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特别是比较重要的领导讲话,在完成熟悉上情、搜集材料、认真构思的准备工作之后,就可进入起草阶段了。起草,也叫打草稿或写初稿。它是构思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修改加工的起步和前奏,是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提高领导讲话稿的起草质量呢?笔者以为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 m8 O' ?4 }! K8 P. c! K0 d1 u6 n/ e9 i% I% b# n! k
% {5 M2 g, G6 |+ l6 _9 w
一、 快速拉出第一稿
9 k. k+ ~, \2 ]/ ^$ Z/ k0 L& A1 C/ M( q5 v; f1 @. o
; H$ s: Y0 I4 {6 n& w% j 第一稿是文章的雏形,其作用在于贯通思路,检验认识,集拢观点和材料,将无形的腹稿变为有形的草图,为进一步加工奠定基础。有第一稿在手,作者就可以从容自如地仔细斟酌,往精细里进行磨制了。即使推倒重来,也算有了一块“垫脚石”。所以,应该在接受任务后集中精力,一气呵成,而不应缩手缩脚、拖拖拉拉,更不应心不在焉、写写停停,以确保整篇讲话脉络贯通、气势流畅。初稿文字粗糙一点不要紧,可以修改和加工,但如果把气势丢掉就很难追寻了。因此,快速拉出第一稿很重要。对于这个问题,鲁迅先生曾经阐述道:“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地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在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否则,能够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鲁迅全集》第10卷第242页)。鲁迅这话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之谈,虽是说的翻译,但对于起草领导讲话稿同样适用。
, z- Z2 d" v; D, M* |/ e% M; p6 R# F# q# w5 @5 O, Q) D! K4 z
# b/ n+ I3 p& Q9 X B
当然,快速拉出第一稿,并不是马马虎虎、潦草从事,而是要认真写好每一层、每一段。只有把每一层、每一段都写扎实,整个讲话的成功才有坚实的基础。认真写好每一层、每一段,并不是“分而治之”,而是要着眼全局。在整个起草过程中,要时刻想着讲话的整体意图,想着通篇的结构安排,以此来约束每一层、每一段的写作,使之既有自己的完整意思,又不脱离全篇的中心,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是讲话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到纲与目配套、经与纬相通、前与后相联、整体与局部协调。- I9 @$ K% B- u6 H% U% y* }
. ~! @' @5 d- c
: m8 U8 s" N7 h% B/ h
在起草过程中,也有中途写不下去的时候。这时,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因,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情况有四种:一是作者的思路有了新的开拓,发现自己在拟定提纲时考虑得不全面、不周密,需要改变或完善,这就不要怕费时间、费力气,甚至有时可以干脆推倒重来;二是对所写的事物考虑得不细致,分析得不深入,认识得不清楚,这就要对所写对象进行认真思索,加深认识和理解,做到烂熟于心;三是掌握材料不充分,使问题的表达无法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这就要再去搜集材料,充实头脑;四是缺乏有关的专业知识,说不出内行的话,这就要请教别人,武装自己。总之,要找准写不下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然后重新动笔,一挥而就。
) f0 y* M6 m9 [+ y
$ G% H% m1 ]; y( O0 N' g/ t2 w& B9 J
二、 要写出鼓动性
5 J5 H! g2 ?8 ~; p
1 l3 u6 E. L# t8 c" ^5 Y: [: ]: z. M7 C4 f
鼓动性是实现领导讲话目的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备强大的鼓动性,才能激发人们的热情,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满怀信心地贯彻落实。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鼓动性也是讲话的生命所在。那么,怎样才能具有鼓动性呢?
