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十分重视,市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的会议就是按照市委常委会的要求和部署召开的。刚才,XXX、XXX、XXX等地介绍了经验,这些做法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XX同志作了具体的工作部署,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 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基层,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有利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赵洪祝书记明确提出,要认真总结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因地制宜,求得实效。根据省委深化作风建设的有关要求,年底前要实现村级便民服务全覆盖,形成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行政服务体系。与这一目标要求相比,我市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全省有80%的乡镇(街道)、三分之二的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而我市只有66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率为50%左右;1603个建立了村(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率仅30.9%。除XX以外,多数地方都比较滞后。要从目前覆盖面到10月底实现全覆盖,我市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改进机关作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创新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XXX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的基层社会服务体系,不仅要求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服务,关键还要能为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便捷、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是便民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打通服务体系的末端,让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这几年玉环等地的实践证明,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能够让群众的呼声和需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农村的矛盾和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二)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新形势下群众需求的必然选择。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群众要求政府服务更加多元化、便捷化、优质化。当前,群众不仅需要送农业知识下乡、送农机服务到田间地头等基础服务,更需要政府提供脱贫致富的信息,更需要政府切实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等等。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需求,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一个上联政府机关,下联千家万户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完全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完全符合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 (三)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提高办事效率和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力举措。“居住分散、办事不便”是大多数农村基层群众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我市有131多个乡镇(街道)、5000多个行政村、160多个社区,在有的山区、海岛,跑一趟乡镇政府都很不容易。在许多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留守老人、儿童很多,一些老人文化不高、行动不便、耳目不灵,要到乡镇或者城里办点事情存在许多实际困难。通过各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群众只需进行委托,就可由专职的代办员提供“一条龙”代办服务,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跑为一次跑、变进多家门为进一家门、变无限时办理为限时承诺办理,能够有效地杜绝“门难找、人难见、事难办”、“多头跑、跑多回”等现象的发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准确把握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要求 市委、市政府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务实创新、健全机制、重在服务、方便百姓,工作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便民服务全覆盖的要求,到今年 10月底前,乡(镇、街道)及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在我市实现全覆盖,真正做到“村民不出村、便能办成事”。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把握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按照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抓好落实。在建设过程中,重点要把握五方面要求。 (一)以方便群众为标准。我们建设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根本的目的是方便群众办事。在建设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过程中,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摸清群众的需求,把为民便民、群众满意作为服务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项目要全面。按“能进则进”的要求,将所有服务事项进驻到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并根据便民服务中心的能力和群众的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结合基层党务村务公开、廉政文化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整合资源,把过去的单一的咨询办证服务转向全方位综合服务。把“为群众办成事”作为最高追求,对确实无法办的事,要能提供解决的信息和途径,倡导服务项目“零拒绝”。二是服务要高效。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科学设置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做到一个口子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办理群众委托事项,做到服务流程“零障碍”。三是态度要热情。对办事群众始终做到笑脸相迎,让群众不仅乐意到中心办事,还愿意经常到中心走走看看,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百姓之家”,力求服务态度“零投诉”。四是便民服务要可持续。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是好事、实事,必须坚持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千万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二)以因地制宜为导向。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基层不同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建立不同类型的便民服务中心。一是建设规模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各乡镇(街道)、各村(社区)现有的场所、设施、人员、资金等资源,不搞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实现花小钱,办大事。总的建设标准是乡(镇、街道)中心要做到“四个一”,村(社区)要做到“十个一”。就村(社区)来说,条件好的村(社区),可以建成一定规模、功能齐全、服务全面的中心;条件一般的村(社区),可以建成一个具备基本办事条件的站、点;条件差的村(社区),可以指定一个人,为村民代办事务。总之,7月底前建成率要达到80%,10月底前建成率要达到100%,努力做到村村有服务,事事有人办。二要服务内容要因地制宜。在设置普通服务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本地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服务内容。比如,外来人口多的,要提供用工介绍、外来人口登记发证等服务;留守人员多的,要提供民政救济、水电费代收等服务;矛盾纠纷多的,要提供纠纷调解服务,等等。三是服务方式要因地制宜。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不能机关化,要根据群众的要求和习惯,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让群众都能找得到人。 (三)以代理代办为核心。实行代理代办,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是基层便民服务的重要方式。在提高本级办理效率的同时,到上级部门代理代办的效率如何,更关系到基层便民服务的成效和成败。一是配强代办人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要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原则上由村(社区)“两委”负责人担任,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熟悉村(社区)基本情况。