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峰
6 W" x6 ^7 v d" d: c; \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人,关键在执政主体即各级领导干部。如何从政治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立足实际,努力选好人、用好人,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积极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我们的体会是: 8 ?! E8 l% J- F9 I6 j1 }4 e. m
1、着力于执政素质的增强,必须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沙县县委从增强各级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执政水平入手,扎实抓好常规性的干部教育培训,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干部任职理论资格证书制度,1999年开始,先后组织了5批共768名干部参加的任前理论资格考试,切实做到以考促学,促进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增强干部执政素质。同时,积极尝试“山校协作”,从98年开始委托厦门大学、省干部管理学院等高等院校,举办了干部脱产培训班6期,轮训科级干部和企业骨干200余人次。通过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干部执政素质。
$ q7 \2 h7 h& A1 q& d5 O! ? 2、着力于执政能力的提高,必须强化干部实践锻炼。从99年始,我们就重视把干部放到艰苦和情况复杂的农村任职、到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锻炼,先后选派了5批次230名干部到基层任职或工作锻炼。今年县委又选派了38名干部到村任职,选派30名干部到企业工作锻炼,选派8名科级党员干部到社区任第一书记。2000年3月我县在全体干部中推行“两留一脱产”活动,280多名干部在优惠政策鼓励下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2003年初,我们又积极鼓励乡镇干部中“外出做小吃”,每个乡镇至少动员5名干部(其中科级领导至少1人)外出办小吃,共有260干部(其中科级18名)走出三明地区,到福州、厦门以及上海、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经营小吃业。通过鼓励干部走出机关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许多干部既增强了投身市场经济“游泳”的本领,又亲身体验了打工的种种艰辛,较好地促进了观念、作风的转变,促进了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 {; y' S7 d- R8 _8 I) y3 J 3、着力于构建坚强有力的班子,必须强化民主集中制建设。县委重视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坚持县处级党员领导参加所挂乡镇的民主生活会,坚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谈心制度。坚持发展战略、重大项目、人事安排等事关全县大局的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坚持每半年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全县经济运行、重点工程建设、办实事项目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定期听取老干部意见、建议,考核考察干部聘请老干部参与等,推动了县委和基层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 9 [7 |/ l6 x* O7 S2 I6 W
4、着力于领导作风转变,切实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县委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努力构建和实施好的为民服务机制,使各级干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几年来,县处级领导坚持挂钩联系乡镇、企业、项目、计生困难户、下岗职工、农业经济大户,党员领导干部挂钩帮扶贫困党员,党政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和党外民主人士,乡镇、部门科级干部实行挂村包村制度,有关部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农口干部、科技人员、乡镇干部联系农户制度,建立《民情手册》制度,积极为基层、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和问题。通过经常深入基层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力所能及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了一批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 : M: r) i- d1 j7 k( z2 _3 V
5、着力于竞争能力提升,必须加大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民主力度。一方面是加大公开选拔力度,积极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提供平台,99年以来,先后公开选拔了林业局、财政局、旅游局、团县委、妇联和高砂镇、青州镇、梨树乡以及县宾馆总经理、职业中专、沙县一中、三中、六中校长等单位的21个正、副科级岗位。另一方面是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建功立业提供机遇,去年以来先后有160余名年轻干部经过内部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领导职位。对环保、土地、建设、财政、审计、教育等重要部门的12个重点股级岗位,试行全县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许多干部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竞争中提升执政能力。
, A8 r8 Q/ n+ j1 t 在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五个方面问题:
; r3 R) D$ o9 h @4 A2 O: ? 一是机制问题。主要是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还不活,特别是干部能下的出口难以疏通,干部能下缺乏完备的标准和科学的考核手段,干部能下缺乏社会心理准备和必要的政策配套。有的干部因不胜任现领导职务被免掉领导职务,但仍享受原来的各项待遇,触及不到“下”的干部的切身利益,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下”。干部“能下”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这是优秀年轻干部难以脱颖而出的现实障碍。
