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干部挂职锻炼,是党组织教育培养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年轻干部经受实践磨炼,切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平台。作为挂职干部,要想不负党组织厚望,在挂职锻炼中努力提升自己,必须做到“四不挂”。& g$ A# a7 B- S& T% f
- c$ ~) F" P3 [+ P: N
一、挂职不挂念。有的挂职干部一到新单位就开始倒计时,有的一天一天算、一周一周算、一月一月算,念在嘴里;有的担心家里妻小老人,做的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根本没心思用在工作上,直接影响挂职锻炼的成效。为此,挂职干部从一进入新的岗位开始,就要迅速转变角色,珍惜时间,把握时机,发奋有为,增长才干。要端正思想意识。坚持短期锻炼长期打算,安下心来,放下一切负担,从每天做起,多做“添薪”之事,多练“补台”之功,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消极无为。要迅速转变角色。在挂职的第一天起,就要全身心地努力进入角色,尽快适应环境,缩短“磨合期”,迅速实现角色和工作方法的转换,加强工作指导的有效性。要制定时间计划。日计有余才能岁计有功,要有“起而行”的日程安排,循序渐进,自我激励,只争朝夕,着力做些对基层、对自己有意义的实事。" D8 n" l1 W6 u$ e
; G: W: V( E) a0 t c3 Y: W; J
二、挂职不挂牌。有些挂职干部自以为“大有来头”,自恃清高、目空一切、居高临下,对同事趾高气扬、飞扬跋扈,对领导傲慢冷漠、不听安排,对工作评头品足、胡乱指挥,甩“大牌”,俨然一副“钦差大臣”的做派。这样的错误定位阻碍了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升,也容易引起当地干部群众的反感与厌恶。应谦虚好学,在行动中拜领导、同事、群众为师,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见识、长才干。要加深对于基层状况的了解。挂职干部虽然有上级机关工作经验,但很多同志平时工作性质相对单纯,生活阅历也比较浅,缺乏对基层情况的深刻了解,这就需要深入进去、潜心研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要填补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要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应尽一切可能亲自“操刀”,经受基层具体工作的锻炼,努力提高把握形势、驾驭全局、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切实填补实践经验的不足。要解除对于民生民情的隔膜。少数同志长期在上级机关,积以时日,会对民情民意渐形隔膜。应真正深入到群众之中,与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交上朋友,感知民众疾苦,倾听民众之声,切实解民之忧。
! \, x' F, x1 h4 I) j/ g* i0 s: ]6 S1 Q" ^
2 ^, h" Y) _: }
' ]! ~4 k" B, h2 q {
四、挂职不挂彩。挂职干部由于岗位的特殊性,大部分可能会处于派出单位管不到、接收单位不好管的状况,导致有些干部工作上没有激情、生活上有激情,事业上没火花、感情上出火花,使挂职锻炼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甚至还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得不偿失。这就要求挂职干部从严要求自己,遵纪守法、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确保不挂彩。政治上要强。时刻加强党性修养,服从集体领导,维护一把手的权威,不越权,不添乱,不拆台,与班子成员真诚相处,光明磊落,以德服人。生活上要简。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理解基层的难处,不依恋上级机关相对较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注意向基层干部看齐,工作、生活上不提特殊要求。廉洁上要严。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自觉地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降格以求,不放松自我,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的同时,切实做到不出事。(作者为中共宁化县纪委书记刘小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