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当前沙县金融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打击对策

[复制链接]
gjb8625872 发表于 2009-2-27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陈章彬 陈兆波

经济犯罪作为一种犯罪形态,是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负面产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许多不法分子直接将犯罪的矛头指向金融领域,各种破坏金融秩序或金融关系的案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大队所查处的经济犯罪案件中金融类犯罪属高发类案件,而且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大,发案范围广,造成损失严重。本文拟就在办案中所涉及的我县金融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打击对策作一探讨。
  一、金融犯罪的特点
  (一)涉案金额大,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居各类经济犯罪案件前列。据统计,从2002年至今,沙县金融类犯罪共立案24起,涉案金额高达200万余元,给国家、集体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影响了我县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为此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极坏,损害了改革开放稳定的大局。
  (二)犯罪主体层次较高,专业化、智能化特点较为突出。金融犯罪,在国外被称为是“白领犯罪”、“职业犯罪”。金融犯罪的主体,大多受过良好的正规教育,具有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犯罪分子利用自己的职业、专长,在自己熟悉的金融领域中进行犯罪,作案手段多样,日渐翻新,趋于智能化、科技化,作案人员较多,文化水平较高,甚至有的犯罪嫌疑人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作案时分工较细,趋向于团伙化、流程化,并且多数是跨县、市,跨地域犯罪。
  (三)案件潜伏期长,难以及时发现,造成侦查工作困难。多数金融诈骗案件潜伏期长,特别是贷款诈骗等案件,作案时间跨年甚至数年前的案件占很大比例。这些案件发案后,犯罪分子早已逃匿,犯罪嫌疑人在作案得逞后非法占有资产后,迅速将非法所得转移,或用于挥霍消费,或转借他人等等,给公安机关追赃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四)金融犯罪案件侦办、查处难度大。金融犯罪常经过深思熟虑、精心策划,预谋性强,案发时间距作案时间长,作案范围大、区域广,涉及人员复杂等特点。从侦办的案件来看,犯罪嫌疑人往往大多是外地人,他们利用沿海城市学到的作案伎俩,到我县行骗,犯罪区域由本地区转向跨地区作案,采取“游击战术”,给侦查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跨年甚至数年前的案件占很大比例,待这些案件发案后,犯罪分子或早已逃匿,或赃款已被隐藏,使案件的调查取证、抓捕等工作困难重重。
  (五)利用金融犯罪所得进行高消费或违法犯罪活动。一些贷款大户及信用卡恶意透支者将违法犯罪所得的现金花在住宾馆、上歌舞厅等高消费上,甚至赌博、嫖娼、吸毒上,钱花完后,就避而不见,致使金融单位蒙受损失。例如,就2003年下半年,我大队受理查破6起信用卡诈骗恶意透支案,案值达10万余元人民币,其违法所得大部分用于高消费。
  二、金融类犯罪的主要成因
金融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它经济犯罪一样,有其产生、变化、增多的必然原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二:
  (一)社会原因。
  (1)部分群体心态失衡。由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某些方面的失衡,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一部分人的精神发生一些新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倾向:一是物欲化倾向。一部分人对物质的占有和享受达到了迷恋和崇拜的地步,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思想严重,资产阶级的某些生活方式被一些人认可、喜欢、欣赏、推崇并极力效仿,生活堕落、腐败。二是躁动化倾向。贫富的日益悬殊,导致一部分人心理不平衡,怨天忧人,急于求成,浮躁,心术不正,从而走向犯罪。三是钱权交易倾向。某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日渐冷淡,唯利是图,互相利用。
  (2)相关控制机制不够完善。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初步形成,新的控制机制尚未形成或不健全,使社会机制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降低,为不法之徒留下了可以利用的漏洞。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犯罪的大量增加,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业务、信用工具管理滞后,监控不力有相当大的因素。
  (3)资金短缺和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和国家财力有限的矛盾,致使国家在发放贷款时向中大型国有企业倾斜,许多小型企业和大多数私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无法满足对资金的需求,为了获取各自所需的资金,于是就产生有关系拉关系托熟人贷款,没关系向社会集资等的现象。有的则利用这些有利机会收取一定的“好处费”,有的不惜高息借款,有的则不惜采用欺骗手段进行诈骗等等方式来解决急需的资金缺口,这样的金融犯罪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4)司法解释及实施细则滞后于司法实践。虽然针对金融犯罪的条文在解释上涵盖面较广,较周全,但解释上过于笼统,具体标准界定不清,在具体办案实践中,执法单位执法中有定性难的现象,给行为人有机会可乘。甚至钻法律上的空子,往往由诈骗个人导致诈骗国家和集体的财物。
  (5)犯罪分子手段日益复杂化。新的犯罪方式不断翻新,其欺诈方法严密,迷惑性大,高科技经济犯罪增多。
  (二)金融单位内部管理原因。
  (1)金融业务秩序存在一定弊端。金融犯罪之所以猖獗,除了上述一般原因之外,主要在于金融领域存在着诸多弊端和秩序上制约所致。据对目前我县金融领域秩序无序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其情况令人堪忧,具体表现为:在资金筹措、拆借、资金放贷、结算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在金融管理方面存在弊端。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金融犯罪案件、尤其是金融欺诈案件层出不穷。