! [, p8 v V* j6 D 二是源头 “枯竭”问题。近年来,通往党政机关的渠道卡得十分严格,除军转干部外,就是有限的几个选调生。从1997年机构改革以来,行政机关和党群单位实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制度,招收机关工作人员 “凡进必考”,且普遍满编甚至超编,补充工作人员的途径基本关闭,机关青年干部队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现象。这对于建立一支各方面结构比较合理、数量比较充足的后备干部队伍,带来一定困难。
3 r% r5 |1 y) A- A) A$ B) B 三是干部交流制度不完善、不规范问题。普遍存在着:系统内交流多,条块交流少;街乡干部交流多,机关干部交流少;主要领导干部交流多,副职和中层干部轮岗少;综合部门干部交流多,专业部门的干部交流少;以及存在由收入低的单位向收入高的单位交流易,向收入低的单位交流难等问题。干部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过长,不利于廉政建设,也不利于干部工作和成长,还容易消磨意志,抑制工作热情,影响干部执政能力的提高。
* o4 a1 p4 D! y% k2 y1 w 四是观念阻碍问题。旧的思想观念对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仍有一定阻碍,有的论资排辈,比资历熬年头,按年龄及在某一单位的时间长短排队;有的对年轻干部不放心、不放手,即使成熟了也舍不得给位子,给了位子也不愿给担子,给了担子也不想给份量;有的本位主义,对于本单位、本部门的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因职数限制无法上岗,又不愿或舍不得组织调动使用,以致耽误了使用干部的黄金时间。 $ ~1 u. C5 y, W5 {% W: H- ?6 N
五是干部自身问题。少数年轻干部提拔之后不注意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浅尝辄止;作风不扎实,搞虚虚套套、敷衍应付;拈轻怕重,缺乏执著的追求、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必要的锐气;好大喜功、自我要求与标准降低等等。
9 ]% X: J, }3 }! T: @ 加强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推进领导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是关键。只有及时把新鲜血液输入 “执政主体”,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这是前提和基础。 ) f! J$ F7 {2 j2 b7 q6 ~
一、解放思想“谋位子”。培养选拔干部,首先应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今后能否在破除“四格”作一些突破?即破除“台阶之格”,讲台阶而不抠台阶,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予以跳级使用;破除“资历之格”,促使年轻干部早在其位,早谋其政,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安排到科技副职或助理;破除“任职年限之格”,不局限于任职年限,及时将优秀的年轻干部推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破除“身份之格”,从事业、企业单位和村主干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机关任职。通过打破地域、身份、所有制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8 V% t" W( c% [. h! |8 E 二、制定政策“空位子”。针对领导职限制阻碍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这一问题,今后在领导编制数额限制的情况下,应制定政策“空位子”。例如,可根据某个班子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政策明确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有意识地给年轻干部空出位子。如某个班子以多大年龄的干部为主体,平均年龄应在多少岁,30岁以下、35岁以下、40岁以下、45岁以下年龄的干部分别要有几名,可作适当明确的规定。有了这样的规定,便就有了能使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政策依据。 / t2 X1 C" q. \$ |
三、注重使用“换位子”。针对干部交流制度不完善及难以落实的问题,今后我市应建立一套较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干部交流制度,该制度应对干部交流的目的、交流的范围、形式、交流的时限、交流的对象和条件、交流的数量和时机、交流的流向、交流的程序及交流的纪律等作出规定,减少随意性,实现多层次正副职之间、副职之间、同级单位之间、多形式纵向、横向、轮岗、挂职的交流。要通过加大交流力度多“换位子”,改“小步快跑”式为“跳跃前进”式,让干部多换位子、多岗锻炼。 4 `5 K k8 k: {* L
四、疏通出口“腾位子”。针对干部队伍出口不畅,干部“能下”难的问题。今后必须下大力气疏通出口:一要明确几条疏通出口的干部“下”的“硬杠杠”,探索建立起比较科学合理的到龄不提名制度;二要完善考核,建立干部能下的评价体系,健全一套相对完善、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干部考核体系;三是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合理确定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四是通过改革干部选任方法,完善委任制,扩大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改进选举制,强化考核制,改目前干部选任“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通过畅通干部出口,为年轻干部腾出“位子”。
# u! X- d; ]0 r8 Q# ^2 K 五、借鉴经验“压担子”。对年轻干部,早压担子早成才,晚压担子晚成才。正如原大连市长薄熙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不是我勤快,而是事情逼到这份儿上了。因此,今后在培养年轻干部方面也可以采取硬压的办法,通过压担子,越是有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向艰苦地方“压”,让他们在现实风浪中经受考验。对新进领导班子的优秀年轻干部,排位可以适当靠前,做到“定位优先”;要腾出一定的职位留给年轻干部,给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可适当冲破职数限制,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予以超职数安排。同时,要在鼓励干部走出机关投身经济活动方面加大力度,政策还要优惠宽松些,要引导更多的干部自觉投身市场经济“游泳”,增强其服务经济的真本领。 " o r9 `1 A9 V
8 ^% ~8 {4 y. R8 D. ^
作者为中共沙县县委副书记
8 k- k: M2 u" L9 b: m& p; o 责任编辑:黄茂升 3 P8 r$ j: E9 a
(本栏目由市直机关党工委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