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的学问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3-23 08: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学习经济学是现代领导干部的必备功课之一,在工作中学以致用,对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很有帮助。学好经济学,首先要解决如何学的问题,这对于担负重任的领导干部来说至关重要。
  细分起来,经济学门类众多,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宏观经济学的子学科包括财政学、货币金融学、政治经济学等;微观经济学也细分为各行业和部门经济学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卫生经济学、军事经济学等,以及产业组织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博弈论等。经济学门类虽然众多,所处理的问题和应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并无二致。
  无论是处于宏观管理部门还是具体专业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学习经济学首要的是要领会经济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融会贯通于不同方向和领域的经济学学习研究之中,并以此去理解和处理改革发展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
  1932年,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在《论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中,提出了一个能够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的经济学定义:“经济学是门研究目的与具有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少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科学。”也就是说,经济学的产生是为了处理人类无尽的欲望与满足欲望的物品稀少性之间的矛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价值与资本》中也指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选择行为的科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中也写道,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的科学。
  既然经济学是门研究选择的科学,必须要明确的是作出选择的主体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之间曾经产生过严重的分歧。一派认为选择的主体是政府,另一派认为是个人,还有一派是介于二者之间,即某些时候选择的主体是政府,某些时候是个人(实质上这一派在不同的时候可以分别归入以上两类)。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这一关于选择主体的争论曾经以社会主义经济核算之争的论题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争论的一方,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米塞斯认为,一旦废除了私有制和市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可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它缺乏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货币价格”这一最基本的计算尺度。反对者认为,社会主义中央计划机关可以通过“试错法”找到正确的均衡价格,从而实现经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还有反对者认为,计划经济正是通过理性的社会计划创造出一种秩序,来取代市场的无政府状态,从而显示出其优越性的。
  后来的历史发展(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悲剧及后来计划经济的崩溃、国家的分崩离析,中国由计划经济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以及众多仍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证明,“自然界没有飞跃”这句格言同样适合人类社会,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是历史的必然,历史的必然后面则是经济学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就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个人的选择为基础,个人需有选择的自由。
  没有个人的选择就不会有准确反映资源稀缺性的市场价格,市场价格的本质在于发现、传递和储存关于资源稀缺性的信息。无数经济主体创造的信息是海量的,是不断变化甚至是瞬时变化的,只能通过市场价格去发现这种信息的变化,从而引导市场主体顺应这种变化,满足个体的不同需求。不管是功能如何超级强大的计算机还是以此为基础的中央计划机关,都不可能具备如此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计划经济在产生极度稀缺的同时还存在着极大的浪费,而通过市场的手段,可以达致资源的最优配置,进而创造最大的产出,从而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充分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必然会出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不尊重个人选择的自由,甚至剥夺个人选择的自由,万马齐喑的局面将不期而至。经济自由是个人选择自由的一个重要组成,至少包括拥有不受歧视自由迁徙自由投资的自由、拥有个人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自由。经济自由是其他一切自由的基础。中国改革的成功得益于赋予个人更多的选择自由,特别是对个人经济自由的尊重和保护,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也必将依托于个人选择自由的进一步拓展。
  之所以在我们的现实中仍然存在漠视甚至阻碍个人选择自由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父爱主义”思想作祟。认为个人的选择具有非理性倾向,不能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需要政府去做主,而没有认识到政府也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如果一般人是非理性的,政治家也不能免俗,这其实也是后来的公共选择学派所揭示的真理。当然,我们不怀疑这种父爱主义的真诚,但也不能否认多数时候不合理的利益分配甚至更严重后果的出现正是由此而来。哈耶克的一句名言我们当谨记在心:“通向地狱的道路往往由善良的愿望铺就。”二是与蔑视他人利益以满足一己(一部分)之私相关。扯下精致语言的面纱,撕开所谓高尚思想的画皮,看到的往往是赤裸裸的利益。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不言而喻的例子证明了马克思这句话的真理性。各种各样以人民名义的垄断,以国家利益的管制,其背后却是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寻租行为的膨胀,社会效益、大众福利的损失。
  大道至简,真理并不高深莫测,往往以常识面目示人。个人自由选择,是常识,也是经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理念;一切从个人的需求及价值判断出发,一切以个人行为为思考原点,是经济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经济学的这一理念和思维方式与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谋而合,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当以此时时审视自己的执政思路和执政行为。
  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奋斗在一线的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千万不要忘记,小康社会不仅仅是政府的工程,更是人民的期盼;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小康,更是每个家庭的福祉。这既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的应有之义,也是经济学告诉我们的基本常识。作者:杨星佑 来源:学习时报 

标签:经济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