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践行“三严三实” 增强党性修养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12-14 11: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加强党性修养,对于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必须终身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也是事关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兼任中央党校校长5年间,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必须加强党性教育提出了系统深刻的重要思想,强调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理论教育是根本,知识教育是基础,党性教育是关键。要更加突出党性教育,帮助干部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特别是干部队伍状况的新变化,反复强调要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干部到党校学习,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毫无疑义,在党校这座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中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对于增强党校教育的实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其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加强党性锻炼,提升党性修养,从认识方面来说,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在于搞清楚什么是党性,为什么要加强党性锻炼和如何进行党性锻炼。本文围绕这些内容谈四个问题。

  为政与为人: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党性修养

  在中国,做人是一门大学问,是贯穿人生的一大主题,也是对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个根本尺度。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既会做官,又会做事,更会做人,其中做人是第一位的,做人决定做官。只有把“人”做得端端正正,做事才可能有正确的动机,当官才可能为群众所称道。人如果做不好,就难做好事,更难当好官。大凡做事成功的人都是做人的成功,大凡做官的失败都是做人的失败。当然,好人未必能成为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

  做事、做人、做官涉及智慧、品德、党性的关系,做事讲智慧,做人讲品德,做官讲党性。

  我在参加中央党校学员支部组织的几次从政经验交流活动时,注意到一个情况:大家在梳理从政经历,提炼从政经验的时候,很多同志不是在谈领导的艺术与方法、管理的智慧与技巧,而是在谈怎样做人,谈品德之于人的重要性。比如:有的同志说,领导干部要“躬身做官,挺腰做人”,要“处事以敬、待人以诚”,要有“海的包容,陆的坚实,空的境界”,如此等等。

  那为什么品徳之于人如此重要呢?这是因为:品徳是生命站立的基石,是个人魅力和软实力之所在。就一个人的成长而言,完美的品德是其一生成功的资本,它决定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厚度。修炼品德就是打造人格品牌,这种人格品牌又为他做事铺就通往成功之路。古人说“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所心悦诚服”,这就是品格的魅力所在。

  品德是智慧运用的灵魂,它决定智慧运用的价值取向。有一句格言说:“推动帆船前行的,不是船帆,而是那看不见的风”。如果说智慧给了领导干部改造世界的力量,那么,品德则是决定领导干部如何运用智慧和力量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推动帆船前行背后看不见的风,不仅给船以行进的动力,还决定船行的方向。

  人们常说,德与才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但从根本上说,德是第一位的,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具主导作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选人用人时说,“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徳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一个人德厚而才疏,顶多干不成事,不至于坏大事,并且才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弥补。但如果德出了问题,本事越大越可能坏大事。领导干部拥有权力地位,掌控着社会资源,可以做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不仅影响着社会的走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别人的命运。如果把权力与善结合起来,可以为百姓做很多好事善事,是人民之福;反过来,如果把权力与恶结合起来,可以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是人民之祸。

  由此可见,德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为政之魂。没有德等于没有魂,魂不在,人难立、官难做、业难成。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出在做人上;主要不是出在勤政上,而是出在廉政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系列大案要案一再警示我们:权力一旦失去道德的约束,必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骨干力量,其道德水平高低、好坏,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成败。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民族、一个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价值。”

  以上讲的是品德的重要性,那么品徳与党性是什么关系呢?

  如果说品德是相对于一般之人而言的,那么,共产党的党性就是共产党人的品德,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良心和行为准则,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取观的集中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党性这一概念。

  党性是一个政治范畴,具有唯一性。党性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政治属性。这种政治属性不仅体现在党的整体组织中,也体现在党组织的每个细胞中,不仅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也体现在每个党员的思想、言论、行动上。党性包含信念、宗旨、作风、纪律多方面的内容,即我们讲的政治定力、宗旨意识、担当精神、精神境界等。

  党性是一个相对范畴,具有层次性。作为共产党这个群体,既有普通党员,又有党员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中既有高级干部,又有基层干部,总之,党员所处的岗位、职业不同,其党性修养的目标、要求和侧重点应有所不同,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党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时代性。党性修养的内容和要求,总是同该时期党的总路线、总任务相联系,而党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治路线和基本任务,因此,党性应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老讲过去战争年代怎样怎样,20世纪50年代怎样怎样,关键是要讲今天该怎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好干部标准时说:“好干部的标准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

  党性是一个实践范畴,具有实践性。党性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在行动上,既要内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把它化作现实的、具体的言论和行动。

