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讲稿选登] 众秘夜思第134集:向毛主席、习总书记学用典

  [复制链接]
贾陆英 发表于 2015-4-21 10: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毛主席、习总书记学用典
) ~- c9 K* z% M
  ——在《老秘网•文稿修改演播室》与网友在线交流
  (2015-4-20)
  贾陆英
  各位网友大家好: $ r6 q7 }8 @6 b+ R% Y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典籍这个话题。我先提出问题,希望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共同交流探讨,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
" e; x4 Y' |- b1 s9 D4 D  问:在文章中引用典籍有什么作用?
) g6 o6 z. _2 p! T2 V9 R" r# h- J/ f  答:文章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文稿写作,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认识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立场、态度、方法和情感的表达。在文稿写作过程中学会用典,一是可以使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二是可以为论点提供确凿、厚实、充分、有力的论据,增添说服力;三是可以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效果,增添冲击力。因此,文秘工作者学会用典,从古圣先贤那里汲取丰富的营养和智慧,补充一些文章外的功夫,使文章更加出彩,的确很有必要。 9 Z2 J! @) D8 \4 [& B
  问:毛泽东的文章善于用典,他引用最多的是哪些典籍?
; {& t3 B& n3 |; {8 J  答:文章大家毛泽东,在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经典名句,借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他引用的古人古语中,孔子的话最多。有人作过粗略统计,《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中的成语典故,来自《左传》、《论语》的最多,其余还来自《孟子》、《史记》、《汉书》、《诗经》、《尚书》、《易经》、《大学》、《中庸》、《战国策》、《后汉书》、《三国志》、《孙子兵法》、《老子》、《庄子》、《国语》等。“毛选”中活用古典小说、诗词曲赋的地方更是俯拾即是。   P" ~! i1 B! U% ?
  这恰恰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特色,是他的文章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深邃的历史眼光,磅礴的脉络气势和妙趣横生的幽默感的原因之一;也是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为中国广大老百姓所喜爱,所接受,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的原因之一。 ( h6 D1 A: Y% l: m( n  v, s
  在历史的长河中,堪称文章大家的,汉代有司马迁、司马相如,唐代有韩愈、柳宗元,宋代有苏东坡、欧阳修,清代有康有为、梁启超。真可谓青史不绝,佳作迭出,群峰逶迤,比肩竞秀。当代的毛泽东,更是历史群山中一座巍峨的高峰。
3 e: E, }9 F1 d6 `  问:毛泽东引用过的《论语》名句及其它儒家经典有哪些? / B8 |6 _; D8 p7 g: B4 A& @& R8 Z6 ~
  答:毛泽东的出身地韶山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五千年前,舜帝南下巡视,来到湘江流域。在一座山上,让人演奏起动听的“韶乐”,竟引来凤凰起舞。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韶山,被它环绕的一块狭长谷地,就是毛泽东生于斯、长于斯的韶山冲。这里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毛泽东开始识字学习,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入门的,之后又读了“四书”、“五经”,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论语》(《毛泽东传》1893—1949,第1—5页),儒家文化传统在少年毛泽东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 ~6 y! j9 _! R  从毛泽东的大量早期文稿来看,他在长沙求学时代还是颇为崇信孔子的。青年毛泽东受到了传统思想和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双重影响,他认为改造中国“宜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提出了“普及哲学”的治国之道。他说,普及哲学可以使“天下皆为圣贤,而无凡愚”,“孔子知此义,故立太平世为鹄”,“大同者,吾人之鹄也。”这是青年毛泽东深受孔子“大同世界”思想影响而提出的理想社会及其实现途径(《毛泽东传》1893—1949,第15—30页)。 % u4 [2 \! {6 o- u
  1920年是毛泽东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关键一年。他在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了西方文明必须与我国文明相结合的观点。他说: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毛泽东传》1983—1949,第44页)。这一重要观点,奠定了毛泽东一生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 I9 v5 V, k: t" V3 u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研究理论、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任务。他在谈到研究历史时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22页)“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提法,表达了毛泽东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一种肯定。《孔子评传》一书的作者匡亚明认为,毛泽东之所以挑选孔子作为研究历史的开始,第一是因为孔子是上古以来文化的集大成者,通过研究孔子,是从纵的方面追溯研究前代情况的一个最恰当的选择。第二是因为孔子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在当时或后世,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人物,通过研究孔子,是从横的方面研究诸子百家的一个最恰当的选择(匡亚明.《孔子评传》导论,第1—2页)。 ) [* b1 R7 |! l
  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说:“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820页) # }2 e7 @0 N/ I