  (2)部分员工防范意识薄弱。金融系统的某些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工作马虎,警惕性差,防范意识薄弱,对金融犯罪的预见性低,也是诱发金融犯罪的原因之一。如犯罪嫌疑人芦某伙同巫某利用沙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上的手误,以经营摩托车及配件资金上用量规模较大缺乏资金为由,分别于1996年8月26日和1996年10月9日从中国建设银行沙县支行贷款人民币30万元,后卷款潜逃。
  (3)人事管理存在漏洞。由于人员增加过快,加上录用时没有坚持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致使一些思想品质差,有不良习惯,甚至有前科劣迹的人员混进金融系统;或某些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业务不熟,素质较低,上岗后不注意学习。这些都为金融犯罪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规章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系统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健全的,但在金融案件中暴露出来的管理松懈,有章不循,制度得不到落实等漏洞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5)对金融犯罪分子打击力度不够。金融犯罪跨区域作案多,外逃多,办案周期长,难度大,工作中存在着重追赃轻打击倾向,对犯罪分子从重从快惩处不够,震慑力不大,一些金融单位由于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不及时报案,在客观上助长了金融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
  三、打击防范金融犯罪的建议
  金融诈骗犯罪涉及面广,影响大,危害重,对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威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打击和防范。
  (一)加速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内部管理机制。一是金融系统要从加强思想教育入手,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包括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增强识别和抵御金融犯罪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按章管理,落实责、权、利,从制度上和管理上堵塞犯罪漏洞。二是加快金融现代化建设,把人防和技防、物防结合起来,减少案件的发生。对于发生的金融犯罪案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抓住战机迅速破案,挽回损失。
  (二)强化监督管理,落实规章制度。主要应作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和健全银行间的垂直管理体制;二是基层银行应转变观念,增强监督管理意识;三是建立健全金融法规、增强银行监督保障机制;四是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督体系;五是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制订新的业务管理制度和办法;六是加强监督检查,促进制度落实,做到处罚分明,从严治行;七是突出重点,加强对重要部门、要害岗位、薄弱环节的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金融法制建设,规范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秩序。一是加强和加快金融立法,健全和完善金融管理方面的立法,切实做到金融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二是加大对各种金融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司法部门对各种金融犯罪活动要依法从快查处,对已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的案件,要集中力量侦查、惩罚,决不手软,对一些金融机构有案不报,有案不查,以罚代刑,自行消化,危害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要从严查处。其三是完善金融违法犯罪案件查处责任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必须完善办案责任制,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一查到底;要强化金融纪检部门的职能,抓好金融部门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查处、预防金融犯罪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协作,形成整体打击合力。经侦部门要加强同各银行基层机构的联系,建立健全经侦联络员制度和联络室例会制度,充分发挥联络室的作用,互通信息,研究打击和防范金融的犯罪对策。并应与检察、法院、纪检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建立区域性打击金融犯罪的协作体系和金融犯罪情报资料信息网络,形成打击合力,使犯罪分子没有藏身之地。
  (五)加强公安经侦基础业务建设,增强打击经济犯罪能力。经侦基础业务建设事关经侦工作的长远发展,目前这项工作十分薄弱,因此必须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是搞好单位犯罪信息资料和秘密力量建设等工作。要立足于金融单位和犯罪嫌疑人经常涉足的场所,针对金融犯罪隐蔽性强、侦办案件和追捕工作难度大的特点,加强秘密力量建设工作,增强发现、控制、防范和打击金融犯罪的能力。
  (六)整合社会力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一些群众正是因为金融法制知识缺乏,投资经验不足,或被一些假象和暂时的繁荣所迷惑,或受高额利率驱动存在侥幸心理,或出于对亲友、同时、邻居的信任,不考虑以后有无兑付能力,不计后果,随波逐流,为犯罪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此,把金融犯罪的手段、花样,制作出宣传单,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广大群众进行充分的宣传,增强群众的投资意识和防范意识。
  (陈章彬为沙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大队长;陈兆波为沙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科员)
  责任编辑:陈 锋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田大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0: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二十小时都花在一件事上 的确有些双手疲劳
 
吾爱 发表于 2009-2-27 10: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发帖才是硬道理
 
吾爱 发表于 2009-2-27 10: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什么论坛上面都有人灌水 中头猫会灌水 令狐孤会灌水 连楼主你都来灌水 我开始怀疑 在这个论坛上 还有什么好人是不会灌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