总之,代办人员的责任心是第一位的。二是开通代办“绿色通道”。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要重视、支持便民代办工作,省里指定进驻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七个部门要率先设置便民代办“绿色通道”,设立便民代办服务窗口,为代办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实行代办事项优先办理。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要为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人员核发“基层便民服务代理代办工作证”,代办人员到县、乡代办事项时,凭工作证应得到优先办理。四是实行收件承诺制。对代办事项实行承诺办理,申报材料完备的要出具《承诺通知书》,明确告知代办事项的办结时限,同时也作为收到申报材料的依据,让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以务实创新为关键。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在我市玉环县探索实施已有十个年头了,虽然不是新鲜事物,但要切实发挥它的作用,达到真正便民利民的效果,必须坚持务实创新。一要创新服务模式。从方便群众出发,积极拓展服务时间和空间。比如,为方便“上班族”办事,便民服务中心要开展“延时服务”,有条件的双休日要安排人员值班。为让群众少跑“冤枉路”,要开展“电话预约服务”。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办事,要开展“上门服务”,等等。二要整合服务资源。基层群众事情多,涉及的面广、行业多,要拓宽领域,吸收社会人才为我所用。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库,将信誉高、符合条件、需求量大的各种服务信息纳入进来,发放到各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群众有需要时,服务中心只需一个电话就可安排相应的人员,上门为群众提供服务。三要丰富服务内涵。对接服务、联网服务,是实现便民服务的最直接有效方式。群众要求迫切、条件又成熟的服务事项,要尽快进驻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对接群众需求。今年重点要将民政、人办社保、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卫生、人口计生等服务事项纳入便民服务范围,上述七个部门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抓紧梳理项目,做好服务事项进驻工作。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与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联网服务。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延伸到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 (五)以规范有序为保证。要确保基层便民服务中心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必须规范完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考核机制。一要规范组织体系。要切实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管理,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负责业务指导工作,乡(镇、街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二要规范运行机制。要明确服务事项办理的条件及工作流程,使便民服务规范化、程序化,明确岗位及人员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岗位轮值、台帐管理等基本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全程代理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确保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规范有序运行。三要规范监督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发挥考核激励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各级都要建立双向互动的考核机制,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监督考评模式。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推进市、县(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督促各职能部门将行政许可项目统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不断提高项目集中度。对办事窗口授权要充分,人员要到位,杜绝出现“明进暗不进”、导致群众在单位和窗口之间来回两头跑的现象。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开展流程再造,简化办事环节,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网上办事和网上审批,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网上预审和办事结果网上公布。 三、切实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加强作风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满足群众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稳定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 (一)明确责任分工。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市里已经成立了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尹学群同志和陈章永同志担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纪委监察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迅速开展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组织协调,理顺工作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全力组织推进。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全力抓好落实。组织部门要抓好无办公场所村的村部建设,行政服务中心要抓好具体业务的指导考核工作,民政部门要抓好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保障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是推进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抓好这项工作作为当前重中之重的任务,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建设任务。各村(社区)党组织要根据上级的统一工作部署,认真落实场地、人员、经费,抓紧把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起来。 (二)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检查督导,及时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要把便民服务作为党建考核、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推动工作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推进便民服务作为下基层、访一线、开展实地调研的重点课题,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要对各地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工作进度开展督查,对省定的有关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进基层情况要进行逐项督查,对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和单位要限时督办;对在便民服务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态度恶劣、作风粗暴的,要进行问责,确保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有序开展。市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建立工作推进情况月报制度,各县(市、区)要于每月6号以前将本地上个月的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将每月通报建设进度。 (三)加强舆论宣传。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告栏等载体,大力宣传推基层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服务内容和办事流程,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工作影响面,让群众真正感受到 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存在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与“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相结合,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与村级组织建设相结合,大胆探索,着力创新。要注意挖掘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运作规范、成效明显、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广泛组织交流、观摩、学习,并适时通过新闻媒体、信息报道等途径,加强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同志们,推进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鼓足干劲、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切实把这件得民心、暖民心、顺民心的“民心工程”抓好,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