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5日下午,舒俊老秘在文稿修改演播室与大家作即兴交流,老猫略加整理,与大家分享。
& d6 S6 \* \1 h9 N
) s4 e7 V- a6 p( h8 s% h【配音】184号同学明儿
) \; S: p( U( b; N5 I1 P* B # _" p$ c% G, T8 K# k( R8 w
我觉得先大量的占有部门的材料,然后找模板,自己列提纲,而且我觉得关键是列提纲 把题目拟好,缕缕逻辑关系和措辞 然后把搜罗来的材料归归类,装到提纲里 最后修改语言。这样的文章总是没有高度 也缺乏深度 领导念起来不能开拓思路。这样的材料 领导都会改 感觉改的不多 但是领导修改过的你自己读起来就能想到很多问题 我就奇怪 但是自己每次写还是提不起来高度。 我们现在每个秘书都有工作 搜集国家层面 省级层面 的重要文件或者公报 搜集生态 民生 改革 等方方面面的材料 整理基层单位的亮点工作 这是最后写综合材料的基础 人手一份。
/ n6 @8 o9 Q( [8 i' O- D5 b" W6 f4 M4 j$ j% _) D0 `* H
【导演】老秘:北纬30度
! |8 z- e1 F. p0 |; x" T! Z; H
7 X* O6 p7 ?% v5 a 还有个情况,群里每个人所在的部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也不同,有些人根本没有机会去锻炼。& |5 v1 ^& ?9 F7 }
' r J8 s) g7 O' [
【主持】特邀:清水白石
3 ]& r( U/ Q! T1 F7 p5 I& W. Y* {
: K, I6 S( E. h% E5 T1 D ^ 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角度,特别是公文写做,基层或下属单位,大多是要把具体工作总结升华,上升到全局的高度。而行政领导单位则做的方向正是逆向操作,是如何把理论化为实践 如何把思想变为实事儿,以此与基层交集。大家的终点是相同的写文前先要注意的三件事 一是站位问题,二是侧重问题,三是写出问题。嗯,就先这样了,抽空聊,大家年底大都身兼数职,有空就把自己换位成领导 来思考,如果是本人该如何去安排大事小情。
1 p0 ?: s2 B5 n8 c k4 Q1 m0 M( w" `4 e4 j; ]- d3 i! ~- w6 m
3 C* d# N! k( x$ @' a0 [2 t
【配音】181号同学碎片. b. r5 v* Z" i9 \* L% c p
! ?( b5 [" m- P% x9 s8 M9 ^) x- U( a9 ? 上学时,看老师背课,问她课本年年都一样,为什么还要重新背课。老师说:每一年对课本的理解不同了,常背常新。现在写材料,我经常想到老师这句话。如果自己能够不重复自己,同一个题材,自己能有意识的去捉摸,就会有创新。平时也要多留心领导的即习讲话,就能跟上他的思想变化,有意识的收集整理,到年底写报告的时候,总归是有用的。
V6 I$ A0 f4 Q1 m& j" ]+ Y3 g1 M* k6 a3 {# }' @% P
4 u) C1 \3 w, k5 \' f6 ~【配音】特邀:舒俊湖北
( A1 E! z+ a# N }0 u& N
' y! h* q2 T+ `# s+ z8 D: [* V( g V 恩。184说的是套路。但是真正的好文章,套路只是个方面。套路多了,自然就是官样文章。不过年底了,敷衍下还是可以的。北纬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想表达的是,如果在这行干,就得锻炼自己这个方面。哪怕你不在笔杆子的位置上,这种思维训练就是领导的思维。很有必要。你看问题,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比人家强。写材料的本质是人的思维呈现能力。当今中国,我看到的公文研究文章,何新国是真正的大家风范。送大家一句话。水平都是练出来的。要承认一点,平台真的很关键。材料写得好不好,关键是对政策理解准不准,对基础业务掌握熟不熟。不要过多研究技巧之类的。关键是花精力提升写作者自身的文化底蕴,政策水平。特别是单位跟一把手搞材料的同志,还要切合一把手风格。写材料多做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没有什么意义。一个真正的笔杆子必须扎实搞5年。鼎盛期在35岁到45。如果你只习惯于东抄西抄,思维的开拓训练不够。水平只能是在原地打转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b: e6 n" u3 f# ]/ U; c' s! i/ Q# P: k2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