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起草的标准明确,方法对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公文起草的基本方法有:" a* Y3 O9 M6 m4 n
* v+ [' Y3 y3 z2 ^/ T& P1.认真做好公文起草前的准备工作。
4 }& N! {. G3 O9 u$ N3 d5 U
1 a3 s7 O# v/ v首先,要明确发文目的和要求。这是公文起草人员接受公文起草任务之后第一位的任务。具体说来要明确以下几点:& B7 _2 q6 A! [9 i1 V
- `0 Q n! I+ g) {5 A/ Y
①明确发文机关的意图。发文机关的意图主要包括行文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公文的主题及内容(发文的意义、政策措施和执行要求等)、用何机关的名义、用何种发布方式、发布的时间等。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于熟悉情况和有关政策的人,不要自以为是,犯经验主义错误,即接受任务时好象明白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明白领导的意图,到动笔时却感到困惑;二是对于不熟悉情况和有关政策的人,不要有畏难情绪或犯急性病的错误。不论是谁接受了公文起草任务,都要准确全面地领会发文机关的意图,如果对某些方面的意图还不够明白,应向机关领导特别是机关主要负责人询问,向机关的有关部门询问,直至弄清楚为止。
9 M; s, ^1 [+ ]1 f) ]4 t4 X/ N1 T$ g4 G' S' @" E/ |
②学懂弄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这是保证公文起草质量和提高公文起草效率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政策性、规范性、指示性、指导性、计划性公文的起草,在明确机关发文意图之后,必须学懂弄通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有关指示。并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酝酿新的政策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a% n) N& x% o5 W7 h( x
3 E- ~! u, @9 V5 t: d: f③了解实际情况。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平时的工作中了解情况;二是接受公文起草任务之后专题了解情况,即调查研究。这里所说的了解情况是指在日常工作中要经常地了解情况,包括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既要了解面上的情况,又要了解重点情况;既要了解甲地的情况,又要了解乙地的情况;既要了解好的方面的情况,又要了解中等的和差的方面的情况。对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多了,又熟悉有关方针、政策,自然对有关工作有发言权,当接受单位领导布置的公文起草任务之后,能够准确地理解领导的意图,明确发文的目的。
6 J) a" X i8 m+ d1 O- R1 U8 c+ N) s& S$ k" j T6 b
其次,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围绕公文主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是公文起草的基础性工作,是起草指挥性、报请性、规范性、计划性公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b8 W$ _/ `, w$ R) E6 S
2 q2 e7 `' n+ y2 x2 z①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对公文主题及所要论述的问题、涉及的事项进行专题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做得充分,公文才有可能写得充实有力,否则就会造成公文内容上的先天不足。调查研究的特点是:(1)紧紧围绕公文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着重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之前要拟好调查提纲,突出重点,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问卷、个别谈话、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开展调查。(2)调查研究要全面、深入。(3)调查与研究紧密结合。边调查边发现问题,边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既要收集成功的经验,也要注意失败的教训,更要探索新的有效办法;既要作定性分析,又作定量分析。通过研究,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4)调查研究与起草公文相结合。边调查研究边考虑公文起草,拟订写作提纲,打好腹稿,形成书面调研成果,对公文中提出的要在调查研究中解决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为正式起草公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4 l; i" p* {/ ~2 |2 S
( B/ |% [. e6 I7 H( J6 s②充分论证。是指运用逻辑论证、试点(局部实践)论证、专家论证等方法,将公文要提出的政策、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科学论证的过程。论证必须是充分的而不是仓促的,是全面的而不是部分的,即对提出的新的政策、措施进行逐一论证。经过论证之后切实可行的,才能写入公文;行不通的,不能写入公文。这样,可减少决策失误,使领导机关的重大决策及提出的政策、措施等更加正确、合理和切实可行。
9 ]" j8 ^" T7 [0 J* q
7 O$ C' T4 p' J# |$ g) ^9 X 再次,要恰当地选用材料。占有丰富的材料是公文起草的物质基础。对于从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情况、资料等,要根据起草公文的实际需要予以取舍。总的要求是,突出主题,精选材料。要选用与公文主题有关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材料,选用有代表性、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使之更好地表现主题,增强公文的说服力。3 C `* L, `& N0 U2 b
2 J1 Q) b1 w/ D: {! U, e: E; D2.科学地安排公文的结构。
9 \+ j L& c5 u1 O$ C2 T
* N9 w# S2 H' ^* J科学地安排公文的结构,是指公文内容中各个组成部分布局、搭配和排列得严密细致、符合逻辑。具体说来,是指按照人们的思维规律,科学地布局与选材,安排好公文开头与结尾、层次与段落、主次与详略、过渡和照应,使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衔接,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逻辑的力量征服读者和执行者,达到便于阅读、理解和贯彻执行的目的。! \" U5 i; F- T. z; F( a
