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省委书记访谈: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复制链接]
不得不说 发表于 2009-4-26 14: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最近,中央部署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地围绕如何科学发展开始了新一轮探索。我们关注到,湖南两年前提出的新型城市化战略,通过积极实践取得了可喜进展。请问张书记,湖南确定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基于怎样的判断?

张春贤:我们认为,推进新型城市化是湖南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更是强大动力。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并把它列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体道路之一。2006年底,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集中党内外智慧,提出把推进新型城市化作为富民强省的战略之一。在此之前,省委、省政府还提出了建设“3+5”城市群的构想。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几年来,湖南推进新型城市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实践中提出了不少亟需回答的问题。因此,无论是贯彻中央精神,还是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加快富民强省步伐,都需要坚定不移地走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城市化发展有两条普遍规律:一是城市化有一个由慢到快再相对稳定的过程。城市化率在10%—30%时,是缓慢发展期;30%—70%为加速发展期;70%以上为稳定发展期。二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存在明显的互动关系。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作用突出,进入工业化中期后,城市化开始加速,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湖南自本世纪初城市化率超过30%,近几年来以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同时,湖南人均GDP已超过1万元,进入工业化中期。这些表明,湖南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这无疑是我们加快富民强省的一个巨大历史性机遇。

城市是财富增长、积累的发动机。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张、城市数量的增多和城市经济规模的扩大,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GDP的五分之一由10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创造,日本东京和泰国曼谷以一城之力撑起全国经济的40%和38%。据世界著名的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研究报告,到2030年我国城市所创造的GDP占国家经济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70%上升到95%。过去几年,湖南省城市化的推进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2007年,14个地级市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8.6%,创造的GDP占全省总量的38.8%,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但就全省而言,城市化水平仍然严重滞后。现在,湖南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期,我们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科学跨越,加快富民强省,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特别是当前,要避免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根据湖南经济外向度低的特点,必须保持内需也就是投资和消费的强劲推动力,这就尤其需要加快推进城市化。城市化的基本要求是扩容提质。城市容量的扩大、承载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住房、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这就是对投资、消费的直接拉动。因此,推进新型城市化,是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促进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记者:您一再强调,湖南要走的是新型城市化道路,“新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春贤:新型城市化作为一个世界性课题,目前对它还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说法和明确的定义。我们在总结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经验、分析湖南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对新型城市化作这样的理解:以人为本,“两型”带动,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互为促进,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是把握三个着眼点,走七条新路子。

三个着眼点是:一、遵循城市化规律,发挥后发赶超优势,着眼于当前又好又快的发展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形成长远竞争力。通过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培育形成湖南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增长带。二、新型城市化是全省普遍参与的城市化,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市化都有很多实质性工作,面临很繁重的任务。我们着眼于全面实施,通过全省共同推进新型城市化来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将新型城市化成果惠及全省人民。三、新型城市化坚持城乡互利,而不是忽略农村的城市化。着眼于城乡共同繁荣,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三点既是走湖南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七条新路子是:一、坚持大城市带动,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新路子。做大做强做优一批大城市和城市群,引领产业兴市。二、坚持新型工业化支撑,走“两新”互动的城市化新路子。以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强经济效益和增加就业为重点,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支撑功能强大的城市产业格局。三、坚持高效集约发展,走“两型”引领的城市化新路子。努力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大环保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使城市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首善之区。四、坚持改革推进,走制度创新的城市化新路子。重点在土地利用、投融资、促进农村人口转移等领域加大探索、率先突破。五、坚持城乡统筹,走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将城市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六、坚持以人为本,走和谐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把宜居、宜业作为重要取向,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身之所、生活之便、创业之需。七、坚持特色,走个性发展的城市化新路子。湖南山清水秀,植被丰茂,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我们坚持差异发展,重视城市文化,培育与时俱进的精神涵养,探索一种内陆城市开放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推进新型城市化战略是否会与“三农”工作产生冲突?

张春贤: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型城市化的基本内涵。湖南作为农业大省,无论是实现富民强省,建设全面小康,还是确保粮食安全,都必须坚持城乡统筹。要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农村发展农村,通过加快城市化的办法化解农村难题。