  毛泽东对《论语》情有独钟,毛泽东著作中引用的成语典故,有许多出自《论语》,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出他匠心独运、推陈出新、把古代经典变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宝贵思想资源的生花妙笔。他对《论语》中成语典故的古为今用,堪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融合的典范。
9 a2 R; |8 L7 P1 d3 j* a  k  《论语》记载了“子入太庙,每事问”的著名典故。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毛泽东品国学》,第18页)
" X- o! F3 e! Z& j& k' B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16页)在这里,他借用“一言以蔽之”这个成语,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大革命时期所谓“糟得很”的议论,正是反对革命的人们对农民运动的责难。 / S5 D# Y1 O0 |9 O5 Y! J+ n; V
  提出“过犹不及”,阐发中庸思想,是《论语》的一个重要观点。据《论语•先进篇》记载:子贡问老师,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更强一些?孔子说,子张做事常常是过头了,子夏做事常常是达不到。子贡又问,是不是子张强一些呢?孔子见子贡没有理解他的意思,误认为“过头”比“达不到”好,于是强调说:“过犹不及。”意为无论做任何事情,过头和达不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孔子通过对两个学生的评价,阐发出“中庸之道”的深刻哲理。“中”,就是事物的度。“庸”,含义之一是要“用中”,要把握事物的度;含义之二是强调用中乃是常道,乃是规律和法则。1939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中,肯定“过犹不及”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认为“孔子的中庸观念……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这个思想的确……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同时也指出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发展的观点这个不足。(《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161—162页)
$ ~& P) A9 Y* k4 W# R  在《论语•子路篇》中,孔子提出了“正名”的思想。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毛泽东在《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中,认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是观念论,同时肯定地指出:“观念论哲学有一个长处,就是强调主观能动性,孔子正是这样,所以能引起人的注意与拥护。……我们对孔子的这方面的长处应该说到。”毛泽东认为,应当明白指出“孔子在认识论上与社会论上的基本的形而上学之外,有它的辩证法的许多因素,例如孔子对名与事,文与质,言与行等等关系的说明”。毛泽东还指出:“说孔子的功绩仅在教育普及一点,他则毫无,这不合事实。”(《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60--163页) 3 D8 t4 r8 o- x( V/ E; `
  在《论语•学而篇》中,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的名句。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于此处作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97页)
" r$ {: f) |! @) y6 P" d  《论语》用许多章节记载了孔子关于“孝悌”的言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孔子的基本主张。1944年3月,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说:“要提倡父慈子孝……应该父慈第一,子孝第二,这是双方面的。如果父亲把儿子打得一塌糊涂,儿子怎么样能够孝呢?这是孔夫子的辩证法。……我们主张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双方互相靠拢,和和气气过光景。”
. E! K% V, Y, k9 N9 @  T' z; J  孔子作为举世公认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在他的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材施教”就是他运用自如的一个方法,《论语》记载了许多这方面的生动事例。有一次,冉有和子路提出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却截然不同。公西华不解,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冉求总是退缩,所以要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要约束他。毛泽东在《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中,在谈到教学方法时说:“现在我看要有一个制度,叫做三七开。就是教员先向学生学七分,了解学生的历史、个性和需要,然后再拿三分去教学生。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新,其实早就有了,孔夫子就是这样教学的。同一个问题,他答复子路的跟答复冉有的就不一样。子路是急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慢一些;冉有是慢性子,对他的答复就要使他快一些。” (《毛泽东文集》第3卷,第115--116页) ; r2 O6 f% G4 S7 m; T& [- q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蒋介石发表了《对张杨的训词》的声明,声称他将“言必信,行必果”。毛泽东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中说:“蒋氏如欲在抗日问题上徘徊,推迟其诺言的实践,则全国人民的革命浪潮势将席卷蒋氏以去。语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蒋氏及其一派必须深切注意。”(《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39页)
# o2 I4 q7 l& Z( a  据《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子贡请教老师,孔文子这个人凭什么得谥号为“文”呢?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说:“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干部请教,然后再下命令。”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42页)
7 S5 z% y% e; W4 W  孔子说:“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这句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治学精神。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3页) ( }' ~9 H+ G( q/ c" q
