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何新国
- z/ q5 D- H. u+ K* G8 E . I1 j& [; i5 d# K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作家,时代不同先后继承,没有不是错综地求变化,又继承又革新地收到效果,景物的形貌虽有穷尽,情思却写不尽,这是懂得继承前人再求通变的道理。(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1986年12月第1版第412至413页)这段文字说明,刘勰主张在文学形式和技巧方面对传统的东西不可一味地因袭,而是要吸收其合理的成分,既继承又有所创新,以适应新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做到这一点,则说明作家已经十分成熟。这里不准备谈作家的问题,而要把话题转移到机关文稿写作方面来,下面开始要言归正传。 F5 K0 D5 Y; q' j! ]5 a6 g
) E4 Y% d3 v+ {7 ?+ c+ a5 p
本文将论述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阶段问题。历史进步、国家发展、个人成长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同样的道理,从事机关文字工作也是有阶段的。为了表述的方便,有必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这里姑且把从事机关文字工作大致划分为模仿、入门、创新等三个基本阶段。
3 N6 g) ?9 ~/ @& m; [
2 K+ B* b1 x8 a# U' X 先说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这就是模仿。小孩子在幼儿园学习是从模仿开始。中学生练习书法也是从模仿开始。大学毕业到机关从事文稿写作还是从模仿开始。模仿重在积累感性认识,这是人们学习新事物必需经过的重要阶段。以机关文稿写作为例,刚进机关的新同志是如何模仿的呢?如果布置他写一篇小文章,那么他可能去档案室把过去的类似文稿找出来,对照着进行写作。这就是模仿,包括模仿文章结构、内容、表达,模仿标题、开头、结尾,模仿构思、造句、语气等等。既可以模仿本单位的历史文稿,也可以模仿外单位的现成文稿。由于模仿处于机关文稿写作的较低层次,模仿的结果从领导人的角度来看肯定总是差强人意。一方面是陈旧,别人怎么讲怎么表达你也跟着那样讲那样表达,所以总是毫无新意;另一方面是剪贴、拼凑甚至于抄袭的痕迹常常十分明显,因为作者纯粹是模仿,也就是照着葫芦画瓢,往往离开样板就写不下去,结果只好对于样板进行改头换面,且改造得比较粗糙而破绽百出也是常有的事。但是,模仿是人们学习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其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可否定、不可低估。6 M$ ?3 }( m+ N+ p" p* B8 j
) _: I5 N- C j" H
再谈入门。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慢慢地对机关文稿写作有所体会,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在此基础上能够按照领导要求顺利地把事理表达清楚,做到四平八稳、文从字顺、没有错误,这就基本上可以说已经入门了。就机关文稿写作来讲,入门是一道坎、一个重要的标志。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人写作入门了,则说明他已经彻底告别了模仿,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为向更高的阶段迈进奠定了基础。入门阶段承上启下,处于中间环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当然,并非一入门则万事大吉。这就好比旅游时到了某个景点,你购买门票之后通过检票口就入门了,但是景点内部的各处风景、精华、奥妙之处都还没有看到,更谈不上了解、欣赏、掌握,所以入门对于参观景点来说才刚刚开始。如果领导表扬一个人说他文字工作入门了,则他因此可以高兴却不能因此感到骄傲。因为同样的道理,入门对于机关文稿写作也只是刚刚开始。刚刚入门的同志,起草一般性质的要求不是很高的小文稿,对付对付也就过去了,但如果让他起草时间紧、要求高、分量重的文稿,则恐怕存在的所有问题都会因此而暴露无遗。这种情况我是经常遇到的,譬如2006年、2011年两次全省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省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稿,执笔初稿的同志在机关都认为不仅仅是入门,但初稿的基础都不是很好,后来分别经过大量的修改才按照程序送审。: ], U9 C7 \1 k d+ l; |/ [4 j
- a# z% l9 r$ a
