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体大思精 笔力千钧---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品读

  [复制链接]
清风 发表于 2014-12-14 21: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其功能之一,是作为祭祀礼器。《礼记·祭统》中说:“鼎有铭”,用以“显扬先祖”、“明示后世”。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以安徽寿县出土的东周时期楚大鼎为原型铸制。鼎铭正文为韵语,以魏碑体镌刻于正面。古朴庄严的礼器,古雅厚重的铭文,浑然一体。铭文全篇40句、160字,意蕴严正精深,发人深省。
! x3 _, ~4 {" W; G  a1 L% x  T% y/ P7 v8 _4 \: I" S

) ^. e. O: b. ^    开头8句为第一层,从古代文明之发达写到近代国势之衰落,既点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又不失民族自信。
0 d$ f9 C- N+ `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铭文起笔高远宏阔,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落墨。“泱泱”与“赫赫”对举,状华夏幅员之辽阔、文明之辉煌。铭文以一个“仁”字标举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可谓提纲挈领。孔子说“仁者爱人”,将“仁”定义为人与人相互亲睦,这在后世沿为中华民族的伦理原则和志士仁人的行为准则。大化运作,天道周行。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爱好和平,这些思想已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a7 G( H: q0 I7 M
3 z" ~+ t" f; z7 g& l

2 N8 x3 X9 c  ]& r    紧接着,笔锋一转,“洎及近代,积弱积贫。”“洎”,是“到”的意思。延及近代,中国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积贫积弱的境地。与此相应,“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九原,即九州大地。“板荡”,典出《诗经·大雅》《板》《荡》两篇,写当时政治不廉洁,民不聊生,后人因以“板荡”一词形容天下大乱。中华民族持续经历内部动荡,屡屡遭受外族入侵,人民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濒临亡国灭种的危险。“百载”,为鸦片战争后近百年;“陆沉”,则指国土沦丧、陷于敌手,如秋瑾《感怀》诗所云:“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此以空间之大和时间之久,写灾难之深重。$ a8 l( Y1 _9 v- @( }6 {
( \, E9 A( D) T" y" i- P
+ P8 d$ H2 K1 k8 M
    次12句为第二层,叙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寄托对于死难者的深切同情。
4 N8 i" \! B: |/ b% j; ^
" S! P7 E+ ?/ Z& |+ z; o
4 I1 d8 P+ w2 p# s
    日寇大举入侵,是近代中国沉沦的极点。“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历数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一个“毁”字,极言侵略破坏之深重。十朝古都成了人间地狱,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摧毁,大量财物遭到洗劫。铭文点明30万同胞惨遭杀戮,以惊人的数据突显侵略者之野蛮与残暴。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让日月悲悯,光华惨淡。“寰宇”二字,突出南京大屠杀在国际上激起的强烈反响,人们普遍谴责日寇的暴行,对我死难同胞寄予深切同情。“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此4句抒写极度的悲愤。“旷世”二字,从全人类历史的宽广视野来落墨,强烈鞭挞侵略者的暴虐。30万同胞无辜被害,可爱的祖国遭逢劫难,这既是表达满腔的愤怒和谴责,也是揭示深刻的历史教训。国家多难,民众必然处于任人宰割的惨境。0 |/ U9 G  P/ |0 L( c
& F! @4 I* N* U, e, p# H

7 l6 ]/ q- u: ^7 b    又次12句为第三层,写我全民族奋起抗战,国家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 \  d( r& a" L- T7 j; g
) \$ n' w5 r6 p1 S4 Q9 n2 B5 z; s3 v$ R; q% _

) @3 l; d4 @3 D0 c    “哀兵奋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华儿女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哀兵”一词,极言中国军民由满腔悲愤激发出来的高昂斗志。挥金戈兮止白日,击鼍鼓兮轰雷霆,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全民抗战的高潮。“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这段话,可以说为我们领会“兄弟同心,共御外侮”8个字,提供了最为明晰的答案。
4 ?9 n# Z1 p$ j7 ?
( N) G1 L5 {/ A6 Q- ]/ e% D1 W

