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诏安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速晋位,突围崛起”的发展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突出“项目带动、产业拉动、城乡联动、政策驱动、生态推动”的发展主线,大力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 一、开展农村神文明建设工作 1、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开展以“科学致富、安居乐业” 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的农村社会氛围。积极倡导文明乡风。继续深入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移风易俗活动,制定《诏安县群众性民俗活动管理规定》,重点打击“六合彩”骗赌和聚众赌博等违法活动,遏制“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加强农村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发挥农村宣传文化中心户、文化积极分子骨干带动作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开展 “十佳孝子女”、“十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倡导文明道德风尚。大力开展以“三德”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从2011年年底开始,诏安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三德”教育活动。2012-2013年,县文明委组织开展了以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孝老爱亲、见义勇为主要内容的“首届诏安县道德模范”评选暨颁奖活动。树立典型、引领文明,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模范的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社会风气,凝聚强大的道德力量,推动诏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2、努力改善农村环境,精心培育美丽乡村 以“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精心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开展村容整洁活动。 完善和规范垃圾处理设施管理制度,将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和维护纳入乡镇财政预算,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行,加大设施配备投入,建立镇乡环卫工作机构和保洁队伍。成立农村垃圾处理管理机构,统一指导和管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环境卫生问题。抓好农村日常保洁工作常态化,引导“人畜分离、雨污分流、垃圾分拣”,积极推行垃圾焚烧处理,进一步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建立健全监督评议制度。由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老人协会对保洁员工作成效进行“一记二查三评四考”工作制度,对保洁员每日工作情况进行记录,每周进行监督检查,每月进行评议考核,并设立保洁实效奖。建立健全宣传培训机制,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把“家园清洁行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在电视台开辟“家园清洁行动”专题报道,宣传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投入到家园清洁行动中来,逐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3、狠抓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诏安县把各级各类“基层宣传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全面开展创建活动,使“文化中心户”成为向基层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致富信息、丰富文化生活,引导群众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的重要阵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至今,全县共创建各级各类“文化中心户”1420个,其中市级“文化中心户”10个,县级135个,乡镇级1285个。主要特色有书画、茶艺、根雕、水产养殖、曲艺潮剧、民间工艺、等。全县现有“农家书屋”101家,共投入128万元,向省里争取到省财政资助86万元。每个“农家书屋”配备齐全,还有116个自建“农家书屋”建设项目将在今年7月前完成。至今,诏安县向上争取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每家补助30万,合计450万,县配套建设资金约420万元。这些乡镇综合文化站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 在创建“文化中心户”和“农家书屋”中,全县充分整合文化资源,发挥“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青梅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优势,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将“文化中心户”和“农家书屋”的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倡扬健康文明的时代新风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以宣传文化中心户作为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民情收集、文化娱乐的平台,突出帮扶,加强引导,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健康有益的活动。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形成。 4、大力开展“帮扶结穷亲”行动,促进文明和谐新村建设 紧扣群众的“生存需求、发展诉求、幸福追求”,组织引导县、乡两级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与困难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帮思想、帮生活、帮就业、帮生产、帮信息。每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一户困难户,期限一年,至少帮助办好二至三件实事,县处级及其以下干部每人联系不少于1户。到农村驻点的,提倡驻村住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认真落实“四联四定”工作要求。 组织各级文明单位开展与行政村“结对”共建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精神文明的新路。今年,重点挑选港头村、科下村、东虾村、湖内村、上陈村、月港村7个村,开展城乡共建,7个省级文明单位共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款280万元,使这些行政村改变了落后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5个省级文明单位帮助挂钩村办好一个以上经济发展项目,促进挂钩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部分乡村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当前农村事务多、矛盾多, 乡村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征地征迁、处理矛盾纠纷、发展经济上,部分乡村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经济效益,是软任务,无关大局,存在着应付抓、被动抓的现象,个别村镇负责人甚至不避讳地讲,对此项工作不感兴趣。在当前农村大量纷繁的行政事务、经济发展、矛盾调解等任务中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向。 2、文化体育设施缺乏,农民文体生活单调 据调查,在全县217个行政村中,绝大多数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活动场所。同时大多数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长期不开展活动,有的是“一间房子,多块牌子”。所以,目前农村 文体活动设施存在着数量少,条件差,活动缺乏的问题,与广大农民对文化的需求存在巨大缺口。同时,因为活动少、条件差,农村文化人才已出现后继乏人的断层现象。 3、陈规陋习一定程度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