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创先争优与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复制链接]
第一范文 发表于 2012-5-7 1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摘 要]:自去年7月以来,恩施州义务教育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也存在着诸如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科不配套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恩施州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以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为抓手,着力围绕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校长交流培训机制以及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等方面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师生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生动实践中建功立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步实现区域内的教师资源优质均衡。

关键词:创先争优;义务教育;教师队伍;调查研究

一、引 言

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诚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是区域性的、相对的、动态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样是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师资力量配备方面大体相当,并逐步向教师资源的优质均衡迈进。因此,自去年7月以来,恩施州义务教育学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对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深入分析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综合考虑教师队伍的职前培养、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和城乡统筹,进而提出在创先争优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近年来,恩施州义务教育学校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实施“两大工程”(即“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农村教师安教工程”)、“三项行动计划”(即“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和探索健全“四种机制”(即健全教师补充、培训、激励、流动机制)等措施,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76%、95.16%。

(一)从教师数量方面分析,小学教师超编、初中教师缺编

据调查统计,恩施州义务教育学校有教职工23819人,其中专任教师22201人。小学教职工有14529人,专任教师13913人;初中教职工有9290人,专任教师8288人。按照省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小学1:21.6的编制标准计算,恩施州小学教职工超编问题比较突出。按照省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初中1:16.8的编制标准计算,恩施州初中教职工数量相对不足,结构性缺编严重。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六)从学历结构方面分析,义务教育教师存在学历不合格问题

据调查统计,恩施州小学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7%,具有专科学历的占50.46%,具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占40.93%,具有高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占1.24%。恩施州初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39%,具有专科学历的占53.87%,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4.74%。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恩施州义务教育教师存在学历不达标问题。同时,城镇学校教师的学历较高,而农村学校教师的学历偏低,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与原则

(一)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紧紧围绕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逐步实现区域内的教师资源优质均衡。

(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注重职前培养。职前培养、在职培训和教师自身的不断发展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师范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师范教育逐步向教师教育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仅是称谓的转变,更主要的是师资培养理念、目标、途径等的转变。当前,承担中小学师资培养任务的机构主要还是高师院校。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高师院校必须在课程设置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只有这样,高师院校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结构优化。随着教师资格制度的逐步完善,对教师的学历、教育教学经历等方面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规定,但其最根本的要求是要具备能够体现教师角色的内在专业素质。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要求应该是:具有一专多能的学科素养,具有扎实、深厚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与教师职业相关的特殊能力素养。同时,教师也是一个在教室里教育学生以提供教学服务的工作者。因此,教师必须以拓展个人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为发展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结合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加大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特别要注重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的优化组合。

3.注重素质提升。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而且教师职业技能是在不断地适应教育教学实践的要求下,经历了“生成阶段”、“再造阶段”和“创造阶段”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育智慧。专业理想主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健全的专业情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要素;教育智慧是教师运用其所积累的综合知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地判断和解决的能力。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历史重任,同时教师个人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个体,必须通过终身学习的历程来提升其专业水准。诚然,教师角色是一个复合结构,既作为学校成员又作为社会成员,既是学生社会化的承担者又是自身社会化的承受者。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和当前人类知识的现状来看,“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终身学习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以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为主,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教师的终身学习具有其他社会成员所不具备的特点:即具有示范性和启导性作用。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具有示范和启导作用,因此,教师的终身学习除了可以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外,更能以身作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终身学习的态度,来更好地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变化。

4.注重城乡统筹。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是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这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践性知识是城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就是要培养城乡学校教师重视实践、自我成才和自我提高的意识,获得教书育人能力的实践经验;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知识转化,使城乡学校教师在驾驭课堂教学实践中意识到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性,进而为促进城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注重统筹城乡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必要的倾斜政策,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逐步实现城乡学校教师资源的优质均衡。

四、创先争优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1.开展中小学师德主题实践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要通过组织开展教师“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弘扬高尚师德,强化师德教育,促进中小学校着力解决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使教师受教育、师德上水平、教学出成效、社会更满意。

2.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档案。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档案,将师德师风状况作为教师师德档案的重要内容。实行师德承诺制度,中小学教师向学校签订师德承诺书,中心学校校长向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师德承诺书。在职称评聘和教学业绩考核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对严重违背师德规范、败坏教师形象的,坚决取消其教师资格、撤销其荣誉称号,并予以解聘。

3.抓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大力培养和定期表彰“师德模范”、“师德标兵”;每年9月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师德典型人物事迹资源库建设,采取由下至上、层层推进、入库建档、分级掌握、跟踪管理的方式,建立师德典型人物事迹资源库,宣传教师队伍中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发挥师德典型人物的模范表率作用,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机制