  党性与人的品徳在涵义上有交叉重叠的地方,也有独特性的一面。为人是为政的根本,做事先做人。所谓做人,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成作为人的自我使命,二是完成作为人的社会使命。前者意味着对自己负责,即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后者意味着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即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党性就是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里讲的“独善其身”,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品德,属于私德;“兼济天下”,则属于官徳,对共产党人来讲就是党性。

  自省与自知:加强党性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般认为,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第二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动上主动接受他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第三阶段,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与自己的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为使党性原则由“依从”走向“认同”和“内化”,由朴素情感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党性修养:

  从读书学习中提高自己。党性修养,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过程,认真读书学习,是增强党性的一个基本环节和重要途径,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达到政治上坚定。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一旦被接受,才会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要通过理论学习,真正弄懂认清心中“为何”与行动“如何”的问题,才能指导今后的具体行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己。党性锻炼是一个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实践磨炼人的意志,实践培养人的品格,实践陶冶人的情操。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增强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的自觉性,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自觉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抵制错误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用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去克服个人主义的思想,党性修养就会得到锻炼提高。离开实践,只是纸上谈兵,党性修养是难以提高的。

  在党内生活中锻炼自己。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诚心接受党组织的关心、帮助和监督,在党内开展正确的思想斗争,勇于解剖自己,真诚地进行自我批评,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更好地认识和纠正自己的某些缺点和错误,这无疑是增强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党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造的行为,能否增强党性,关键是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有正确的途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自比、自省、自慎、自律等。

  自比。就是以法律、规范、准则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随时对比自己。国家的宪法法律、党内法规以及党中央的重要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规定等,都是领导干部的规范和准则,需要我们经常学习对照,以及时“校正”自己思想言行上的误差。

  自省。就是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就是以“扪心自问”的精神,以党性原则、要求为尺度,回顾检查自己每天的思想言行,检点期间的得失正误,以端正自己的行为。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自省。

  自慎。就是指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谨慎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事,努力做到“思想和行为一个样,说的和做的一个样,在人前和在人后一个样,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自律。就是遵守党的准则,执行党的纪律,心中有戒,严于律己。

  做到以上四条,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反躬自省,正确认识自己,并改造自己,依靠自省达到自知,进而达到自觉与自律。

  可以说,党性分析也是一种自省的方法。但与一般人的自省有所不同的是,党性分析是共产党人依据党性原则、党章和党员标准,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进行的检讨和清理,目标是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党性分析是在党组织内开展的,既有自我批评,也有同志间的相互批评帮助,其原则标准、方式方法和目的要求都不同于一般的自省。

  领导干部通过党性分析认识自己,包括丰富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认识自己的责任;第二,认识自己担当的角色;第三,认识自己的优长;第四,认识自己的局限性。

  自我认识的方法包括:从你的“作品”中认识你自己;从你走过的足迹中认识你自己;从“照镜子”,听逆耳忠言中认识你自己。

  正心与躬行:增强党性重在实践

  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说要身体力行。懂得了哪些符合党性原则规范,哪些不符合党性原则规范,就要把这些原则、规范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运用到自己的言行中去,并以这些准则作为镜子,对照、检查、修改以至摒弃自己思想中一切与此不一致的东西,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贵在知行合一,不能坐而论道,知而不行。

  为此,领导干部增强党性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知与行、说与做、大与小、公与私的关系。

  正确处理知与行的关系,坚持知行统一。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践行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着重从改造世界观入手加强理论武装、提高道德修养,着力解决在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行为先进性等方面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并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思想素养和行为准则,打牢思想基础,明确行动方向。这是“知”的过程,即内化于心的过程。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着力把思想上的正确认识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落实到行动上,把党性的具体要求渗透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潜移默化为自觉奉行的行为标准和行为习惯。这是“行”的过程,即外践于行的过程。这里,“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增强党性修养要求坚持“知行统一”,落实到行动上,不仅要内化于心,还要外化于行。

  正确处理说与做的关系,做到言行一致。领导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墨子·公孟》说,“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意思是,为政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言出行随,行为世范,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领导干部说到做到,才能对下有说服力、号召力。荀子说:“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大略》)大意是:嘴里能讲出来,又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家的珍宝;嘴不能讲,但有实际行动,这是国家的重器;嘴上讲得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

  在古人看来,嘴上讲得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能为国家所用。我们共产党的要求比古人要高:嘴上说得好,实际做不到或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这样的人也不能为国家所用。