后讲创新。孔子曾经公开评论学生仲由(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意思是说仲由的学问已经不错,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升堂入室,这是比喻的话。“堂”是正厅,“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入室”犹如今天的俗语“到家”。我们说,“这个人的学问到家了”,正是表示他的学问极好(参见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2版第114页)。我觉得孔子关于做学问入门、升堂、入室三个阶段的论述,正好可以用来描述从事机关文字工作的阶段特征。按照孔子的标准,仅仅入门是远远不够的,入门之后必须“升堂”,“升堂”也只是说已经不错了,相当于已经可以了。在机关从事文字工作,撰写领导讲话稿等各种文稿,要让领导满意认可,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因为领导的从政经验、人生阅历、辞章修养都比具体文字工作者要丰富。而现实又要求必须做到让领导认可,如何是好呢?那就只有进行创新,从入门阶段向“升堂”阶段迈进。机关文稿写作尤其是领导讲话稿写作,创新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角度创新。对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一定会得到不同的印象。写文章要写出个性特色,一定要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面下功夫。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说得非常到位而经典。二是结构创新。面对大量的事理材料,需要运用合适的结构进行组织,组织材料的方法如果很新鲜也能够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此所谓新瓶装老酒是也。三是观点创新。文章一定要以思想观点取胜,因为工作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步创新发展,所以一篇文章不可能全部都是新思想新观点,只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能够叫得响就不错了。四是话语创新。领导讲话的语言,与其说要话语创新,不如说要反朴归真。现在最为常见的是把领导当作“官”来对待,所以讲话稿官话很多、官腔很重、官气很足,结果必然是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文风会风和政风党风。因为领导决定一切,人治向法治转变尚未到位,人们一切唯上的思维定势仍然在发挥着强大的惯性作用,所以要改变目前这种现状确实很难。但也不是无法可想无路可走,从机关文稿起草角度考虑,只要把领导当作“人”而且要当作普通人也就是人民公仆来对待即可,因此领导讲话必须是群众语言,多讲群众喜闻乐见的普通话。这就要求在起草讲话稿的时候,拟稿人要设身处地投入感情,尽量缩短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多说心里话;要勇于创新,不落俗套,不人云亦云,多讲新鲜话;要讲究文采,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多讲生动话。总之,所谓话语创新,也就是要讲富有个性的话,富有地方特色的话,富有时代精神的话,归根到底就是要说真话。我认为,一个机关文字工作者如果能够在创新方面苦下功夫,其结果就不仅仅是“升堂”的问题,而是离“入室”也只有一步之遥且指日可待了。关于“入室”的问题,孔子说是“精深”的意思,杨伯峻先生解释为“到家”,总之都是一种自由的境界。这种非常高的标准,对于机关一般文字工作者不必作出要求,但是可以作为一种努力的方向指引着有志者奋勇前进。8 ?- S' r ?. T* j# l6 {) a: S
r. E% L9 S1 T* s6 h 长期以来,我脑海里一直在思考着机关文稿写作的阶段问题,现在终于把这个问题写成文章。在简要地阐述了机关文稿写作三个基本阶段之后,还需要总结几条。
" K! X: c5 X! }
6 s; H' N9 O; S7 W; H; h) F$ L4 A 一是要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我碰到不少刚到机关工作的新同志,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年富力强、胸怀大志,但写出来的文稿非常粗糙,有的连修改的基础都没有,更不要说可以使用了。他们很认真也很努力,但结果总是无济于事。这时,他们无一例外地感到自责、内疚而无所适从。在这里我要明确地告诉他们,他们还处在模仿阶段,要从模仿开始,没有两三年时间的模仿,恐怕是难以上路的。明确了自己所处的阶段,下功夫努力就是了,要有信心和勇气,一步步地来,走过了这个阶段,迎接你的将是春天的明媚阳光。
a: b+ C! m" }) u. y7 `3 g" q+ k( D/ g3 }
) h0 @# d( Z: r7 ]$ j# q" L" n(2011年5月18日星期三晚20点10分完稿,如果有低级错误,敬请读友指正为盼!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