  据《论语•子路篇》记载:子夏做了“莒父”这个地方的县长,向老师请教如何行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毛泽东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中说:“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和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而失败。‘欲速则不达’,这不是说不要速,而是说不要犯盲动主义,盲动主义是必然要失败的。”他引用“欲速则不达”这个成语,阐明了党的群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这就是:“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10页)
- n' i! V" }1 J/ ^! b: G  据《论语•季氏篇》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有、子路任鲁国大夫季康子的家臣时,季康子准备攻打鲁国的附庸颛臾。冉有、子路把这件事报告了孔子。孔子说:颛臾是和鲁国同安危、共存亡的臣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有意庇护季氏。孔子说: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必发愁财富不多,只需发愁财富分配不均;不必发愁民众太少,只需发愁社会秩序不安。如果财富分配均了,就没有贫穷;境内和谐团结,民众就不可能少;社会秩序安定,国家就不会倾覆。果真能做到这些,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的教化来吸引他们。他们已经来了,就要使他们安下心来。如今子路和冉有辅助季康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后人便用“分崩离析”来形容某个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借用“分崩离析”这个成语,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代替法西斯威胁全世界的美帝国主义,他说:“这个敌人的基础是虚弱的,它的内部分崩离析,它脱离人民,它有无法解脱的经济危机,因此,它是能够被战胜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361页) : z2 B9 u1 v5 f* ?2 t% i
  在《论语•季氏篇》记载的上述事件中,孔子的最后一句话是:“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萧墙”是古代君王所用的屏风,大臣至此肃然起敬,故曰“萧(肃)墙”。这句话一语中的,点出了季康子图谋不轨的野心。这就是“祸起萧墙”这个成语的典故,用以形容某件事情的忧虑不在于外部原因,而在于内部原因。毛泽东在《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中说:“如能实行以上十二条,则事态自然平息,我们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必不过为己甚。否则,‘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动派必然是搬起石头打他们自己的脚,那时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774页)毛泽东在此引用“祸起萧墙”这个典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背信弃义发动皖南事变,他们所忧虑的并不是外来的侵略者,而是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共产党,并且告诫说,如果他们一意孤行,必然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X! O0 T2 q6 O' ]% d5 q3 j1 g
  孔子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他批评那种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传播的人,认为这是抛弃道德的行为。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深刻地论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道理,并对那些轻视实践、看不起劳动人民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世上最可笑的是那些‘知识里手’,有了道听途说的一知半解,便自封为‘天下第一’,适足见其不自量而已。”(《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6页) ) ^$ Q1 s$ f8 V9 _1 f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他认为,那些整天吃饱了饭,不动脑子、不干事的人,是很难成才的。据报载:毛泽东曾对王任重说过:对于你们这些省委第一书记,我不担心你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干事,你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所担心的是什么呢?你们忙忙碌碌,陷入事务主义、官僚主义,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没有时间读书学习想大问题,这样你们非犯错误不可,犯就犯大错误。 5 A7 u* F6 n# s+ m
  1956年6月1日至4日,毛泽东接连三次畅游长江,兴之所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他在词中直接引入《论语》中的原句而写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借以抒发时光在流逝,社会在进步,应奋发有为的豪情壮志,也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孔夫子其人其语的赏识之情。 0 m8 I" l7 z5 |, N; e! t! D
  问:习近平总书记也是一位善于用典的文章大家,他引用最多的是哪些典籍?
: N& G: M# g; M, Q4 ~( U+ [% F" C/ C/ r  答:纵观习近平历次重要讲话发现,他也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来阐述思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被他信手拈来,寄意深远。梳理《习近平用典》一书,在他引用的近300条典故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其中,《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学经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
) p3 T0 P& m" L% M1 Q  习近平对儒学的关切由来已久。2013年11月26日,他参观了儒家圣地曲阜、孔府,在孔子研究院拿起《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翻阅,说要“读一读”;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到北大看望了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北京参加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随后,他一口气举例列出了自强不息,以民为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以德立人,以诚待人,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居安思危等经典名言。他对儒家文化价值观的精辟论述,成为当时的舆论热点。所有这些,有力地推动了全社会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关注。 + M0 c! B% Z; g8 Z& T( o