$ \6 K4 ^ M+ ^ i- \- u9 h
$ b7 y& n# s; h: A: n' j
# g, n" A& R- r, e5 A* ?6 W (一) 要实事求是。分析形势要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讲成绩要丁是丁、卯是卯、不夸大、不吹嘘,讲缺点要一是一、二是二、不隐瞒、不忌讳;讲经验要恰如其分,不要随意拔高,讲问题要一针见血,不要浮皮潦草;讲优势和劣势要实在可信,不要虚无缥缈;表扬先进和批评落后要把握分寸,不要夸大和缩小。0 K+ r! Q+ T% C" J! R
8 h( W# L: v$ U: ?6 R9 a2 d% s
6 H0 c. j0 E* ]5 W! a (二) 要切实可行。一是工作任务要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便于执行和检查。二是指标要求要积极稳妥。积极,就是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倘若轻而易举,便无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妥,就是不能图形式、赶浪头,一味地追求高指标、高速度。倘若毫无完成的可能性,也同样只能挫伤人们的积极性。三是工作措施要符合实际,充分地考虑到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因素,切实适应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 E3 |! N/ j, n# r+ y* A
; E3 V+ z! ], \6 B2 m2 a) {/ ]! q. [4 i9 A0 v! n
(三) 要有的放矢。领导讲话的目的有赖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最终还必须落在解决问题上。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讲话,才具有较强的鼓动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为此,领导讲话必须切中要害,有的放矢。其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必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必须是职工群众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而不是起草者主观臆造的幻象。同时,要注意研究新形势,提出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如果总是陈词滥调,重复别人的老话题,而没有自己的新东西,使听众似曾相识,那也不会受人欢迎,引人注意,自然也就起不到宣传、教育、组织、动员群众的作用。
, i/ A: ]+ H& n0 y. S, b5 w0 c: M* a: \' n# @& ~
, t) \5 p4 m) Y' { (四) 要以理服人。追求领导讲话的鼓动性,必须坚持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势压人。实践证明,靠高嗓门唬人,靠大帽子压人,靠盛气凌人,最终都无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而只能引起人们的反感。只有用心把道理讲实、讲清、讲深、讲透,才能使听众心服口服,发生共鸣,产生贯彻落实的热情和渴望,并进而把领导的要求变成自觉的行动。所以,起草领导讲话,必须把劲用在说理上,而不能用在“嗓门”上。' I ~) G6 Q, E H* `
' p+ {+ t' W8 T. M9 P# C8 w- a: l; J
(五) 要以情动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以情动人是增强讲话鼓动性的有效方法。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都把以理服人和以情动人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增强了讲话的鼓动性,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S% w" z5 w1 |
% }, d M/ { _- ^" _
2 x: L) X$ t9 V( P6 o0 e4 j
(六) 要语言生动。语言生动也是增强领导讲话鼓动性的重要因素。具体说来要做到三个结合,即事务语体与政论语体的结合、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上口与顺耳的结合;还要符合六个要求,即准确、通畅、直白、精短、变化、音美。
; p7 Z. |9 g8 A r4 X+ y. i( H( D2 e6 C8 C9 c
2 W" y4 ?0 K- B4 Z$ R 三、 要写出特点# ^1 y4 R" p1 s; ^" F0 v
- ~0 H& ^. J5 t# h& i
- X. [% b) s3 M( M 起草领导讲话,不能简单地照抄上级领导的讲话、文件或报刊上的文章,而应把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写出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呢?这里的关键在于认识这一特点。只有认识了特点,才能把握特点,进而写出特点。而全面深刻地认识本部门、本单位的特点,必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必须研究自己的过去与现实。研究过去,就是总结以往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作为将来的借鉴而少走弯路;研究现实,就是分析眼下的客观实际,包括工作中有哪些成绩,哪些不足,哪些需要积极推进,哪些需要适当控制等等,做到胸中有数。只有仔细、认真、全面、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过去与现实,才能准确地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与基础,提出科学的意见,写出自己的特色。