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庭
党中央非常关心、重视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探索建立了退休干部协会、老体协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统称“三会”(以下简称“三会”)。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三会”通过管理服务退休干部,在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发挥退休干部余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三会”机制仍然存在不少不尽人意的问题,如何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克服不尽人意的问题,“三会”应当整合,“三会”应当合一,势在必行。
1、“三会”合一,要确定一个统一名称。笔者认为还是叫某某市退休干部协会好。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说明干部退休后还有一个“家”,还有一个组织对他的管理和服务。二是协会就是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也就是协助党委、政府管理服务退休干部。三是不具体确定做什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退休干部不图有多大贡献,只希望退休干部健康长寿,幸福快乐。但是,作为退休干部仍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提出的,在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把社会需求和本人志趣结合起来,继续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参与和促进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发挥服务和推动作用,在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培养教育下一代中发挥示范和教育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党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贡献。
2、协会组成人员、机构设置和责任。①协会组成人员。协会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人员精干的原则,来确定组成人员。一个市级退休干部协会理事不应超过五十人,最好设定在四十六人,比原“三会”人员236人,减少80.5%。通过会员选举产生:会长1人,副会长5人,理事40人。②设置一室四部机制和确定责任。办公室: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理事5人。负责上传下达,起草通知、简报、文件、经费、物品管理,办理会长交办事宜等。从精简出发,不设正副秘书长。老有所学部: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理事3人。负责制定协会年度学习计划,组织每月例会学习,举办时事形势政策报告和知识测试,出宣传栏等。老有所乐部: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理事7人。负责制定协会年度文化娱乐体育活动计划,组织有意义的文艺演出、游园和体育活动,办好合唱团等。老有所为部: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理事7人。负责组织退休干部发挥余热,开展献计献策献爱心,帮困助学,帮教失足青少年,关心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参加社区建设等活动。维护退休干部合法权益部: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理事3人。负责了解退休干部“两项”待遇落实情况,调查了解退休干部对看病、医疗等方面的意见,调查了解退休干部生活困难和被侵权的问题,并向党委、政府反映,提出建议,帮助排忧解难,维护退休干部合法权益。
3、建章立制,做到规范化管理。干部退休不退志。退休干部协会虽然是群众团体,但工作水平、要求不能降低,仍要高标准严要求。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根据协会工作的特点。要制定一个好章程,并建立会议、学习制度,财务制度,奖励制度,慰问制度,值班制度和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等。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创建一流协会,争创一流业绩。
4、增强党的领导观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党中央把群众团体也列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范畴,是对我们的关心、重视和鞭策,我们一定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增强党的领导观念,按照党中央指引的航向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跟形势,以人为本,全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管理服务好退休干部,及时汇报协会工作情况,取得党委、政府的了解、支持和指导,保证协会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作者单位:三明市委政法委退休干部、三明市退休干部协会、关工委成员
加快清流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
●李柱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发展平台。加快城北龙翔工业园区和大路口工业小区开发建设步伐,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园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投入,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服务优先原则,严格执行工业园区优惠政策。抓好入园企业的扶持和管理,科学规划园区企业布局,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园区对项目的吸引力。加快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城北龙翔工业园区和以氟系列产品开发为主的大路口化工工业小区,以及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集镇工业小区。
2、加强交流,大力宣传,引导就业,本地创业。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协作和交流,不断拓展与港台合作的领域和方式,增强港台企业对我县经济的辐射带动力。加强与浙江、泉州、龙岩、赣南等地企业对接,主动参与区域合作与分工,扩大区域合作范围,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对接。
及时宣传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可喜成就,尤其是近年我县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通过引导推介,或带领返乡务工人员参观、走访企业,召开就业人员座谈会等方式,让农村广大富余劳动力熟悉本县企业用工情况,包括工资、福利待遇、考勤奖、住房补贴等,消除本地农民工盲目外出打工的念头,形成在自家门口就业不比外出打工差的观念。
加强智力引进,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引进机制。对外来科技人员,可采取任职、兼职、顾问、合作开发和创建、承包、租赁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来清流创业和工作。
加快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约1000人/年)作为培训重点,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以实施“就业进农家”工程培训为契机,按照“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以短期培训、初级工技能培训和“订单式”培训为主,做好技能鉴定,解决好企业用工难和熟练工少的问题。
加快配套辅料生产企业的建设,对可以实现本地化生产的辅料尽快实现本地化生产,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
3、加强服务,兑现政策,化解矛盾,和谐发展。继续营建宽松的政策环境,扎实抓好《关于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形成一整套鼓励和保障投资兴业的政策体系,打造宽松优惠的政策“洼地”。创建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快机关行政服务中心组建进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审批工作机制,形成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机关办事效率的重要平台。对重点项目、重要客商,应指定专门的联系跟踪服务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对口服务和审批代办服务,积极帮助协调企业“围墙”以外的矛盾,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对群众和投资者反映强烈、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抓好专项整治,按有关规定予以严历查处,保障企业在安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发展。
作者单位:清流县统计局
尤溪在新兴工业县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
●张文勤
1.树立全新的资源观,坚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一切可被人类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要树立资源持续利用的意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一要加强对资源的监督和管理,坚持资源有偿使用,建立资源供应的保障体系;二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要进行合理配置并尽可能以可再生资源替代;对可再生资源,要控制使用率,确保其恢复和更新;三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四要树立节约意识,采用更为节约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2.编制可持续发展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指南,要根据发展阶段,明确各时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与任务。既要有整个可持续发展总的思路,又要有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意见。如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外向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如何进行,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如何统一,都应该在规划纲要中得以体现。
3.多渠道筹措环保资金,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政府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引导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的产业化运作。严格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及达标情况,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运用经济杠杆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规范排污费的使用,排污费的收入形成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用于环境污染防治。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收取污染物处理费、安排前期经费等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环保事业,保证社会投资的合理回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实现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要按照“资源有偿利用、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包括建立健全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取水许可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要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矿山等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制度。要实行受益地区对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污染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明确补偿的范围、内容、方式、途径等问题。
4.强化环境监测与科研能力建设,进一步发展环保产业
财政每年应从预算内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环境监测、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每年从科技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环保科技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科技项目。重点发展以水和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废物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的环保产业。大力发展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医疗废水和废物处理、危险废物综合处置等技术和装备,使环保产业成为绿色产业。
5.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实行环境保护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健全考核制度,完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和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运行机制。有关部门应将环境成本纳入各项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要积极推行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不断完善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法律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尤溪县林业局
责任编辑:陆金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