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进一步推动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景天 发表于 2013-4-23 19: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目标,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预期,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文化产业被誉为21世纪全球最富活力的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沙、深圳、上海、北京等地的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黄河流域及西部地区的文化重镇,兰州文化产业起步良好,初步形成了一批叫得响、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品牌。但与兰州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相比,全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因此,如何从总体上整合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产业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兰州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于转变兰州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而言,是一个亟待研究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为此,市政协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兰州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加快文化兰州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把加快推动兰州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下大力气、花真工夫进行攻关研究。 
在市政协副主席张荫林、范文的带领下,由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牵头,邀请部分政协委员,省内外专家、学者,文化界、企业界人士及部门领导共同参与,历时4个月时间,深入兰州市文广局、南特数码集团、甘肃纪元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部门和文化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并赴长江三角、珠江三角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做法、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政策、模式。旨在集思广益、广纳善言,以期形成一套立足我老秘网市实际,论据准确客观,观点科学有据,适度超前,可操作性强的书面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依据。在充分进行跨地区、多维度、跨领域地深入讨论、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现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如下报告: 
       一、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兰州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结构趋向优化,人才日益壮大。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兰州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1、文化产业产值持续扩大,对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据调查显示,我老秘网市文化产业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截止2010年,全市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经营单位(包括企业与摊点)5000多家,资产总值达152.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5%;从业人员3.03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1.72%。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2.9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1.78%左右,占全省的比重达44.44%,位居甘肃省各州市之首,文化产业产值呈较快增长势头,对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断增强。 
       2、 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优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兰州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其中以文化娱乐、印刷复制、出版发行、广播影视等传统文化产业实力增强,并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以数字内容、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为代表的新兴发展快速;以文化演艺、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艺术品制作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1)文化演艺业。围绕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多民族文化的创作思路,艺术表演团体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推出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兰州城市形象名片,其中《丝路花雨》被誉为“20世纪华人舞蹈经典”,经过修排将再创辉煌。《大梦敦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被文化部评选为建国以来18台优秀保留剧目之一,几乎包揽了文化艺术领域所有国家级大奖,享有“西部艺术第一品牌”、“可移动的敦煌”等美誉,成为中国原创舞剧中的顶级之作。至今,《大梦敦煌》在国内外共演出近1000场左右,演出收入过亿元,收入名列全国第二,投入产出比居第一。3D立体风光与歌舞完美结合的《炫彩之旅》,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2)文化旅游业。兰州初步形成了“一心”、“一带”、“四区”、“六镇”、“九线”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3.5亿元,同比增长68.4%,旅游收入占全市GDP的5.8%,占第三产业的11.6%,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春节文化庙、黄河风情文化周、兰州水车节、兰州合唱节等活动期间,文艺演出、放映电影、展出书画作品、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吸引了上百万人次的市民和游客享受兰州文化大餐。 
(3)报刊出版业。兰州的报刊出版业发展较快,总体上水平和规模有了很大的提高。兰州拥有中国期刊杂志界的第一个突破千万发行量大关的知名杂志--《读者》,其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品牌价值逾76.45亿,已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读物。兰州日报社由最初的《兰州报》发展到拥有五报一网的综合媒体,报纸的发行网络已覆盖全省十三个市州,报刊质量、品位、公信力、亲和力、影响面和广告收入都位居全省各报前列。 
(4)体育产业。兰州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有经营单位211家,项目涉及健身健美、乒乓球、保龄球、游泳、台球、旱冰、棋牌等十多项目,体育产业经营门类逐步增多,包括体育娱乐、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体育彩票销售、问题培训、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等在内的体育体系初步形成。 (5)广播电视业。兰州广播电视业历经近3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有线网络传输为主业,电影发行放映、电视剧(片)制作、音响发行、技术服务、广告经营等相关行业配套的多元化行业体系。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05%、98.23%,拥有有线电视数字用户3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约25万户。 
3、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将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完成了金城大剧院现代化改造工程,建成了兰州市文化艺术综合楼,建成并对外开放了兰州国学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秦腔博物馆、兰州彩陶博物馆,完成了“八办”纪念馆旧址改造,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和县区支中心,一批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保护;各县区改扩建了一批文化宫、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覆盖率达90%,农家书屋覆盖率达95%,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95%,覆盖城乡的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兰州的文化环境,提升了兰州的城市文化氛围、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为兰州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文化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经过多年发展,兰州文化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多门类、多层次、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了包括表演、娱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网络文化、印刷业、文物和艺术品交易等组成的综合市场体系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和建设的格局,同时,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综合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规范有序,为兰州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5、 文化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文化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兰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几年来,按照企事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国有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大胆进行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探讨,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了兰州大剧院、兰州市文化实业发展公司、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品和服务都开始按照市场配制资源的方式逐步开始规模化经营、集团化运作。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了文化生产力要素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增强了兰州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企业3000多家,新建立的民营文化企业有70多家,其中,获文化部 “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命名的兰州市文化实业发展总公司已成为全市文化系统的龙头企业之一。全市新闻出版服务业总资产为19.6亿元,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年末总资产为10.4亿元,其中兰州市广电总台连续四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10年经济总收入达1.82亿元。南特数码集团、上元甲子动漫有限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规模也日渐壮大,已成为兰州新兴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二、兰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兰州文化产业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全国其他省会城市和西部的一些城市相比,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因受观念、体制、市场、资金、人才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制约,兰州丰富的文化资源没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保护、整合、开发和利用,大批优势、优质资源尚在沉睡。据多方调研,我们认为制约兰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1、发展思路滞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兰州文化资源丰富,品位较高,但是由于文化基础设施滞后,投资环境不佳,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资源的开发思路和利用方式落后以及体制性障碍等,因而,我老秘网市文化资源难以进行合理、高效地开发,资源优势尚未向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缺乏特色产品、主导产品和精品名牌。一是观念落后,发展思路滞后。长期以来,许多人习惯把文化看作是公益事业,因此,在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依靠政府主导的思路仍占据主流,使得这一产业只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出路,缺乏创意型的策划、包装和市场开拓,发展思路与市场需求脱节,文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其结果是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却未能有效地实现产业化,或产业化程度较低,无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集中表现为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以文化演艺、文化娱乐、出版发行、文化旅游业、印刷复制、文化会展、艺术品制作等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而动漫产业、网络游戏、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文化会展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滞后。另外,群众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山野村夫z 发表于 2014-7-8 16: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怎么只有这么点的?哎哎哎哎
 
老平 发表于 2014-8-28 15: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饭小团 发表于 2014-9-22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写得不错,只是文章不全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

粉丝

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