二是从自己与别人的比较中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较中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以便在安排工作时扬长避短,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地克服和弥补自身的劣势。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特点。三是从相关因素的研究中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所谓相关因素,指与自身发展相关联的外部因素,认清哪些是对“我”有利的,哪些是对“我”不利的,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如果只注意研究自己,不注意研究别人,只注意研究内部因素,不注意研究外部因素,那也就不可能真正发现自己的特点、利用自己的特点,起草领导讲话也就不可能写出自己的特点。
! \% p7 x B* } s: H8 H1 T: `3 Z( Z) }7 O2 j) i$ a
- w' j* D7 W% ]) B. ^; D
四、 要写出性格+ o# Q# |, w; X; R) [" t
! ]; l+ g* Y4 I+ K( ~0 o0 o' Y! G- J( v: {: N* s
所谓写出性格,就是写出讲话人的个性,无论是内容、思路,还是结构、语言,都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做到因人而异,文如其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合讲话人的口味,才能通得过、用得上。那么,怎样才能写出性格、适应讲话人的口味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摆正位置,二是研究领导。
. ^. Y: ~4 B1 a, t1 H& Q" w% F! p% |
+ s! D9 J5 d" d
(一) 摆正位置。起草领导讲话和写作一般文章不同。写作一般文章是立自己之言,起草领导讲话是代领导拟言,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在具体起草过程中,要注意三点:其一,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作者就要大胆地进入角色,敢于以“领导”自居,这样才可能写出领导的性格。其二,既然是代领导拟言,那么,就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阐述问题,避免讲什么就只想什么、讲什么就只顾什么、讲什么就说什么的毛病。其三,既然是代领导拟言,就要反映领导的思想和意图,不能随心所欲、自作主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能颠倒位置,以“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领导。当自己的观点和领导的意图发生分歧时,应当先提出有理有据的建议,供领导参考,最后按领导定夺的意见办。6 Y2 I9 c; [6 M! e, M
. x/ H4 ` j) }: D; i
! p- C/ }) m- j# r; I (二) 研究领导。要写出领导性格,就必须熟悉领导。要熟悉领导,就必须研究领导。其一,要研究领导的思维。代谁起草讲话稿,就要注意研究谁的思维,熟悉谁的思维,以便于在运用材料、分析和说明问题时与之相适应。其二,要研究领导的思想。领导的思想观点和工作主张,是起草讲话稿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研究和积累。途径有三:一是在日常交往和会议发言中,要注意积累和思考领导的口头语言,从中了解领导的思想和主张,并逐步掌握其形成过程和发展脉络;二是要注意研究领导的讲话及其起草或修改的其他文稿,从中体会领导的思路和观点;三是要注意研究领导在文件上的批语,因为它常常简明扼要地直接反映出领导对某些问题的意见和主张,对我们研究领导的思想大有裨益。其三,要研究领导的意图。一般来说,讲话稿起草之前,有关领导总要做些必要的交代,提一些意见和要求,只是有的具体一些,有的原则一些。但不管怎样,对领导同志的授意要仔细琢磨,认真领会,力求吃透,从中弄清领导的意图,弄清领导对文稿的具体要求和讲话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这是搞好讲稿起草工作的重要前提。其四,要研究领导的语言。用讲话人的语言表达讲话人的意图,是写作领导讲话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不然,讲话人就会感到文稿上写的不是自己的话。所以,代领导起草讲话稿,必须注意研究讲话人的语言特点,以便投其所好地运用他自己的话来写,甚至就连他的惯用语和点睛之语,也要尽量通过加工润色而用到文稿中去。这样既有利于体现领导的意图,又能较好地体现领导的个人风格。
: Z7 f, P/ Q8 z( v' ~7 e8 u" T' e' n; j8 M9 J) e. ^* H; k5 b6 k
如果说文字是思想的载体,那么结构就是思想的骨架。好的结构可以使讲话观点鲜明、文字精炼,有利于拓展语言和思维的空间,有利于阐发思想,表达主张。而以朴素、鲜明、深刻和针对性为主要风格的首长讲话,要想在文章结构上不拘一格、创新求变确实比较难。
" b! _) L q; G0 a7 A; J ~9 ?7 L2 J4 Z. m% U9 i
一是防止求全。写文章贵在谋篇。人们通常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过分追求全面系统,生怕不全面,大一二三里面有小一二三,小一二三里面再分⑴⑵⑶,结果常常出现主次不分、内容相近或前后重复的现象。一篇讲话稿的容量是有限的,要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得很充分、很新颖,很难做到。因此,一定要在重点、热点问题和主要观点上有所突破,力求讲出新意。在确立主题、谋篇布局上,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紧紧抓住当前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来讲。在内容层次、具体问题上,要注意围绕部队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展开,不能为了敷衍成篇生拉硬扯,更不能为了一两个新一点的思想和说法,硬拼凑出几层意思来,不但文字冗长,而且容易把鲜明和重要的思想,淹没在一般化的东西里面。$ l, p2 M1 H+ c
