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锦
〈民日报》2000年6月5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有感于私企经营者学理论》,文中提到,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靠敢为人先创业,取得成功。但现在光靠一个“敢”字肯定是不够了。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怎么会有前途这是私企经营者深刻的感受和迫切的愿望。有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说,我国私营企业发展可简单地概括为“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胆商”阶段,只要敢“下海”,大多能赚钱;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1993年宏观调控,是“情商”阶段,靠亲戚、朋友帮忙,有些人因此致富;从1993年开始,进入了“智商”时代,有勇无谋不能成事,人情也不大靠得住。这种说法未必妥当,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现在,私营企业仍处在发展时期,大多数私营企业家对前途充满信心。温州民营企业家联谊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过去倒掉的一批,基本上是“胆商”,无法应对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挣扎的一批即所谓的“情商”,虽然维持生存没问题,但要发展也亟待提高;正在兴起的一批主要是“智商”,其特点是:管理规范化,经营现代化并注重长期行为。
这里所提出的“胆商”、“情商”、“智商”的发展阶段的说法,虽说并不是很全面,但却抓住了私营企业发展的某些突出特点。私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也是领导者,因此,“胆商”、“情商”、“智商”对领导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三者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辨证统一关系,其辨证统一的基础是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三商”即“胆商”、“情商”和“智商”能够产生“三识”。“三识”是指“胆识”、“见识”和“知识”,“三商”与“三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
1.高智商为学习知识提供重要基础
智商是指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比值。一个人的智商高,体现一个人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强。
知识就是力量,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知识就可能面临失败。前面所提到的私营企业中仅仅胆商高的人之所以倒掉,是因为没有将其成功建立在智商和情商的基础上,他缺的是由智商而来的知识。而要补上这一课,关键是要注重学习。谁具有驾驭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谁就可能成为佼佼者。我们如果不比竞争对手更善于学习,就有可能败下阵来。据专家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在7至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的工作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至20岁;今天,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科技快速发展,每个人一辈子都要接受教育,人人都必须持续不断地增强学习能力。因此,人类必须把受教育时间延长为终身学习。今天的企业要想获得成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学习。温州私企经营者积极听取党校教员授课,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经营者渴望学习,向学习化社会前进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因此,对于个人来说,有知识总是好事,但作为领导者,仅有知识是不够的。
2.智商和情商的有机结合能够将知识上升到见识
情商,一般指情感智力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论述,对于职业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一般智力更关键。情感智力是指个体如何有效地控制自身及他人,而不仅仅是掌握多少具体技能。情感智力包括自我意识归因、情绪控制、毅力、自信、自我激励、移情和社交技巧等。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决定着谁将获得提升,谁又会被淘汰。科学研究发现,那些与情感智力有关的能力,比如说服人、理解人等,对于事业成功而言比智力或具体工作技能要重要两倍。
情商高的主要表现为:情绪稳定,心态积极,善于人际交往;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管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有识别他人的能力,能够体察他人本质和特点;善于沟通和交流,能够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将情商和智商很好地结合起来,使由智商而得来的知识上升到见识,具有见识的人我们一般称为“有识之士”,有识之士能够预见未来,抓住良机,推动事业阔步前进。有识之士不仅能预见未来,还能知己知彼,知人识物。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做到扬长避短,知道上级和下级的长处和短处,能够设法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知道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能够有效地抉择取胜的措施,知道自己所用的工具和工作方法的长处和短处,能够自如地运用它们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些睁着眼看不见曙光,等着太阳照到屁股的时候还以为是在做梦的人,是没有资格作领导人的。
见识的培养需要以学和才为基础,再加上科学的观点和方法,便能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意境。要想增长见识,一定得做个有心人。这就要做到多学、多干、多看、多听、多思。在前四者的基础上关键是多思。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分析它的原因,预想它的结果,想想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定要找到最优的方法,做到深谋远虑。如此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什么事都等着上级指示,上头没有安排的、别人没做过的不敢做,自以为既省心又保险,其实这种收发式的领导对事业的发展是有害的。
3.建立在智商和情商基础上的胆商能够产生胆识
胆商是指人的胆略、气魄等的大小。高胆商要求敢于承担决策风险、敢于负责任、有胆略、气魄、意志和勇气,简单地说,就是敢说敢干,敢做敢当。
值得注意的是高胆商必须建立在高智商和高情商的基础上,否则只是卤莽,只是匹夫之勇,不值一提。具有建立在高智商和高情商基础之上的高胆商,就比较容易产生胆识。因此,胆识就是建立在知识和见识基础之上的高智商、高情商和高胆商三者统一的结果。胆识即胆量和谋略,是指领导者的勇气、魄力和智谋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领导者的这种勇气、魄力是一种真正的勇敢,它是领导者干大事业的思想前提。领导者只有敢想、敢说、敢干,敢于担风险,才能不唯书、不唯上,标新立异,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才能想别人不敢想的事,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在培养胆识方面有“三断”值得关注:“判断”、“决断”、“断行”。没有这“三断”,什么事也做不成。要做到“三断”,就需要“判断能力”这样的智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决断能力”、“断行能力”这样的魄力,在数据以及信息并不充分的基础上要作出决策的话,就需要有冒“已知风险”的勇气。
领导者必须有知识、见识和胆识,三者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数胆识。
4.“三识”之间的辨证关系
所谓“知识”,简单地讲,就是拥有信息和数据。“见识”就是在知识的基础上,作为附加值,再加上自己的见解形成的。“胆识”就是在见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的。
由学习得来的知识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能将知识提升到见识,没有胆识的配合,也是不行的,对领导者更是如此。因为见识的作用反映了战略目标的制订、方针策略的选择等,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安德逊说过,一个科学家在十秒钟里回答的一个问题,可以偿还他20年中所得的工资,这一点对有些人是难以解释得清楚的。问题的要害是他具有建立在丰富知识基础上的见识,能够准确地把握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如果只停留在“知识”这个层面上的话,那只不过是个“智多星”,如电视里智力竞赛之类得分高的人,基本上可以说他们具有这样的能力。有“见识”的人,如评论家、评说员以及学者等。在组织中发挥领导能力、做一番大事业的人,必须具有“胆识”,有胆有识才能有所作为。
有胆识就意味着领导者要有高胆商,与智商、情商相比,这一点很重要,可以说它是真正领导者的试金石。高胆商在创造想像力、挑战现存地位、承担风险方面是必需的。高胆商所产生的勇气不是那种虚张声势的匹夫行为,而是坚定地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有勇气的人敢于承认自身的缺点,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发展自我。有勇气承认失误是领导者的一个特征,从失败中吸取的教训和从成功中得到的经验同样有价值。
(原载《新东方》)
责任编辑:陆金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