  问:习近平引用过的《论语》名句及其它经典有哪些?
& ^, b4 ]  u, A1 C* r  答:习近平引用的儒家经典,或谈敬民,如《孟子》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或谈为政,如《论语》中“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或谈立德,如《二程集》中“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或谈外交,如《礼记》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等等,无不是从当下中国的现实出发,针对当下中国最紧迫的问题所谈。这样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他深刻阐述的儒学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文稿写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g+ [& T8 q8 G7 g% ~+ d  下面,我们从《习近平用典》一书中,摘要举例说明: / N" T4 t; S/ C
  一、关于修身 * f+ B" ?$ J* m2 K0 d
  修身,是指修养身心。它是儒家倡导的有关道德养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我们党关于党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 S* i$ S: b3 W' r. V, e; `. P  君子修身,要择善而从。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河南lk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朱熹的话“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朱子语类》卷二十一),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改正从善,而最要紧的是在“速改”上下功夫。 * |$ y! }( Y  A5 x1 T+ o; m
  君子修身,要常怀恐惧戒慎之心。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诗经•小雅•小旻》)的诗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处处谨言慎行,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时时唯恐失坠一样。
0 {  z( d- O6 J; t" a$ c  君子修身,要慎独。习近平在《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中,引用《礼记•中庸》关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的古训,说明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因此,我们即便在独处,独自行事,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欲望,坚守道德底线。“慎独”,是一种修为境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9 [7 a+ o9 r" W3 o0 N$ Y; r0 n
  君子修身,要立志。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引用孔子的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说明三军虽然人数众多,其主帅之位可能被夺去;而一个普通人,只要他立定志向,坚守气节,其志是不可能被夺去的。从而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 g8 I, F" w& M2 e$ S( i/ v
  君子修身,要能经受住任何考验。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强调共产党人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要认真锤炼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
0 l3 {# a5 m3 C; Z* g" e( L  二、关于为学
) J: R2 H" E( t  孔子不敢以圣人自居,却一再以好学自许。《论语》中有关“为学”的阐述很多,开篇第一章,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儒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为学占有重要地位。为学是成为君子的基本途径,为学不只是知识的获得,更是人格的养成,事理的体悟,道德的实践。为学的目的,在于修己以安人。修己是根本,只有成德成才,才能立人达人。习近平用典,有关为学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篇幅。 4 w7 R1 S1 x' L

2 g: ^9 u. H0 [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 k" f' x$ L5 |. S

  p5 F% V2 L- f
 

精彩评论46

正序浏览
幻影号 发表于 2015-4-21 11: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不看不知道# C, ^' T; V* W, l4 g  A3 w$ C
一看吓一跳
. C  @$ r7 A  p( }7 u: f) \3 u! Q用典还有这么多名堂啊
 
清水白石 发表于 2015-4-22 0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贾老师的文章值得深入学习,反复研读
 
wjypzh 发表于 2015-4-24 11: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向毛主席、习总书记学用典
 
占_戈 发表于 2015-4-24 16:3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促进学习用典,提高思想水平
 
KCSN 发表于 2015-4-24 18: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KCSN 发表于 2015-4-24 18: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秘书123 发表于 2015-4-25 0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例子,加强学习了
 
小冰点 发表于 2015-4-25 21: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用典,提升思想水平
 
云啸 发表于 2015-4-26 1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确是不是很多人生哲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7粉丝

1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