: u3 b  t' X- i: s2 ^; Y% U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在异常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众多的英雄儿女不畏强暴、以身殉国,他们的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干云”,意为高入云霄,这是对烈士精神的尽情颂扬。“尽扫狼烟,重振乾坤。”经过长达8年的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乾坤”,意为天地,此即指国家;“重振乾坤”,强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面貌,与前文“九原板荡,百载陆沉”相呼应。
: a. p2 t7 k# R/ Y3 C+ N/ K# R
% L) ^" ?2 k& _- M& Y$ \1 e
$ A+ p. ^  v9 z# F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这波澜壮阔的历史,永远警醒激励着中华儿女。“昭昭”,言事之真切、清晰;“惕惕”,写心之忧劳、戒惧,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n, v6 B6 M! ]. e
; q+ J4 a# [% F% Q  i
) |' d/ T* Z  ~" z$ B+ X- _8 u
    最后8句为第四层,主要记述设国家公祭日、置国家公祭鼎的重大意义。
5 t6 K$ V; ~. o: l% J
! Q- h3 _6 I7 Q+ J
$ r, g5 Y6 Q# u+ v$ X7 a' ^( F: P
    “国行公祭,法令典章。铸此宝鼎,祀我国殇。”“国行”,强调公祭乃国家行为,用立法这种最为庄重的方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表达的是国家意志。“国殇”,本自屈原《楚辞·九歌》中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屈原在《国殇》这首诗中歌颂了楚国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铸制国家公祭鼎,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以楚国的大鼎为原型。楚辞与楚鼎,透过“国殇”一语,我们觉得这里似乎有某种文化上的勾连。
) s. U8 L/ S8 q2 v8 q3 ^( \% g) G

2 j7 T/ p% k5 Q: u0 X% p0 T# o4 `2 }    “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永矢弗谖”,语出《诗经·卫风·考盘》。“矢”,即发誓;“谖”,即忘记,意指永不忘记。正如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人约翰·拉贝所言:“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不能忘却,不可以忘却,不是为了记仇,而是旨在防范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祈愿和平,祈愿就要珍惜,更要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所谓圆梦,实现梦想,核心的标志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连用了四个“告慰”,庄严地宣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 x; }5 k- d: b& z/ A# r% X: O/ ^1 F  g3 Q

/ S. `9 ^/ i# [/ G    从艺术方面看,这篇铭文有其突出优长。词约旨深是铭文体裁的基本特征,此铭文在这方面几乎达到完美的程度。通篇以简括叙事为主,但蕴含着精深的义理,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文化的厚重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震撼力、历史传导力。篇始追述中华民族古代文明,启迪读者注意到,数千年间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深广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篇中叙述全民族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历史,所用措辞有着指而可想的现实意义。铭文在结构上既环环相扣,又起落有致。全篇依时叙事,行文因而自然流畅。但各语段之间富有波澜。开篇写中国古代国势之盛,接下来写近代国势之衰,继而写日寇肆虐、国家危殆,继而写全民族奋起抗战,继而写抗战胜利后国家的进步,最后写当前举措与将来的目标,前后衔接自如,但叙述民族命运之升降轨迹节奏清晰。通篇看来,叙事线索呈马鞍形结构,首尾之间构成呼应关系。铭文用语可以说独具匠心。篇中用语几乎“无一字无来历”,但又力避晦涩,追求晓畅,与镌刻在鼎背面用于记事的白话,内容上呼应,风格上和谐,这样既符合铭文造语典雅的要求,又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O. h) O- S4 D8 b

7 G1 t2 b1 x. W. v0 d8 p: Q
3 M* c- l2 _* q2 N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 q5 o6 B  g" q) a5 v8 ?1 q% j
3 T' B4 g7 u$ H1 c( g

1 |* k$ v+ M- l# K, }6 u3 J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6 K7 ^. f# W2 t- \7 n( ~
洎及近代①,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  l  j* a0 n7 g& t$ o4 Y
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
5 W7 y2 N" o( q+ t# K) T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 [+ U. f; p' e  t- y. k' u
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 n# S) `% l3 g% C" g% h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②。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 t* d' |7 i" ~4 ~% |8 m: [& n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S& v% h* S3 A' e) Q
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6 l; Y  |& h/ A$ o( {- \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3 B; `# T6 c6 K1 y" Q
永矢弗谖③,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 R3 G7 u9 I9 B( ?6 t. v
; k" B6 e! L( I1 N4 F5 E( U6 S# z
标签:南京国家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12-14 22: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一篇铭文,让我们再次见证文字的力量,可谓此次公祭的点睛之笔。
 
小菜 发表于 2016-7-17 23: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充满力量的文章,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2粉丝

1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