1.科学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布局调整、在校学生数的变化等情况,教职工编制应逐步实现动态化管理,由机构编制部门按照省规定的编制标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对自然减员教师根据编制状况按年度递补。要切实保障边远乡镇学校、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所需教师编制。同时,积极争取政策,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核定一定比例的专任生活教师,并保证女教师占一定比例。

2.严把中小学教师“入口关”。凡是新进入教师队伍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根据教师职业特点,综合考虑高校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在中小学教师招聘时,要加大对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考核力度,特别是加强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严把教师“入口关”。

3.扩大新教师来源渠道。一是实行边远乡镇学校专任教师定向招考。对于边远乡镇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专任教师,按照“退一补一”,坚持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二是对于边远乡镇学校音乐、美术、地理、生物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实行定向直接选聘,并签订在基层学校服务不少于5年的聘用合同。三是组织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激励等措施,每年从普通高校遴选一批应届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学校任教,重点支持农村薄弱学校,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的薄弱学科,改善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有效缓解农村学校教师学科不配套问题。同时,为鼓励和吸引优秀“资教生”(特岗教师)在农村学校长期从教,每年从年度教师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选聘(招考)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资教生”(特岗教师)。

(三)健全教师队伍培训机制

1.建立州、县(市)、学校相互衔接的培训体系。学历提高培训、培训者培训、名师队伍打造,主要由州级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区域性的骨干教师、短期教学技能培训、全员提高培训,作为县(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重要职责;学校主要承担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规划与落实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方案;教研部门要加强检查和业务指导,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建立教师网上学习、交流、考核、学分管理的研修网络,方便教师在学校、家中进行学习和在线研讨,切实提高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实效。

2.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与学分登记制度。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中小学教师培训每5年为一个周期,在培训周期内须累计完成240学时的专业素质提高培训,其中集中培训原则上不得少于120学时。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须完成120学时培训,其中集中培训不得少于60学时。

3.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需求出发,针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教师的特点,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为重点,以中小学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为主要对象,制定多元化的培训方案,对中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重在塑造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广大教师履行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4.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保障力度。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投入要逐步向农村学校倾斜,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所需经费。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校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的比例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或挪用。

(四)健全校长交流培训机制

1.加强中小学领导班子建设。提倡教育家办学,选拔一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力突出、潜心办学的优秀人才担任中小学校的主要领导,增强其领导学校科学发展的能力。实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明确校长的任职资格,逐步建立中小学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每届任期为3至5年。坚持和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强化学校领导班子任期考核。

2.推行中小学校长交流制度。要建立中小学校长定期交流制度,定期选派一批城镇优质学校副校长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正职;选派一批优质学校优秀中层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担任校领导;选派一批农村学校校长到城镇学校担任领导职务。

3.重视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挂职培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因此,要重视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挂职培训,定期选派中小学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学校挂职锻炼。建立中小学校长挂职培训基地,以挂职锻炼方式培训中小学校长。制订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和业务培训计划,并将中小学校长培训经历和学时要求作为任职和聘用的重要条件。

(五)健全教师队伍激励机制

1.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评先表优活动。为了激励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高水平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按照“严格标准、全面考核、突出业绩、优化结构、力求创新”的原则,坚持向农村学校一线教师倾斜,大力培育和评选表彰一批“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教学名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2.探索创新中小学教师管理方式。随着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管理应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学校人”向“区域内教育系统人”转变。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资教生”(特岗教师)的服务与管理。

3.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坚持优绩优酬、兼顾公平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职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教师绩效工资,重点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倾斜,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每月给予适当的专项津贴,让广大农村学校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落实中小学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住房公积金政策。关心教师身心健康,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时,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落实“资教生”(特岗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

(六)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

1.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要把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组织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定期支教、特级教师巡回讲学、教研员送教下乡、城镇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城镇学校教师援助农村教育工作。同时,在办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的中小学校建立教师跟岗学习基地,安排薄弱学校、农村学校、边远学校教师跟岗学习,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2.推进农村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要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组建工作专班,明确部门职责,建立相应制度,统筹规划,形成合力,特别是在土地划拨、规费减免、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取得实效,从而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提供必要的住房保障。

3.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通过竞聘上岗、转岗等途径,积极推动中小学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合理流动,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倡导城镇学校教师特别是城区超编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通过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和经验交流,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结束语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访谈、查阅文献等方式,我们深入分析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不配套等。从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考虑到各地、各学校的实际,注重教师队伍的职前培养、结构优化、素质提升和城乡统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应当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围绕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健全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和校长交流培训机制以及促进教师队伍合理流动等方面,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在中小学教师大范围合理流动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增强每一所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的“造血功能”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通过继续教育、在职培训、脱产进修等多种方式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素质,进而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优质均衡。(冉隆映)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huang_gui_hai 发表于 2014-6-30 22: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还不错,分析得挺透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3粉丝

36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