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用好动词诗意来

[复制链接]
别趣人生 发表于 2014-12-3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用好动词诗意来

王一端

 

    动词是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它包括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四类。根据其后是否带有宾语,它还可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根据其是否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限制,它又分为限定动词、非限定动词;根据其组成形式,可分为单字动词、短语动词、动词短语。其形态主要有原形、第三人称单数形式、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五种。有些情况下,有些动词是兼类词。

    进行诗词创作,用好两类词汇非常重要:一是动词;二是形容词。其中动词尤为关键。

    动词在诗词创作中是最具表现力的词汇,往往被称作“诗眼”。许多人总结出一个经验,就是诗词创作中要用好动词。用动词写景物最能特征突出、形象生动。用活了,能令人刮目相看。可谓是一字生辉、一字千金。例如毛泽东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词中句句都用动词。又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四个动词“辞”“下”“尽”“流”的运用,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不仅给人以流动之感,而且由于动词自身所具有的动势,使诗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再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全诗妙在动词传神,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耐人品味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第四句中一个“动”字,更是传神。“北人”即外乡人。春日雄奇秀丽美景,他无心欣赏,只顾匆匆赶路。忽然,当地人一曲高歌令其驻足而听,心为之怦然,神为之飞越。一个“动”字,写出北人神情,又引起读者共鸣。

    有时候,使用动词可以以动写静,以动衬静。也就是说,不仅表现动态的事物要选用贴切传神的动词,就是静态的事物,也可以通过联想,用动词去烘托和渲染。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菩萨蛮·黄鹤楼》词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里的“舞”“驰”“锁”字,用动词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全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幽静、寂静的环境,就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特别是末联,表面上是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情感。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前两句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这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但更多的时候,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颔联的“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般的纯美诗境。苏轼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又如张耒的《夏日三首·其一》:“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其首联、颔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颈联月影、溪水动静结合,从侧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静。全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巧妙地从侧面写出了环境之“清”。

    从以上可以看出:动词,动词,诗词之灵动。写诗重点炼动词,动词用好诗意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9粉丝

1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