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泽东是超然卓绝的语言大师,其语言艺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而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同样魅力无穷,与毛泽东有诸多相似之处。
1毛泽东爱打比方,习近平善用比喻
毛泽东善于用贴切的比喻说明深刻道理,曾用 “小石头”比喻革命力量;用 “零敲牛皮糖”比喻积小胜为大胜;用 “张果老倒骑驴”解析路线问题等等,都让人拍案叫绝。
习近平讲话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善用比喻。比如,他用“衣食父母”比喻老百姓;用“‘指头’与‘拳头’的关系”比喻班子团结;用“老虎、苍蝇”比喻不廉洁分子;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比喻自我净化;用“益智补脑”比喻看书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比喻理想信念缺失;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比喻发展道路的选择;用“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比喻当下中国等等,都形象贴切,让人叹为观止。
毛泽东爱讲大众化语言,在他的著作里,诸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等俚语俗语大白话比比皆是。
习近平则爱说百姓话,高屋建瓴而不居高临下,寓意深远但不晦涩难懂,如同唠嗑一般,娓娓道来,亲切自然。
比如,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一开口就说“让大家久等了”,让人倍感亲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他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百姓的民生愿景。
毛泽东是一个幽默大师,不喜欢板起面孔说话,总能赋予语言以生动诙谐之趣。比如,他用“赶驴上山”诠释促蒋抗日,打了个十分形象的比喻说,对付蒋介石,就要像陕北的农民赶着毛驴上山,前面要人牵,后面要人推,牵不走还得用鞭子抽两下,不然它就耍赖、捣乱。
纵观习近平的讲话,也不乏幽默感。比如,2013年3月8日,他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当苏州市委书记发言称“争取用5-8 年,使所有的湖泊水质都有根本改观”时,习近平插话说:“现在网民检验湖泊水质的标准,是市长敢不敢跳下去游泳。” 一时语惊四座,引发的不仅是笑语,更是对政府环保意识的呼唤,让“市长下河游泳”一时成为网络热词。
毛泽东善于归纳推理,讲起话来,提纲挈领,大开大合,纲举目张,诸如“三大纪律”、“三大作风”、“三大法宝”、“三八作风”、“十大军事原则”、“十大关系”等等,党和国家、军队的许多路线方针都是他提出来的。
习近平也具有这方面的风格,他从基层党支部书记到中央总书记,具有丰富的执政经验,胸有成竹,厚积薄发,讲起话来,要言不烦,信手拈来,皆成哲理。比如,他在海南考察考察调研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汇聚起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正能量。”“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任务一经确定,就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他还提出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新概念,并指出其三个基本方面。
毛泽东与时俱进,独辟蹊径,爱讲新话,在他的著作中,几乎找不到雷同的篇章结构,许多文章的标题就很独特,如《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将革命进行到底》等等都新鲜动人。
习近平不乏这样的特点,话语总是别开生面。履新伊始,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提出了“中国梦”的战略命题,堪称执政兴国的神来之笔,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以后,他多次畅谈中国梦,深刻指出:“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 一次比一次深刻。
毛泽东讲话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凝聚力,比如,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结尾在展望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时这样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习近平爱讲自信话,具有坚硬的政治风骨和高度的政治定力, 2013年1月28日,他在主持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他强烈表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