涵盖钢结构、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五大行业。为了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规划面积近3000亩的十里湖工业园已完成场地吹填工程,城东7000亩的钢结构工业园也正在规划建设之中。目前,已有42个投资过1000万元的项目落户三大工业园区,总投资达53.26 亿元,开发区工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已建成5.38平方公里。二是引导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围绕钢结构、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引导各种要素向三大产业集聚,鼓励发展上下游企业,引导产业链企业加快协作、联合配套发展,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通过整合资源,组建集团,建筑业呈现出裂变发展之势,实现了“由小到大,由传统施工向现代化生产,由地方知名品牌向行业强势品牌”的“三个转变”。山河建设集团连续五年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20强第2名。湖北省建筑协会授予我老秘网县“楚天建筑之乡”,授予淋山河镇为“楚天鲁班镇”。充分发挥武钢的原材料供应优势,加快省级钢结构检测中心建设,积极引进与钢结构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产业项目,提升产业集聚水平。鸿路、潮流、精诚、中南、博来、辉创等一批钢结构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今年以来,在已投产的钢结构及相关企业中,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由上年的4家上升到9家,过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3家增加到6家,其中过5亿元1家,今年鸿路钢构产值有望过1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做大做强,兴隆粮油与丰收粮仓实现联合发展,组建了东坡粮油集团,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引导企业由粗放向集约转型。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激励政策,引导骨干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支持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鼓励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今年,山河建设集团与黄冈职院合作成立了山河(鲁班)学院。全县97家规模企业,有35家同省内外高校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开展合作项目59项,开发新产品14个,攻克技术难题18项,有11家企业的主导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三)创新选任方式,加快干部培养选拔。县委非常重视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培养,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不断拓宽干部选任渠道,为干部健康成长搭建良好平台。一是不断优化干部成长环境。通过定期培训、上派下挂、实地调研等方式,积极为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成长创造条件,给予经费上保障、提供工作上便利、给予生活上关怀,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考验,经历磨练,保证每人至少2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二是全面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县委将竞争性选拔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重点,激发干部竞争意识。2007年拿出3个县直单位正职进行公推公选,并拿出16名乡镇党政副职进行公开选拔,效果非常明显。2008年、2009年县委又连续拿出了1名正科级领导职位和25名副科级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2010年,再次拿出4个县直单位正职公推公选和20名县直和乡镇班子副职公开选拔,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得到全面推进,对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选任质量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目前,已有44名中青年干部先后走上领导岗位,其中4人当上了“一把手”,32人充实到乡镇任副科级领导干部,8人到县直机关任职,2人进入省直机关工作,6人进入市直部门工作。 (四)强化干部监督,提高选人用人整体水平。2007年我老秘网县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县后,我们以建立和健全干部选任制度为重点,不断规范干部选任行为,强化干部监督。一是出台了四个文件、三个办法和两个实施意见。即《县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意见》,《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初始提名暂行办法》、《关于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办法》和《关于全委会推荐重要党政领导干部暂行办法》等“1+3”文件;2009年制定了三个办法。即《关于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监督具体办法》、《县委组织部与执纪执法部门干部监督信息沟通办法》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干部监督工作内部运行办法》;2010年,我们结合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制定了《关于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学习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的实施方案》,切实增强了干部监督的针对性,确保干部监督工作落到实处。2007年以来共对7名不符合任职年限和5名没有大专学历的提名对象直接否决,对选任过程中个别违反程序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二是配强力量,加强对干部监督工作的领导。县委组织部长担任干部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对全县干部监督工作负总责。形成县乡干部监督工作网络,聘请干部监督监督员,实行定向反馈和汇报制度,直接对县委负责。三是明确责权,强化干部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干部四项监督制度学习,不断提高全县干部学习《干部选任条例》、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自觉性。健全组织部门与执纪执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认真落实干部监督“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一事双议”、“一会双记”制度,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和干部监督科同时参加部长办公会,并列席有关干部任免的县委常委会,会上同时记录,相互审核。为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干部选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2007年以来,我老秘网县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对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对照全县人民的期望,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差距:一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运行质效不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优化经济结构还需不断努力。二是农业农村基础总体薄弱,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三是一些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还不够。四是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事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仍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重点解决。这次省委巡视组来我老秘网县巡视,是对我们的极大支持和帮助。县委和县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将认真接受巡视组的监督,按照巡视组的要求,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团风的各项事业向前推进,让省委、省政府放心,让全县人民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