% A% Q7 I5 Y& h$ j(1)公文结构的形式。
; ?6 m$ ~, d2 c5 ^
" }: C$ j8 H. P u2 H. |公文的结构,从形式上看,主要有篇段合一式、分段式、分项(条)式三种。①篇段合一式,即一篇公文只有一个自然段。内容简单的公文,一般采用这种形式。②分段式,即一篇公文分为几个自然段或若干个自然段。公文内容包含若干层次或若干方面的,一般采用这种形式。③分项(条)式,即一篇公文分成若干项(条),在一项里又可根据需要分为若干个小项。每项依次用数码或并用小标题标明。这种公文又有通篇分项和非通篇分项两种。- C0 M* R( s% U# W* j9 E
5 C* y. p0 R9 {: c0 {
从公文各组成部分在全篇中的地位和作用看,一般有开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①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行文的原因、理由,带有导语的性质。具体内容是:简要地说明行文的目的、意义、依据、背景或所述事物的概况、结论等。②主体部分,主要用以说明行文所要说明的各种事项。这部分内容在不同种类的公文中,分别称为决定事项、通知事项、报告事项、请示事项、议定的意见等。在指挥性公文中,主体部分又可分为“意义”和“具体内容”两个部分。③结尾部分,或称结束语,主要用以简要说明有关结束全文或落实全文的话。在指挥性公文中,结尾部分又叫“执行要求”,主要提出落实本公文的组织领导、工作方法、时限等方面的要求;在报请性公文中,称为“结束语”,如,“特此报告”、“专此请示。当否,请批示”等。有的公文没有结尾部分,主体部分写完,公文结束,干净利索。! S& c- K' `, a
9 N# W* A$ B& E9 Q; @/ F% ](2)公文结构安排的原则。 p: y8 c" r! _3 N
0 ~+ f3 @" [* e' H/ O①客观性和逻辑性原则,是指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们的思维规律和内在的联系安排先后顺序。即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按事物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进行,以增强公文的效用。
4 p5 J. K2 J5 u
. ]* j6 S7 _% N7 k②联系性和层次性原则,是指一篇公文的各个部分和段落之间,应当按照它们内容上是否有联系、是否属于同一层次进行安排,不能把没有联系和属于不同层次的内容放在一起并列进行论述,否则会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
' r4 V0 t# l3 x' L" F
6 x' C% D5 a' {( u+ i③专一性和完整性原则,是指公文的每个部分和段落内部,应保持有关内容的专一和完整,既不能把不同的内容放到一个部分或一个段落或一个问题中来,也不能把同一内容分散到不同的部分或段落中去。
4 C" J6 w: i1 A) T9 W, T0 [6 S- x% d8 a% l. l3 c9 W
安排公文的结构,不仅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和写作水平问题。要做到科学地安排公文的结构,必须思路清晰,情况熟悉,业务熟练,根据公文的主题布局谋篇。古人说,“匠心经营,天衣无缝”。只有在公文结构的安排上下了功夫,才能达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目的。! e$ a" v; d$ h
# V! i( j" w8 }& [
3.紧扣公文主题,扼要地安排公文内容。
& j7 t/ e {$ e9 S! s0 f/ P* e4 ]9 w5 S; Q
起草公文要突出主题,抓住重点。一是要紧扣公文主题和突出公文主题。公文的主题是公文的中心思想。它揭示公文的主旨和目的,是贯穿全文的灵魂。公文的主题既要体现在公文的总体内容之中,又要突出地体现在公文的标题、正文的每一个部分之中,做到标题与正文一致。二是要用概括性语言。公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从大量的客观的材料中概括出来,不是材料的简单相加,而是材料的抽象。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其规律性,从个别中把握一般,把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材料用最精练的、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反映出来,使观点与材料溶为一体,自然形成。忌用零碎的、个别的、没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材料。三是要用事实说话。每一个论点要有论据,每一个理论概括要以事实作为基础,不说假话,不凭空捏造,不主观臆断,一切结论来源于事实,来原于调查的末尾。四是不说空话、套话。在公文起草工作中也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端正党风、文风和工作作风,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八股文,反对假、大、空,坚持真、实和少而精。
4 t6 h3 J3 U, j! [
2 c8 W6 V: Q+ c) v2 h4.采用恰当的表达手段。
- B6 x2 n+ }* _2 E8 `0 c$ W- _4 P
7 d* [7 E- W0 Y+ J( O6 M表达手段又叫表达方式,公文中常用的表达手段有叙述、说明、议论三种,一般不用或很少使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f4 r8 O9 J5 H& F: e* y
5 }/ ~' z$ e1 q- ]/ I( g(1)叙述。在公文中,是指表达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的一种写作方法。叙述是公文使用较多的一种表达手段,除法规性、计划性公文一般不采用叙述和指示性公文较少使用叙述外,知照性、报请性、记实性公文一般都以叙述为基础。公文中的叙述的特点是多为概括和顺叙,即着重事物的整体勾画,讲清事件的原委,通过叙述讲明事理。本文由老秘网推荐,采用叙述表达方式时,要注意把叙述的六要素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交待明白。还要注意线索清楚,公文中的叙述常以时间、空间、具体事物或其发展变化为线索。9 {! k; D/ h. ^! t6 x
. T# Z! C* ?4 o! `$ x4 `(2)说明。用来阐述事物的性质、特征、原理、规律、作用等。说明,对事物的介绍偏重于知识性、科学性,是为了解释说明事物的原理、方法、特征。说明又分为解说说明、定义说明、分类说明、比较说明、举例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等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公文中使用说明,一般与叙述、议论结合运用,完全采用说明的表达手段主要是规范性公文。说明的对象多为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于说明的对象关系重大,所以,说明必须准确,清楚明白,通俗易懂,无歧义。5 r6 R' Y5 r5 K! ~, g, y
# G/ [' f, `9 C8 E# I6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