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时代,我与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我作为志愿者,先后三次前往贫困山区开展支教调研工作,农村的艰苦、群众的朴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今,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怀揣着激情、理想、希望,再次踏上驻村的征途,在艰苦中砥砺品质,在实干中成就梦想,在实践中充实人生。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对于身处“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一线的驻村干部来说,体会尤为深刻。面对各类错综复杂的矛盾,驻村干部就是处理矛盾的“稳压器”、“压舱石”。对于缺乏基层经验的我来说,是一种考验和挑战。那么,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工作方法。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首先,必须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抓住矛盾的根本问题。例如:去年,我们在处理三个自然村之间温泉度假村经营权的问题上,先后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甚至冒着鹅毛大雪,有针对性的入户调查。经过调查了解,我们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研判,认为表象是温泉度假村经营权的纠纷,实际是温泉度假村土地归属的纠纷。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处理矛盾的根本方法是抓住关键、根本、主要,就好比是在一堆乱麻中发现了结点,问题迎刃而解,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的问题了。其次,矛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存在,总是以对方的存在为条件,彼此依赖着。这就告诉我们,在解决矛盾的时候,双方要坚持多交流、多沟通。例如,我们在解决草场纠纷的时候,坚持让双方的村两委、双联户长、有威信的长者坐下谈、静下谈、坦诚谈,我们扮演“调停人”角色,争取求同存异,取得共识。在调解陷入僵局的时候,我们更要做“善断者”,从而打破僵局,争取主动。最后,坚持客观、理性、公正的处理矛盾。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有经验教训的。例如,在处理两户土地争议的时候,一方是家族宗族,另一方是上门女婿,因为同情弱者的心态,我片面、主观的先入为主,没有尊重传统,感情上倾向了上门女婿一方。结果,工作陷入了被动。由此可见,坚持客观、理性、公正的处理矛盾的重要性。自去年以来,我和我的驻村同事共处理矛盾纠纷12件,其中包括土地、草场、财产、牲畜、拖欠工资等,真正发挥了驻村干部“稳压器”、“压舱石”的作用。 联系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曾经,我在机关工作,主要任务是办文、办会、办事。对于群众,我是真正的缺乏感情。群众生活好不好?群众心里是怎么想的?群众对政策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我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自从作为选派支部书记,作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我明白了,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就是:每当我入户的时候,群众手心朝上托举,嘴里不停的念到“无极,无极”(辛苦了),这是喜悦;每当办些实事好事的时候,群众就会不求回报的送牛奶、送白菜、送酥油,我们委婉的拒绝,这是感恩;每当因为群众的不理解,自己心里委屈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群众的文化、思想水平有限,你要“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理解;每当群众不再叫你“阔惹”(喂),而是亲切叫你名字的时候,这是认同。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集成了我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这感情是那样的淳朴、那样的热烈、那样的浓厚,让我回味无穷! 我的驻村故事,没有惊悚剧,没有悬念剧,没有偶像剧,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农村题材剧”。因为我们驻村干部是惠民政策的“执行人”,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稳定基层的“守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