  长期以来,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之所以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和“做”分离,“知”与“行”不一致。一些领导干部对待党性锻炼,“提起来重视、实际中忽视;讲台上重视、讲台下忽视;文件中重视、实践中忽视;开会时重视、开会后忽视;集中教育时重视、日常工作时忽视”。存在“外热内冷”“雷声大、雨点小”“狠抓起、轻放下”的现象。还有的说一套、做一套,党性原则是要求别人的,不是用于要求自己的。

  正确处理大与小的关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天下事必作于细,小事是大事的基础,大事是小事的积累。领导干部对党性的践行必须坚持从身边小事做起,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把党性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进而形成习惯,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

  正确处理好公德与私德的关系。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既要守公德,也要严私德,成为一个台上台下、八小时内外、有无组织监督都一样的人。陶行知先生说:“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和国家之本,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是妨害公德的人。”事实也表明,许多干部的堕落沉沦就是从私德缺失开始的。近年来查处的贪污不廉洁分子,绝大多数都存在“不忠于配偶”、养“情人”、包“二奶”等问题。

  至善与善治:当前领导干部增强党性修养的着力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中,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领导能力。这是达到“善治”的重要前提条件。

  古人讲“内圣外王”,内圣包括“智、仁、勇”三个方面,“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无敌”。通过自身的修炼,达到品德完美的境界,成为圣人,就是至善。只有品格完善的圣人才能治理国家,达到“善治”,这是至善与善治的辩证关系。我们今天讲的至善包括智慧、品格、党性。领导干部进行党性修养,就要本着“止于至善”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领导干部素养是多方面的,贯穿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可以集中到忠诚、干净、担当这三个方面。忠诚,就是心中有党、对党忠诚,保持了忠诚,关键时刻才能靠得住;干净,就是清正廉洁、一尘不染,做到了干净,才能赢得群众认可;担当,就是牢记责任、恪尽职守,敢担当、善担当,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内含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内含着高尚的精神境界、道德操守,内含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进取精神,是领导干部理应具备的人格、品格、风格。忠诚、干净、担当,与好干部“二十字”标准、“三严三实”和“四有”要求内在一致,对于锻造党的执政骨干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严以修身,坚定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是为政之魂。对党忠诚,首先要忠诚党的信仰。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是什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现在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说到底也是由于信仰迷失、理想缺失。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作为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对党忠诚,还要忠诚党的宗旨、忠诚人民。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主人,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不是“父母官”,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对党忠诚,还要忠诚党的组织,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特别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与党同心同德,决不允许阳奉阴违、自行其是。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组织决定,决不搞非组织活动。

  严以律己,遵守规矩,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为政清廉是党的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领导干部一定要切实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党纪国法的执行力、为官用权的约束力,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坦坦荡荡为官。

  为官清廉,珍重名节,是中国传统从政美德。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更应严格自律、廉洁从政。想当官就不要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世界各国的从政法则。但是,现实中却有一些人经不住诱惑,看到別人发财就心理不平衡,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结果走上了腐化堕落的歧途。

  干净做人,需要强化法纪观念,时刻在心中亮起一盏红绿灯,保持定力,守住底线,提高警惕,不被“围猎”,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对“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什么人能交什么人不能交”等问题,时刻保持清醒认识,从“舌尖”到“车轮”、从“手头”到“脚下”,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

  严以用权,按规矩办事,做敢于担当的表率。什么是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五个面对、五个敢于”是对担当精神的科学阐释。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职务,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到日常工作能尽责,难题面前敢负责,出现过失敢担责。

  应当说,我们的干部大多数是有责任担当的,但也确实有不少人存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的问题。随着正风肃纪力度的加大,一些干部感到束缚多了、管理严了、追责紧了、干事风险大了,因而产生了为官不为、不敢担当的思想。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是党性不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要敢于担当,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如果遇到事先为自己考虑,多付出一点就觉得吃亏,患得患失,就不会有担当精神。当然,敢于担当需要各级组织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还需要指出,我们强调领导干部敢担当,既反对不作为,也反对乱作为。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决策议事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习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最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堆烂账。有的干部动机不纯,不是为了推进事业发展、造福人民群众,而是为了包装个人形象、谋取个人私利、捞取升迁资本,难以给领导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响的事不做,工作汇报或年终总结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对个人或亲戚朋友没有好处的事不做。这些都背离了担当的本意。

  总之,“忠诚、干净、担当”和“三严三实”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养,我们要本着“止于至善”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强化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作者:罗宗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