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发展中国设计的着力点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10-7 13: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的设计,可以给人以享受的视觉冲击,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能和市场结合,则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在产业发展初期,核心技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满足用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但一旦到了产品趋于同质化的时期,则款式、风格、性能等产品特性,往往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佼佼者。设计作为一种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有效载体,具有不受技术边界限制的优势,可以有效增加产品特性,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的需求。近几年来,苹果、三星等企业就是凭借其优异的工业设计,在同行产品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
  据相关数据显示:一个计算机的鼠标假如值24美元,设计者拿走了8美元,作为生产者的我们却只有3角钱;一双“耐克”运动鞋如果价值200美元,设计商至少拿走了100美元,制造商却只有10美元。“让设计成为最好的生意”是国际设计界的座右铭,一个优秀的设计如果能和市场巧妙结合,成为好的生意,则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误区和制约因素
  新中国建立以来,应该说我国的设计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设计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自1986年创立第一家专业设计公司以来,如今已有10万家之多。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中心的设计产业已初具规模,中国设计的潜能巨大。但也仍有不少误区和制约因素妨碍前行。
  对设计重要性的认知不足。目前,国内大众对设计的认知、理念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计有时还处在一种被忽视或受轻视的状态,大多停留在设计只是包装的概念里,认为是外观、是打扮。有的则认为设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奢侈品中,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对设计在产业结构中的升级功能与作用缺乏广泛的认同。
  缺乏战略规划。虽然国务院已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举措,京、沪、浙、粤等省市也相继制订了关于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打造特色设计基地的相关决策,但从总的看,还是就工业设计的考虑多,就其它门类设计的要求少,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多,可操作性的举措少,整个设计大气候的氛围不够浓烈,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也体现不足。
  缺乏对接平台和激励机制。设计的信息、技术、交流、研究、人才、商务、融资等平台欠缺,设计成果与产业对接乏力。有些设计项目与成果,由于创新难度大、设计周期长、回报率低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因素制约,很难发挥其巨大的生产力潜能和有效调动设计者的积极性。
  尚未完全从模仿中解脱出来。一些城市的建筑设计“千城一面”,随处可见搭积木式的“火柴盒”;汽车、家电行业,虽然产品名目繁多,但总是或样式大同小异,或是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有的舍不得在设计创新上投资下本,还未完全从模仿、抄袭中解脱出来;有的则一直在产业链低端的挣扎中吃别人的“剩菜冷饭”。

未来设计的战略思考
  设计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秩序和理性。小到一件物品、一种生活方式,大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需要设计。“中国设计”既是“美丽中国”的要件之一,也是经济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如何将未来设计推向前行,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尤为重要。
  增强设计意识,促进和谐共生。二战后的1950年代,日、德、意三个战败国,确立了“设计开路、经济立国”的方针,设计的蓬勃发展为它们日后产品的称雄世界立下了汗马功劳。设计不仅是外观包装,更有它巨大生产力的内核属性。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早在1982年就指出:“工业设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大事。”设计与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休戚相关,共存共荣。设计促进经济,影响生活,设计关乎你我。设计是一种观念的物化。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其的宣传、普及和认知,真正认识设计的内在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切实跳出过去“轻设计——重模仿——低效益”的怪圈。而今,如何帮助越来越多外贸转内销的企业顺利转型,在内销市场上着力打造自主品牌,一举摆脱贴牌山寨的形象,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这其中工业设计无疑大有用武之地。目前,在发达国家,设计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核心价值的高度,有人甚至将其与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相提并论,认为设计时代的来临是又一次革命。当下的世界设计大气候形势逼人,进一步增强意识、提高认知时不我待。
  搭建对接平台,促进成果转化。“丑的卖不出去。”这是美国著名设计大师雷蒙·罗威对只重功能、功利,不求文化价值的批量化美国商品提出的中肯分析。由此大梦初醒的美国企业老板们才真正悟出“设计就是摇钱树”的真谛。在目前的我国,一方面既能设计出诸如载人飞船、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这样举世瞩目的大型工程和项目,真可谓“敢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另一方面却也还在生产、生活的许多领域设计中有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小差距。因而,也难怪有人至今仍推崇洋车、洋表、洋电器、洋设备乃至洋工艺。其实,我们已有不少科学前卫的精彩设计,但由于缺乏与产业的有效对接,或缺乏有吸引力的相应回报激励,导致了一些本可转化的专利成果压在了箱底。有的企业则是已具备了高端的生产能力,却因“无米下锅”而为洋品贴牌生产,落得个眼巴巴让人“吃肉”而自己“喝汤”的窘境。在推进新“四化”建设的过程中,且莫论全国,仅在浙江,就有着设计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机电、汽车、船舶、家电、五金、塑料、轻纺、服装、皮革乃至万千小商品的巨大空间。眼下,我们一方面是有着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令世人垂涎,另一方面却又在许多领域和行业的设计中长期在低端徘徊。要想真正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就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有效搭建对接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广泛开展省际、国际设计学术和成果交流,努力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当好“红娘”,努力使好的设计与好的制造联姻,并扶植设计单位穿越“做得累”和“做不大”的瓶颈,逐步实现设计自身产业化。
  加大经济投入,促进设计创新。创新的关键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设计,设计的力量来自于投入。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即可增加2500美元到4000美元;日本日立公司统计数字表明,每增加1000亿日元的销售额,工业设计的作用占51%,而技术改造的作用仅占12%;一只羊、一只狼、单独来看并没有什么,但国产动漫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却能以600万元的小投入获得了上亿元的票房回报。因此,在经济发展亟待转型升级和有效挖掘生产潜能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发展设计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创新设计的有效投入。
  以人为本,培育设计人才。同具物质与精神双重功能的产品才能走俏市场,已成当今定势和不争的事实。设计由谁来搞?其源泉来自于人才。人才的集聚是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也是提升设计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以人为本,扎实前行。一是要加速引进人才。要制定引才计划和优惠政策,畅通绿色渠道,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战略合作、短期聘用、决策咨询等多种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有用。要确实使引进的人才“扎下根、念好经、有作为”。二是要加强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培养、基地训练、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酿造良好的育才土壤和氛围,加快培养建设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大师。三是要完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设计师的职称评定和技能评价体系。多年以来,国外对工业设计师素质的评价有“30%的科学家、30%的艺术家、10%的诗人、10%的商人、10%的推销员、10%的企业家”之说。各级政府和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扶植有一定影响力和发展潜能的设计师、研究人员设立工作室,带动领域和行业向高端发展。要适度开展年度等创新设计大赛,重奖有突出贡献的创新成果和设计人员。作者:俞军海 杨培田
标签: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