/ K; X& q5 F! |# }; n- U! J1 C二是要有高度和深度。人们常说这篇讲话太平、给人烙印不深,主要原因是该放开的没放开,该深入的没深入,写得很拘谨,听起来没味道,很难打动人、启发人。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站位高、视角新的讲话,参谋人员就必须站在先进思想的制高点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由浅入深、层层剖析,辩证地分析事物蕴含的深刻思想和警世哲理,使首长的讲话言语不多道理深,越琢磨越有味,回味无穷。0 w3 o6 J# ^8 \3 M5 Y1 b
; H* ?# J! [- d$ D" v
三是善于旧话新说。起草首长讲话,一般都想写一些过去没讲过的话、没涉及过的问题,摆脱俗套老套,力图求新求变。但在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新老是相对的,往往是老中有新、新中有老。不管形势怎么变化,部队建设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不会有太大变化;不少问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许多话题,过去讲、现在讲、将来还会讲。怎样才能做到新话题写出好讲话,老话题同样也能写出好讲话来呢?这就要求参谋人员善于“旧话新说”,一方面,要善于把传统的、新形势下仍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与新的形势有机结合,加以恢复和强调,赋予老传统新的内涵和活力。另一方面,要善于用新思路、新办法、新视角去解读老问题,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还要勤于思考,注意在讲老问题时找出新的角度、分析新的情况、谈出新的认识、拿出新的对策,体现出首长在新形势下分析认识问题的思想水平和解决问题的领导艺术。+ d$ d! l) k6 I3 W3 q# J' e8 Y
8 X( D5 a9 L$ \: D
四、力求展现首长的风格特点和个性魅力! t8 Q9 _5 N( e+ S5 z% }! U; a8 i
+ N8 r M8 D, L, |
给首长起草讲话,重要的是“把首长写进去”。这就要求参谋人员要了解和掌握首长的性格、爱好、经历、年龄、气质、学识等个性特征,使写出的讲话稿与首长的个性特征相吻合,充分体现首长的风格特点和个性魅力,要“文如其人”,不能“千人一面”。通常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首长的身份特点。身份不同,讲话的内容、口气、表达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二是首长的年龄和阅历特点。有的首长年龄大、资历老、阅历丰富,讲话时往往喜欢讲一些自己印象比较深的事情和传统色彩比较浓的内容,讲话直接明了,对语法修辞不太讲究;而给年纪轻、资历较浅的首长起草讲话就要慎重,语气上尽可能平和,多用商量的口吻,特别是指出问题或批评部属的时候,更要谨慎,要使用易于被基层和部属接受的语言和方式表达。三是首长的性格和语言特点。这也是首长讲话风格的集中体现。有的首长讲话干脆利落,果断坚决,喜欢讲直话、短话;有的首长讲话周详委婉,喜欢讲长话、照顾情面的话;有的首长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对部队的情况熟悉,就要多用基层的事例;有的首长是从机关下来的,要特别注意观点的鲜明、结构的合理、材料的恰当、事例的典型、文字的准确、语言的流畅,对首长提出的意见、观点、事例,必须严格执行,甚至原话照搬。另外,有的首长喜欢引用箴言警句、成语典故以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名人轶事,有的首长讲话幽默、风趣,等等。要通过个性化语言把不同首长的不同特点鲜明地表现出来。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言简意赅,内涵深刻,极富特色。比如,小平同志在讲到“对外开放”问题时,曾说:“中国是个大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在讲到“发展”问题时,曾说“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刚刚结束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妙用古语诗文,一展泱泱大国总理之风采。比如,在谈到“中美关系”问题时,借用了古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在讲到两岸经济合作问题时,分别引用了古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和典故“黄公望之《富春山居图》”。当然,由于机关参谋所处位置、年龄、资历,尤其是水平的不同,要想每篇讲话都写得完全符合和体现首长的风格特点,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只要肯下功夫,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积累,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还是能够做到的。, K% ^* P+ j' R, R, N' ~
! E( \& |0 y- U0 r5 z' T0 J(作者单位:空军通信训练基地)
3 f% f8 m! Y h- v8 g2 i- ]: d' m w: T8 o! p3 _. ]/ 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