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准引领 建设美丽乡村
——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平利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陕鄂渝交界处,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中国名茶之乡、绞股蓝原产地和女娲文化的重要源发地。全县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1镇137个村6个城市社区,总人口23万。
县委、县政府立足基本县情和资源禀赋,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03年就作出了“坚持生态立县、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定,经过持续多年的探索实践,我老秘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中国十佳最美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质量兴省先进县、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我老秘网县龙头村与长安十里茶园相继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和中国美丽田园。2013年省委、省政府要求推广平利美丽乡村建设经验。2015年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现场会在平利召开。
平利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至2004年为试点起步阶段、提出建设陕西美丽乡村目标,以龙头、普济寺村为试点,实施生态环境、观光农业、徽派民居、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工程”,在改造传统村落、推进新村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包含标准化要求的政策,这是美丽乡村标准化早期雏形,实现了工作习惯向工作要求转变;2005至2010年为整体推进阶段、提出建设西北美丽乡村目标,制定了“八个一、八个有”的新农村建设标准,通过全面规划和分类实施,先后有40%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标准,平利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两面旗帜之一,这是美丽乡村标准化引入推进,实现了工作要求向工作标准转变;2011至2015年为全面提升阶段、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目标,在省市质监部门的指导下,聚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制定8大类72项量化指标,形成了《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规范》,2015年发布为安康地方标准,成为《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的陕南标准,这是美丽乡村标准化转变跨越,实现了工作标准向标准体系转变。
我们始终坚持以标准化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域发展,从点上探索到全面铺开,从较低水平向更高目标迈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融入了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等新理念,迈上了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协同推进的新境界,展现了一幅城乡因环境而美、百姓因生态而富的新画卷,美丽乡村已经成为平利的“金名片”。我们主要做法就是“规划构图、产业造型、环境着色、文化塑魂”。
一、坚持规划构图,以标准化引领全局
美丽乡村建设没有成型的经验可借鉴。为了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既有标准、又有特色,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将标准化的要求贯穿于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以科学规划体现标准化,以标准化引领全域发展。
坚持三个超前确保规划科学。首先是理念超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既要“百姓富”又要“生态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其次是目标超前,着眼长远发展,对接市场需求,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既要“产业强”又要“城乡美”,使美丽乡村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再次是思路超前,按照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建设内容切合实际的要求进行科学规划,既要“聚而合”又要“精而美”,解决“建什么、怎么建”的标准问题。
坚持三级联动促进规划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实施必须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多年来,我们立足县情实际,着眼长远发展,牢固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统筹谋划城镇、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形成了全面覆盖、相互衔接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做到了全县有总规、镇村有详规、农户有设计,使美丽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序推进、标准鲜明。
彰显三大特色提升规划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强化标准意识,更要在标准中体现地域特色,做到因地制宜,防止盲目复制。我们结合平利实际,围绕民居特色抓徽派、产业特色抓茶饮、文化特色唱女娲,聚力打造美丽乡村形象品牌。在村庄建设上,结合优美田园风光,保留“花屋”建筑风貌,选择“白壁马头墙、青瓦格子窗”的陕南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累计新建、改造民居5万户,建设秦巴魅力小村;在产业发展上,面向市场、发挥优势,努力做强做优茶叶和绞股蓝产业,倾力打造中国名茶之乡;在文化传承上,挖掘女娲文化,弘扬女娲精神,涵养文明新风,坚持唱响“女娲故里”。
二、坚持产业造型,以标准化提升品质
美丽乡村首先是富裕乡村,富裕乡村关键要有产业支撑。我们坚持按照“乡村美、产业强、群众富”的要求,立足县域实际选择优势产业,立足标准化提升质量效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推动美丽乡村标准化向美丽乡村产业化迈进,让美丽乡村既有美的感受,又有美的业态、美的收获。
突出茶饮做优现代农业。坚持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坚定实施茶饮产业率先突破,按照选种育苗、建园管护、采摘加工、包装销售全程标准化的要求,累计建成茶饮产业基地23.2万亩,发展标准化加工厂197家,开设标准化茶叶专卖店253家,启动运营了西安国际茶城平利专区,建成了坝河茶叶一条街、长安女娲硒茶小镇,先后制订了《女娲茶标准综合体》《绞股蓝茶标准综合体》两个省级地方标准,将20余个茶饮品牌整合为两大品牌,“平利女娲茶”“平利绞股蓝”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西名牌产品,分别获得陕西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启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45个,先后建成4个省级、15个市级农业园区,平利绞股蓝、平利女娲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获得命名,2015年我老秘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产业效益的快速提升,“十二五”末,全县茶饮产品产量、产值分别达到8000吨、9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6倍、1.8倍。如今,布局在山水田园之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阡陌纵横、错落有致,生机勃发、如诗如画,不仅是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而且是美丽乡村的平利印象。
立足环保做强新型工业。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科技化提升”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区三园”布局和环保优先、效益为本、创新驱动三大标准,积极招商引资,着力壮大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清洁能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五大产业集群,一批支柱企业申报了多项发明专利,创建了行业标准,打造了核心品牌。“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达到66家,2009年起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工业增速最快前十县,先后荣获省政府“陕南循环发展贡献奖”和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称号。我们积极探索新型手工业和移民搬迁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先后招商引进了香港嘉鸿手套、泽键科技等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园区,在全县11个镇25个社区创办家庭工厂35家,吸纳3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从业人员年均收入2万元以上。发展社区工厂不仅为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促进群众增收脱贫、破解“三留守”等社会问题找到了精准路径,这一做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深度报道。
着眼全域做大生态旅游。坚持“游女娲故里、品平利绿茶、赏美丽乡村”的形象定位,把全县264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每一个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把每一户人家当作小品来改造,形成了“茶乡风情游、秦巴风光游、人文景观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了五峰山城、茶乡古镇、龙头新村、始母圣山、天书奇峡、琴岛水色、芍药溪谷、平湖烟云等“平利八景”。积极推进景区标准化创建,龙头村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天书峡正在申报国家4A旅游景区。围绕旅游服务的标准化,制订了《平利县乡村旅游服务规范》《平利县农家乐规范》等地方标准,相继建成50余家标准化旅游服务企业、精品乡村客栈和星级农家乐。随着安平高速建成通车,来平游客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长50%。
三、坚持环境着色,以标准化树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