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河分局是市公安局派驻我省大型国有钢铁联合企业———新余钢铁集团公司的公安机关。今年以来,袁河分局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为契机,立足实际,从五个方面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
一、创新工作体系,提高维稳能力
辖区内厂商关系、工程发包、农民工工资及家庭、邻里、同事等各类矛盾纠纷多发。分局把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来抓,充分发挥国企组织健全的优势,推动形成“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的维稳工作机制,推行“一二三四”工作体系。一是强化一个组织机构。在新钢党政统一领导下,各单位层层成立相应组织,依托综治保卫机构,具体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二是做优两个调处平台。即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平台。指导社区单位加强调解力量,努力在社区、单位内部的基层调解组织化解邻里、家庭、工作等矛盾。公安机关做好现场调解和治安案件调解处理工作,着力从根源化解矛盾、消除隐患。三是健全三项常态机制。即定期研究与随时调度工作制度、分级处置与首办责任工作制度、全面排查与阶段专项工作制度。涉稳问题分为红、黄、蓝三个层次分级处理。四是落实四个工作要求。即领导率先,重大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包案,一抓到底。工作督办,对部分涉稳事项、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展进行督办催办。依法化解,准确定位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性质,分类施策。责任倒查,综合运用综治手段督促工作落实。
二、创新勤务模式,提高打防控水平
积极推动勤务制度改革。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思路,整合内部警力资源,建立健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打防控有机衔接、协调动作,形成工作合力。按照“警力下沉、合理调配、灵活机动、有效覆盖”的原则,积极推行弹性工作制、主副班制、错时工作制和白天按职运行、晚上综合调度的工作模式,勤务方式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作息制度变“全时警务”为“实效警务”,立足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有效控制,警力向事故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便民服务时段倾斜。强力推进周俊军工作法,将各种基础管理纳入信息化平台。完善信息促控机制,充分依靠各种信息系统,推进基层基础信息采集。树立以信息为先导的侦查工作理念,实现由“从案到人”为主的侦查破案摸式向“从人到案”为主的模式转型,由人力密集型作战向科技密集型作战转变。密切关注流窜、电信诈骗等新型犯罪动向,依托警综平台、跨省区域协作平台组织网上串并案会战。先后破获广东电白籍电信诈骗团伙系列电信诈骗案50余起,湘西籍流窜盗窃团伙系列入室盗窃案10余起,湖南籍“贷款”系列电信诈骗案件8起。
三、创新服务办法,提高群众满意度
树立主动服务型警务理念,不断拓宽社会管理思路。由于新钢部分居委会没有在民政部门正式登记备案,造成没有街路巷等地址信息,新设立的苗圃星城、沁园村等两个大型社区近万户居民无法登记户口,直接影响到身份证、儿童上学、青年应征及招工等等。分局多方联系,主动穿针引线,协调多个政府部门,历时三个多月解决了这一难题。同时,主动对接新钢公司生产区模拟封闭式管理工作,积极指导武装保卫部门严格门禁管理,调整物资检验站布局并安装视频监控,建好六大关口,并在治安复杂区域建设围墙,实施分类管理。推行服务型管理。在重点工程项目施工队伍流动人口管理中,全面推行“预约管理、服务上门,现场采集,登记齐全,当场办理”的一条龙服务管理,同时开展安全防范宣传,传授多发性、可防性案件发案特点及防范要点。
四、创新执法方式,推进警民和谐
不断加大警务公开工作力度,注重扩大群众的知情权、话语权、评判权,强化对工作的监督。一是扩大“知情权”,推行透明警务。将受理范围、办事流程、收费标准等警务活动全部公开,开通警民互动短信息平台,推行公众重大信息提前告知制度,重大警务活动、重要举措实施前告知群众,争取社会群众支持。在新建居民小区、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安装电子显示屏,对重大警情及群众关注的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滚动播报公安动态、治安状况和温馨提示。定期召开民警述职、警风警纪监督员座谈会,向群众报告工作。二是扩大“话语权”,推行沟通警务。坚持局长接访制度,设立局长信箱,开通局长热线,畅通群众说话、说事、投诉、信访渠道,主动下访重点对象。三是扩大“评判权”,推行监督警务。更加突出民意导向作用,在绩效考核中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指标的比重,增强民警为民服务意识。
(作者袁 军系市公安局袁河分局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