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福
2004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文件精神,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展县域经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业7大重点特色产业、亿元龙头企业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建设”三项重点,确保200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的目标任务的实现。重点抓好“七抓七促七发展”工作措施的落实。 一、抓重点项目,促大产业形成,发展县域特色农业。一是要抓好农业七大重点特色产业。认真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把烟叶、肉牛、肉羊、笋竹、红豆杉、建莲、冷水性鱼产业等七个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大产业的形成。二是要继续抓好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以项目为龙头,以引资为目的,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实行综合招商与行业招商相结合,集中招商与常年招商相结合,引进内资与外资相结合,多层次、多渠道举办小型专场招商会,吸引外商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业和特色农业项目。加强山海协作项目开发与建设,广泛开展以项目为纽带的山海经贸协作,逐步形成农业优势产业群体和独具特色的拳头产品。三是要抓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的建设。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原则,鼓励国家、集体、私营、外商一齐上,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存,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促进园区经济的做大做强。 二、抓订单农业,促结构调整,发展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必须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建立龙头企业稳定的原料基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积极应对加入WTO,在力发展外向型订单农业,参与国际竞争。要通过订单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以服务城市居民生活和扩大出口为主攻方向,以12个市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11个亿元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发挥15个市级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建设一批优质肉牛肉羊、特色水产品、粮食、笋竹、建莲、烤烟、水果等高效优质农业生产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实现农业增产增效。要改变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在工农业关系实现“农业与工业”的换位,走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大力引进外商、民营等各类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发展科技型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做大扶强11家产值上亿元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营,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带动力,使我市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依托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畜禽、笋竹、水果、建莲、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行“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科技市场服务一体化”等有效的组织经营形式,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订单”履约率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三、抓劳动力转移,促小城镇建设,发展非农产业。一是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村劳动力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和跨地区流动创造良好环境。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建立乡镇劳动力转移指导站或劳动保障事务所,开设农村劳动力职业介绍窗口,切实做好对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二是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坚持“小县大城关”战略,重视县城建设,加快县城的扩张和发展,引导县域内的企业向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特别要进一步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加强重点建制镇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小城镇功能,提升小城镇建设品位。要集中财力拓展中心城镇空间布局,做大做强中心城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工、商、运、建、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托县城和重点建制镇以及国道、省道特别是高速公路互通口附近的乡镇,建设发展一批乡镇工业园区小区,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小区合理集聚,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经济基础,提高城镇工业化水平。要加快乡镇企业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鼓励、扶持和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切实保障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抓中介组织壮大,促农产品流通,发展农产品市场。一是要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和跟踪制度,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大宗农产品做好预测预报;加强同国内、省内、外农产品的大网站的联络,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准确、及时把农产品的销售信息传播到农户手中,真正帮助农民了解市场、参与市场、掌握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逐步建立和完善优势产业的市级行业协会。以名牌农产品主产地为依托,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各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扶持营销、信息等各种农村中介组织和流通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市场流通中介组织、专业队伍、农民营销经纪人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不断搞活我市农产品的流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三是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会、订货会、品尝会和促销会等活动,扩大我市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鼓励支持营销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赴省内、外参加全国性的农产品展销活动,推销我市农产品,搞活市场流通。四是要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现有综合和专业市场,并在大宗、重要农产品的主产地或集散地、乡镇企业密集区、市际边界地区,规划新建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 五、抓科教进步,促农产品质量,发展高效农业。一是要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健全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体系,继续推进“农业155”和“村会协作”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各类优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开发,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要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围绕我市大宗农产品及名特优农产品,制订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标准。三是要加大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力度,积极参加国家、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绿色食品标志的申报,积极推行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通过品牌战略,促进名牌产品产业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六、抓基础设施建设,促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要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充分利用国家、省级商品粮基地,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专项资金,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沟、渠、路、桥、涵、闸相配套的要求,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二是要扎实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加快险病水库除险加固和水毁工程修复,推进渠系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积极开展乡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山地水利和堤防建设步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坚持“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引导并组织农村集体和农民投资投劳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是要采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如财政贴息、提供担保等)引进外资、企业,直接投资开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开发建设,不断改善我市的农业生产环境,加强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抓深化农村改革,促农村政策落实,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一是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认真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二是要深化农村改革。按照“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要切实搞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实行涉及农民负担案件责任追究制度,坚决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四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着力扶持10361个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继续帮助9137个初步解决温饱的农村人口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五是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重点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搞好“农业155”网络和“村会协作”建设,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者为三明市委农办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