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作言论的灵感,俗称点子,实际上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启示,是一种意向。对于作者,是引发其写作冲动的动力;对于读者,则是引人入胜的“诱饵”。也许可以说,点子是与文章的题目有着紧密联系而又不完全一致的一种感觉,一种可以意会而又不溢于言表的存在于文章中的一个“影子”,是作者表达论题(主旨)的一种角度。有些言论的点子一看题目,就让人拍案叫绝;有些言论的点子是读完了才让人感到。6 Q, Q. C+ a8 A, X/ W3 n8 {! @# c
1 k6 C/ V6 u% v. @+ S# [5 L就写作而言,一篇言论在构思中,只要找到了一个俏皮的点子,那么,下面写起来就会顺手得多;文章写成后也就耐看得多,就能给读者的视觉以一种冲击力。明代茶陵派大学者李东阳谈到诗歌写作时说:“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我以为这话对于言论写作同样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杂文大家林帆说过:“点子,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中顺手拈来的感触”。
. Q. Y0 H1 Q; a( ~/ T) f& o5 L: a& K4 d
既然点子是从生活中来,那么,提到言论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再注重思考和联想。世间万事万物总是有着各方面联系的。两个事物之间,只要有哪怕是一丁点儿灵犀,都能给言论作者以充分的思考方便,都能点燃作者的思想火花,都能诱发作者言论写作的灵感。
3 u6 y+ c3 x* L& _) V5 G! D* a: e1 x4 d) G1 a \; L/ v% [' G, i
言论点子,来源于作者对社会生活的长期积累,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对一些生活现象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思索、联想的一个痛苦的过程。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就不可能找到好点子。
s) c7 N# p+ Y
* C6 M0 E v1 n; S从生活中大量的事例中找言论写作的点子,不外乎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顺向思维;另一种是逆向思维。
1 S; ?- Z/ y# k4 D& [" ^! ]6 \) A1 t9 O" p
) j9 l1 K4 A2 v
; D5 D/ [* I) R" W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言论作者广泛应用的一种行之有效之法。这类言论写得好的如张宿宗的《重担也能坐着挑》,看起来是一个违反常情的命题,读后才明白讲的是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不禁令人叫绝。他还有《五十也是黄金时代》、《人到老年万事兴》等,也都属于用逆向思维找到的点子。我也曾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写过一些言论,如《流水也腐》、《过“几天”紧日子如何》、《嫉妒也是一种激励》、《“三难”为何留待总理解》等。我体会,这类言论,往往成功率都相当高。" A9 h' `' a" T# l/ I" u( z8 ], I
" E/ K8 ]) w4 ?9 C+ C- s& a好的点子,是言论写作的第一要诀,是每一位言论作者务必下苦功去追求的目标和境界。做不到这一点,是千万不可动笔的。文/李成贵5 Y* {; q |2 B, h5 E
- {; i. {( m# ~# Q#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