农业大省是湖南最基本的省情,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湖南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湖南农村发展、农民致富最大的制约因素。我们认为,新型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去年湖南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6.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17.6%,也就是说,近50%的劳动力仅创造了17%的社会财富。农业劳动生产率如此之低,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人均占有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耕地太少。如果让4000多万人长期固守在人平8分多耕地上,是永远富不起来的。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推进新型城市化,而且要立足于推进本省的城市化。这是因为,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不仅湖南存在,其他省市同样存在。我们不能把转移农民单纯寄托在劳务输出上。目前全省尚有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找出路,还有600万在沿海打工的部分人员面临重新转移返乡的问题。如果不大力推进城市化,就无法大规模地减少农民,无法实现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历史任务。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抓好小城镇建设。繁荣小城镇对于壮大县域经济,吸纳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湖南的小城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将突出抓好三方面:一是抓城镇体系优化。湖南现有小城镇970多个,数量多,规模小。下一步将着力抓好县级市和县城的扩容提质,重点支持一批有实力和潜力的县级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支持一批成长性好的县城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发展一批重点建制镇,构筑全省组合有序、优势互补、整体协调的小城镇体系。二是抓产业发展壮大。将围绕壮大县域经济,突出产业兴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与大中城市配套的产业和转移产业、商贸流通业、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务经济。着力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和宜居小镇、宜游小镇、宜商小镇,力争有一批进入全国的千强镇。三是抓城镇功能完善。大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小城镇的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在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谋求突破。在进一步完善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和户口登记制度的同时,着力健全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各项配套政策,逐步剥离城乡二元体制附加给户籍制度的各种职能。在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的各项权利的前提下,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

记者:我们关注到,近年来湖南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并通过有效举措来抓好落实。您认为,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该从哪些关键环节入手?

张春贤:推进新型城市化,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必须坚持以规划为依据,以产业为支撑,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规划是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处于龙头地位,规划涉及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城市化模式一旦确定,就具有非常突出的路径依赖特征,城市形态、产业结构、人们的居住生活方式都很难改变。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报告,讲“我们现在正在睁着眼睛犯错误,就是没有办法改变”。指的就是如果规划上出现失误,形成固定的城市化模式,想改也难,造成的损失将难以挽回。因此,我们推进新型城市化,强调要有国际视野和现代观念,高起点编制规划;要突出个性和灵魂,彰显人文特色;要强化实施保障。

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我们提出依托现有基础壮大产业规模。支持城市之间的优势产业互补,延伸产业链条,支持重点骨干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战略重组,打造大规模、高能量、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其次,依托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依托国家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高新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湖南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突出自主创新,提倡产学研结合,鼓励技术转让,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的动力源。此外,依托工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主业突出的原则,整合、扩容、提升各类园区,创建分工专业化、技术高新化、生产生态化的园区经济新模式。

完善的综合基础设施网络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化的主要驱动力。我们将着重提升城市交通的集散功能,按照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总体要求,突出网络化,突出各类交通设施的无缝对接。着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构建可靠安全的城市保障体系,建立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并逐步实现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平衡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距。着重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功能。把解决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推进新型城市化,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大功夫。除了之前已经讲到的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外,我们还将在积极破解城市建设用地制约、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面求得突破。如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相挂钩、新增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与当地土地开发和整理数量相挂钩的机制;坚持占补平衡原则,在保证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对用地指标进行跨区域统筹和调整;进一步放开资本、经营等市场,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经营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等。

推进新型城市化,城市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看一个城市文明不文明,实力强不强,不仅要看综合实力,还要看管理水平。一个脏乱差的城市,以经济眼光来看,就意味着在贬值。因此,我们注重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努力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坚持“市要管市,管市必从严”,大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机关、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岗位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建设,致力于提高市民素质。

记者: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改革建设一直备受国内外关注,我们注意到,湖南在研究部署这项工作时提出了“顶层设计”这个全新的概念。这对长株潭地区的发展乃至全省的城市化进程意味着什么?

张春贤:顶层设计,就是通过行政层面和专业层面的结合,集中智慧,设计长株潭改革建设的方向、原则,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规模、模式,明确目标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经过前段时间的努力,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方向、目标和措施都已明确,各项规划也相对成熟,有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里的部署,我们在顶层设计时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原则,并在抓紧细化实现路径和工作措施,把理念、思路和举措落实到实际行动和发展绩效上来,加快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确保通过10至15年的改革建设,将长株潭建成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全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区,湖南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宜居城市。到2010年,长株潭经济总量力争突破4500亿元,城市化率达到63%;到2020年左右,长株潭的经济总量力争占到全省的一半,城市化率达到82%。

同时,我们还在大力推进“3+5”城市群的发展,以构筑全省新型城市化密集区。即“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这是拓展长株潭发展空间,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主体功能区集中开发、组团开发的需要,是进一步发挥城市群辐射作用、带动全省新型城市化的需要。下一步,“3+5”城市群将紧紧围绕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主动服务、主动配套,立足各自特色,明确自身定位,重点构建区域统筹规划、区域产业统筹布局、区域设施统筹建设、区域市场共建四个体系,以实质性举措启动“3+5”城市群发展。通过10-15年的努力,“3+5”城市群经济总量将超过全省的80%,城市化水平达到70%,将“3+5”城市群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人口聚集区。

此外,我们根据全省区域布局思路,还将以湘西、湘南开发为抓手,以大开发、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尽快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现代大中型城市,并依托这些中心城市,努力形成覆盖全省的更大范围的城市群。

记者:谢谢张书记接受我们的专访。祝湖南的新型城市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湖南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科学跨越发展。

  • (作者: 李玉梅)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23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