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周敦颐《通书·文辞》曰“文所以载道也”,就是说文章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见解。作为重要的公文文体之一的领导讲话稿,尤其应当注重思想性,也只有领导在讲话中表达了令人信服、有鼓动性的观点,听众才能产生共鸣,才能产生行动的自觉性。所以为领导起草讲话首先必须注重观点的提炼,有了观点才能产生思路,有了思路才能产生提纲。笔者认为,领导讲话观点要立足于四种思维方式进行提炼。- q. P, H7 S) X
7 e6 k. {2 S0 ]& _" m5 Y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启发思维
& H: [! M: A- V5 `0 [. T a, [ # j4 W& V' z9 E5 x6 O$ g
有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没有素材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素材,不是泛泛地了解一些情况,而是要把所需要了解的情况、事物搞清搞透,才有发言权。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我们写领导讲话也要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现代社会各级领导的视野都很广,接触信息的渠道都很宽,起草人员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最新、最全、最深的素材,在占有素材的基础上,思想才有可能站到时代的前沿,才有可能产生启发、产生灵感。所以说领导讲话观点的提炼首先必须立足启发思维,而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凭空捏造。这个素材,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一是本地、本部门以前类似会议领导的讲话,二是外地类似会议领导的讲话,三是与本次会议相关的各类文件、政策、资料,总体的要求是“充分占有”。只有在充分占有素材的基础上分析问题,才能深入浅出、深刻得体,思想观点才能产生“深度”。+ H0 @% V$ Q1 ?4 N, e p& u
, m) T7 ?( g- f) @; y& m+ T 二、拣尽寒枝不肯栖——定向思维+ g& S, ~8 U2 Z* {* W0 {( V0 F* R
- q+ ^; }5 K0 g# r. l# k* z
一个问题提出,往往可以发散思维,可以有多种思考,比如学生写作文,同样的题目,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写法。但是写领导讲话不一样,虽然不同的作者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相对正确、相对客观、相对合适的观点几乎是唯一的,这就需要站在大局的高度来认识问题,来进行定向思维。不立足大局提炼的观点,就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对一个地方来说,全国、全省的情况是大局;对单项工作来说,总体工作是大局;对一个暂时性的工作来说,长远的发展是大局。比如领导在讲话中习惯拿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同全国、全省相比,同同等发展水平的地区相比,就是站在大局中找位置。再如一次信访工作会,是在优化发展环境动员会后几天召开的,领导刚说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如何重要,如果再说信访工作如何重要,就难以自圆其说,如果定调为“信访工作是事关发展环境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前后衔接起来了,既融合了两项工作,又不互相抵触。所以在撰写领导讲话时,一定要放眼全局,面向未来,不能抛开外界,坐井观天。只有站在大局来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思想观点才能产生“高度”。
* Z" Z5 N- {' Q+ z ( W+ o7 E" E. ~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逻辑思维7 a" W. q& _! O6 H8 {
+ V4 I" a7 v; ^, v& Z; `9 {: [
写领导讲话要适应领导,要创新,但是,一旦要适应、要创新,有的同志就无所适从,写不下去了。为什么?就是适应与创新,同事物的本来性质、结构发生了冲突。大家常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但是很多文章尤其是精彩之处是抄不来的。具体到每项工作、每个会议,更是千差万别,所以不能完全按条条框框去套。古人说写文章“有常理,无常法”,就是说道理是一定的,但是方法不能固定。要根据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该怎么理思路,就怎么理思路,这就是逻辑思维,就是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去分析问题。也就是说,起草领导讲话,我们首先要对工作负责,其次才是对领导负责,从另一角度讲,对工作负责也是对领导负责。我们做到了有坚定的立场,就不致于一有风吹草动,就手忙脚乱,六神无主。只有按照事物的逻辑结构去分析问题,才能分析得深刻透彻,思想观点才能产生“力度”。2 c% w9 X# a& a8 x8 i" r- Y( i
' ~% A/ c+ v, v( U+ c/ t* H: }5 a
2 D: J. G# G7 T |( C. O: Y; V 以上四种思维方式在具体的运用中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割裂而论。我们只有将这些技法谙熟与胸,才能在写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写出领导满意的作品。(作者:高军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